自2006年7月巴黎Artcurial成立中國部門以來,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的數量之多、品味之獨到,時常令我們感到驚訝。即使是在歐洲的拍賣行里,我們的中國部門也能躋身于較早而完善的中國藝術部門行列。最初,我們的藏家幾乎都是歐洲人,像法國藏家讓·馬克·德克羅蒲、瑞士收藏家烏力·西克,以及比利時藏家尤倫斯夫婦。如同螢火蟲趨近火源一般,這些收藏家為中國藝術所吸引。
上世紀80年代早期的中國涌現出極為先鋒的藝術潮流,北京公社、大山子與圓明園的藝術家們創造出大量令人驚異的畫作、行為藝術作品、攝影以及雕塑,這令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基地。現在,人們已普遍認同90年代中國藝術的重要性,可與20年代的巴黎、60年代的紐約相媲美。
無論如何,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已發生改變。來自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藏家,在海內外藝術界正逐漸扮演起愈發重要的角色。另一個重要改變則是這些藏家的興趣。首先,中國藏家傾向于收藏一些早已被肯定的畫家,如趙無極、朱德群等;此外還有現實主義畫派的畫家,例如陳逸飛——他的作品《藝術家與眾美女》估價逾百萬歐元,是陽光艾德2008年1月20日在上海虹橋迎賓館現當代藝術首拍中的重頭戲。
何多苓、吳冠中、或是陳鈞德等人的作品,都比較貼近中國人的審美,因而對那些單純想收集美好事物的新手藏家來說,更具吸引力。相較之下,歐洲與美國的收藏家則更為關注中國藝術界80到90年代間的重要作品,并精心挑選一些有潛力成為下一代中流砥柱的年輕畫家。我個人對現代藝術極有興趣,例如我們曾經拍賣過的阿爾貝托·賈科梅蒂、亞歷山大·考爾德等,我也極為喜愛讓·皮耶·黑諾,他的作品曾與美國的索麗·萊維特一同在紫禁城內展出過。
當然,我個人也能欣賞中國的新興藝術運動,例如政治波普的代表王廣義與張曉剛,他們的作品在我們的巴黎專場中均有不俗成績。我很榮幸能與吳征博士以及上海的蔣瓊耳合作,從而成為中國藝術界的一分子。我相信,法國拍賣行扶持、推進市場的經驗在中國藝術范圍內也有無法忽視的價值。中國藝術市場就當前來說已算不錯,但我們希望能通過努力,令其更壯大、更穩定。
我時常就這一點與我們巴黎拍賣行的專家皮婭·柯柏、上海陽光艾德的專家趙音一起進行討論:中國藝術市場正處于發展中至關重要的階段,若要繼續上升則必須借助于外力的推動。此外,藝術收藏也可說是一種持續一生的冒險活動,我希望能與中國的藏家共享這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