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青年藝術家作品展近日在杭州的“東街6號·藝術空間”內舉辦。在這個看似平常的藝術會展背后,卻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平價原創藝術品量販式經營在杭州也開始冒頭。從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這種從歐洲借鑒而來的主打售賣低端原創藝術品用于美化家居的“藝術品超市”,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從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成都,到現在出現在杭州,這個新興的藝術品推廣載體正被眾多經濟發達城市所接受,它所涉及的人群也比傳統藝術品要廣泛得多。
一個售價在50元至5000元之間的原創藝術孤品,吸引的可以是普通白領,可以是普通藝術品投資者,也可以是眾多尚未成名的藝術工作者,甚至可以是藝術創作的玩票人士。雖然在部分藝術家看來,這個市場還需要培育。可顯然這已經形成文化創意的一個產業,并且打破了傳統藝術和大眾的隔閡。五六年前,德國柏林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廉價藝術品超市之一,貨架上擺了6000多件藝術品,油畫、雕塑、素描和攝影作品。
顧客可以像逛超市一樣,挑選自己心儀的藝術品。每年,全球大約有500多名藝術家申請加入這個超市。發起者對這個市場充滿信心,他說這是“讓藝術走近大眾,走近那些錢袋不怎么鼓的普通人”。超市里的藝術品價格從5歐元到299歐元不等,比起大型拍賣會上的高價,這樣的價格很容易讓人接受。
當然,對于這種現象,批評的聲音從來都沒有停過,有人說這個藝術品超市是專賣廉價蹩腳貨的地方,可這阻擋不了眾多藝術工作者對這里趨之若鶩。金融危機讓動輒上百千萬的藝術品拍賣市場遭遇了寒冬,卻讓低端藝術品市場走進生機盎然的春天。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國內許多經濟發達城市出現了這種類型的藝術品超市。春節期間,深圳“365藝術超市”開張,這個藝術超市不僅出售幾十元、幾百元的藝術衍生品,還出售定價數千元到三萬元以內的原創藝術品,其中原創藝術品由于有一定的觀賞性、收藏性和增值性,已培養了一批白領階層客戶群。
幾乎同一時間,重慶首個原創藝術品超市——重慶當代藝術品交易中心試水。有60個商鋪和一個近千平方米的展廳。藝術品包括畫作、陶器、雕塑、各種掛件等,創作者多是從事藝術設計的青年和學生。在這個地區,同樣類型的藝術品超市還有成都西村藝術品空間。而上海證大藝術品超市更是在平價藝術市場上樹立了一個典型,這個號稱中國最大的平價藝術品市場,80%的藝術品都在5000元以內。原創藝術品包括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陶藝、手繪漫畫、民間藝術等。
杭州“東街6號·藝術空間”的創意總監徐恒說,“平價藝術品超市里的作品,可以是學生的、老師的、普通老百姓的、職業愛好者的,甚至可以是藝術創作的玩票人士或者兒童。只要你是原創的,你都可以自己標個價拿來賣。當然,商家會擇優選取,并且市場也會檢驗你的價格。”對于顧客來說,作品的價格有高有低,能不能淘到高性價比的,就看自己的眼光,“因為藝術不是用錢來衡量的,不見得貴的就是好的。
”徐恒用他的觀點來描述藝術品超市,就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創作和售賣的地方。而這種市場出現后的受益人群也頗為廣泛。比如藝術品投資者,因為許多參與到這種超市的藝術家,都是尚未成名的,可以說,“潛力股”眾多,只要你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外加一些運氣,你今天購買的藝術品,幾年之后就是價值非凡的藝術寶貝。而對于尚未成名的藝術工作者來說,這種超市更有現實意義,因為放在這里寄賣的作品,成交之后就成為生活來源,因此這里是眾多美院學生賺取生活費的地方。打著“藝術超市”、“藝術集市”的旗號,探索低端藝術品市場,這種平價藝術品超市在藝術界引起不小的震動。
一些藝術家和有能力的消費者都對這種“平價藝術”很推崇,但對于不少人來說,藝術給人的感覺依然遙遠。隨著“平價藝術”受到熱捧,有人推測中國藝術品消費的時代即將來臨。藝術品消費不同于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品投資,是將藝術品當作消費品去購買和使用。這首先是和經濟的好轉及大眾消費理念的變化有關。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經濟發達的城市,藝術品消費漸成時尚。年薪15萬元以上的70后和80后年輕人是購買平價原創藝術品的主力,而在藝術氛圍濃厚的成都,月薪5000元的白領已有自主購買藝術品的訴求。
他們購買藝術品主要是點綴生活和體現品位。被譽為“中國當代藝術教父”的栗憲庭說,拍賣場上的天價新聞,讓中國的當代藝術品市場進入了一個混亂時期,“探索低端藝術市場,我們可以逐漸建立和調整出一個既與絕大多數藝術家有關聯,又與中國老百姓有關聯的自主藝術市場。”建立平價市場的根本目的,是想通過市場的行為把藝術品新的變化普及到大眾。
平價藝術品市場要想壯大,還依賴于大眾的消費觀念轉變。但在文化創意產業氛圍越來越濃的現在,中國藝術消費時代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