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站起來-關于在首都籌備建立中國國家雕塑藝術博物館的提案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但如何常年展示這一文明成果,一直以來是個問題。在中國,至今沒有一座國家級的專業雕塑藝術博物館,這與中國的大國地位和歷史悠久的文明是不相稱的。為了這個問題,一位一百零一歲的老人,著名的中國雕塑家、教授曾竹韶先生,從1983年開始就提出在首都建立“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博物館”的建議。
這也是中國雕塑界幾代人共同的心聲,前輩們對中華優秀文化執著,深深感染了我,我身為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深感責任重大,懷著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敬仰,懷著對前輩敬意,我們要接捧前行,繼續建議國家在北京首都建立“中國國家雕塑藝術博物館”。這個名稱與前輩所提的略有不同,把“古代雕刻”改為“國家雕塑”。
目的在于是建館的定位不僅局限于古代石刻,能使近現當代的優秀雕塑得到收藏和展示,這樣有利于中國雕塑藝術歷代脈絡的傳承。能夠展現連貫而整體的中國雕塑藝術的魅力,反映中國當代先進文化與雕塑藝術的健康發展,促進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大家知道,在西方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都能在他們的展覽場館中看到這個國家完整的歷史、文化,以及值得驕傲的歷代文明成果。在世界的許多城市,尤其在首都,人們不僅在其博物館,更是在其城市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象征其輝煌歷史的各種精美的雕塑。
這一切充分體現了這些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他們比現代的影視、傳媒更直接、持久地影響著世界。令人遺憾的是我國在這方面已遠遠落后。藏品原件多在倉庫里,難得有機構收藏也是不成系統的,更不用說常年可見“完整的歷史文化”了。在這方面更大的問題是,因為各省的石窟的雕塑品極多,大的石窟群的雕塑數以萬計,許多省的博物館倉庫內堆積的雕塑精品數量也極大。
而且有一些長期在外經受風化的藝術精品,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困之一,是由于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珍品主要是陵墓雕刻和宗教石窟兩大系列。它們絕大部分都位于偏遠地區,交通不便,觀摩困難。我國的歷史雕塑作品,現在凡是讓人能見到的,幾乎都是碎散的當地陳列,展示也不十分理想。使這門藝術的歷史承載變得十分薄弱。然而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1世紀的國際競爭是文化的競爭。黨和國家對文化的高度重視,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為文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審視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主題,但霸權主義政治依然存在。以意識形態為目標、以強勢經濟為支撐的文化擴張愈加指向中國,各種思想文化的激蕩,特別是西方強勢文化的擴張,導致民族自尊的缺失,評判標準的迷茫,價值體系的紊亂,觀念行為的躁動等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我們對全球化問題的關注,包含著對中國美術在世界文化中的話語權的擔憂,包含著對我們藝術命運和文化主權的擔憂。簡言之:在國內條件日益改善、國際環境愈加復雜的新時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重建具有民族風骨和時代風范的藝術評判和價值體系,大舉中國氣派文化旗幟,增加中國文化藝術的國際影響力,是我們在經濟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戰略抉擇。
也是我們國家一個長時期的核心任務。因此建立中國國家雕塑藝術博物館更為迫切。其意義和目的:一、通過雕塑來表現一個國家的傳統、現代文明成果和社會和諧,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是城市發展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美育教育、民族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方面二、由于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和解放以來長期“左”的文化思想的影響,中國的古代文明雕塑文化沒有得到很好地保護,有的已經毀棄、有的被帝國主義列強掠奪到西方、有的仍被埋沒在深山古剎亟待搶救三、雕塑能夠完整形象地表現從古到今的中華文明史,既易于觀賞、參觀,有較好保存,具有強大的公共交流性,四、雕塑對城市的發展和品位的提高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對社會具有強烈的美育教化和正面示導作用。
對重建符合新世紀中國雕塑發展的評判標準和價值系統提供典范。引導當代中國雕塑創作的精神標準、美學標準、工藝標準,驅逐和限制惡、丑、錯、壞的不良雕塑六、籌備建立中國國家雕塑博物館可以探索實行“公辦民助”。即國家負責立項、選址、規劃、建設、藏品征集,由專業的國家級學術團體中國雕塑學會承擔美術館的管理、藏品研究、公眾審美教育和中外雕塑藝術交流。七、中國國家雕塑博物館的選址問題,建議在北京市現有森林公園內選擇一個相對離城市較近的,易于民眾參觀的地址進行建設。
雕塑藝術博物館可以給森林公園增添人文景觀。在國家雕塑藝術博物館積極進行室內收藏的同時,帶動戶外雕塑展示與收藏,提高森林公園的文化品味,從而在良好的自然風景環境中建設一座世界一流的國家雕塑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