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段時間我處于創作狀態,所以盡量不想被瑣事打擾,只關注作品的進展及進一步提升藝術感知,希望一直沉默潛行。不巧的是些許熟悉或不熟悉的同行、前輩可能通過網絡看到我的一些作品,不免有些“關心”我,起初只是簡單搪塞,因為個人精力實在有限,懶的解釋傷神,現在還有人提出“非道德化”,作為有專業背景的人我希望你們的作品能讓我折服,崇敬,而不是什么語錄,既然涉及到道德,那就討論一下吧。2、我從不會寫“學術”論文,也沒有八股的修養,所以這篇稱不上文章,充其量只能算散碎的文字堆砌,通俗的語言表述。
A藝術問題:藝術源于與生活高于生活—已是一句爛熟的經典了。我想沒必要解釋,只是每個做藝的人選擇興趣點不同而已。總的說不管何種藝術有兩大傾向即:人性化的藝術,政治化的藝術,中國已經歷過轟轟烈烈的藝術政治化時代,當下基本處于藝術人性化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和表達空間,來闡釋自我的藝術理想。B道德問題:有點沉重了,通俗的說;
性可不可以在藝術里表現,如何表現,“度“該怎么把握,我看表現是完全沒有問題,綜觀中外美術史一目了然。只是東西文明不同表現方式有一定差異。關于”度“的問題,我看不是誰能下定義應該如何。藝術之美可以有多種表現和解讀,含蓄美、憂郁美、直白美、詭異美。攤開一點講,性永遠對人充滿誘惑力,不過在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里刻意回避、虛化罷了,文人墨客千古頌揚的愛情—實質不就是由性而愛的美麗代名詞嗎,人有時是甘愿自欺欺人的高級動物。
我自覺還是道德觀分明比較傳統的人,但我愿意把性看作人性中美好的一部分所以喜歡研究人性實質的部分,感覺直白些表達方式比較吻合,藝術水準自愧不如業界敬仰的前輩,但還會不斷努力。關于作品的觀念問題,不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從不苛求茍同,但請勿亂戴高帽,有點承受不起。藝術只是虛幻的精神產物,不是憲法也不是暴力機器,你有足夠的權利選擇接受還是拒絕,欣賞還是厭惡。20世紀初,當心理學鼻祖弗洛依德陸續出版了〈心理分析學〉、〈少女杜拉的日記〉、〈性學三論〉等研究著作,可稱當時的驚世駭俗之舉,曾引起不斷的爭議,事實證明他太牛B了,隨后廣泛深遠地影響了歐洲文學,哲學,藝術等領域。
弗老迄今仍是令人止仰。因為他通過對不同病歷分析,揭示了人性中恒定不變的本質部分。我就是他的信徒,一個雖默默無聞,但還不甘平庸的小手藝人。毛主席他老人家說過:藝術為人民服務,我看用在今天一點都不過時,只是以前是強制性單一的審美思維模式,在當代的中國,社會的變革、人性的覺醒回歸,使人民的概念也分化為不同的社會群體單位,每個群體會有不同的審美趨向,不同的藝術總有對應的群體,所以我們不妨以包容來看待形形色色的藝術吧。C社會問題: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正在蒸蒸日上的發展,弘揚真、善、美,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符合人性和社會發展的主流。
也許某些人忽視或不愿承認性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個人理解如下:真:性是我們生存,繁衍的的根本源泉,沒有人就沒有社會,所以它是無可爭議的真實的存在。善:自古以來國人以斷子絕孫為恥,所以傳統婚俗道具體現對生育的強烈隱喻性,多子多富實為善舉,一則后繼有人,二則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美:性被慣以愛情之名,千古不變頌揚,這點在當今流行歌曲表現的最極致,仔細聽聽哪首能逃的了干系,或熱烈或婉約或傷感,如果它是丑陋的,我們會如此孜孜不倦嗎?
和諧:社會是由家庭組成,家庭是由兩性組成,性也是維系家庭和諧的重要成分之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潛在因素,當然社會的和諧是需要多方面構成的。不信選5億成年人做個行為藝術,禁欲2年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