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離中國太近,近得很少有人去。至少在雕塑界是這樣。去了之后粗粗地看了吳哥,即真切地感受到了吳哥藝術的偉大與輝煌!吳哥是一個時代。她留下了600余處的古跡,但我們只看了其中較為集中的大小“吳哥城”及一二座寺廟。僅管如此,還是被其精湛的雕刻藝術與恢宏的建筑規模所震撼。
“吳哥窟”建于平原之上,規模龐大,規制嚴整,結構精巧,造型美觀。清一色的石砌建筑,雖歷經千年,卻多有保存。天災人禍已使多處房屋崩塌倒伏,但其巨大的建筑遺跡,卻顯示出她曾經具有過的莊嚴與繁華。作為雕塑家的往訪,更多地是關注其雕刻的成就。急速地穿梭于殘垣斷壁中,時時被撲面而來的無處不在的建筑內外墻體上的浮雕藝術所吸引。
在這些浮雕中,淋漓盡致地展示出古代高棉民族在石雕藝術方面所具有的創造性與高超技巧。其藝術特點有三。一是構圖飽滿。不細細看過吳哥的浮雕不會體會到浮雕畫面的“飽滿”所能夠達到的程度有多大。在許多的畫面上,那些古高棉的藝術家們竟能將現實與神話、人物與自然、天空與湖泊、戰車與怪獸等,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并且鋪排得櫛次鱗比,層層迭壓,同時又頗富疏密之節奏感??芍^密不透風,疏可走馬。
古高棉藝術家們意識到了作為浮雕藝術的基本法則:鋪陳性的敘事特色。在這種“敘述”的過程中,他們很會有選擇地將某些內容,如軍隊、民眾、戰車、植物等很秩序地“重復排列”,而又很有選擇性地將某些枝條、云朵、器具等作為畫面不同內容之間過渡的勾連之物,從而使畫面滿而不塞,飽而不雍。
從而使層層疊疊的滿壁圖像的構圖方式形成其強烈的風格特征之一。二是雕刻精細。吳哥之雕刻乃在灰白色的細砂巖上所為之。數以千萬計的雕刻圖像務求精細入微之致為其能事之一。吳哥石雕之精細體現出兩層意涵。首先是風格層面。所有圖像無論大小、高低、遠近、疏密、前后、乃至迭壓出多多層次,皆以毛發畢現為其要旨。從中可見出古高棉石刻藝術家們的審美追求,造型謹嚴中求豐富,畫面繁復中求細節。
決無任何一處不作完全的處理而輕易放過。其次是雕工精細。風格之形式乃賴其匠心的極致體現。從中可明了“工”與“藝”之關系何等密不可分。工匠們,不知用了何等萬能的工具竟然在堅硬的石頭上將人間萬物的千姿百態表現得充分而細致。正是這種不厭其“繁”的雕工,結出了其精細風格的果實。
三是裝飾華麗。觀覽其石刻藝術,方感柬埔寨實在是美麗之國家,古高棉人實在是愛美之民族。這些凝固在暗黑色石壁上的美麗之舞姿,阿娜之手勢,華麗之服飾,以及那些圣潔而低垂的眼瞼,飽滿而含蓄的微笑,再以及那些密得層層疊疊被雕刻得華麗無比的重檐裝飾圖案,都令人肅然起敬,心生喟嘆!
這是一個曾經何等繁麗的國度,在這里曾經上演過何等曼妙的樂舞。那時的吳哥古國,無不以精美繁飾為其榮,無不以華麗濃媚為其風。行程匆忙,吳哥之行至多是走馬觀花。然其藝術實在不遜于中國古代石刻藝術之高度。區別惟在國有大小,地有窄闊而心胸的不同與審美風格的差異爾。
是為心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