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書畫小冊》4848萬港元、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鳥語花香》冊頁3426萬港元…這些令人咋舌的藝術品成交價格背后都站著同一個人———佳士得拍賣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江炳強。近日,在成都詩婢家拍賣公司舉辦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書畫收藏》講座上,江炳強表示由于收藏人群的日益增加,中國書畫市場并不懼怕金融危機。而在一周前結束的佳士得香港秋拍會上,他所率領的中國書畫部照樣取得了不俗的戰績———1.89億港元的成交價在整場拍賣總成交額下滑的背景下顯得格外耀眼。
在今年的佳士得秋拍上,以3426萬港元成交的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鳥語花香》冊頁成為了全場矚目的焦點。然而,這件被美國加州一家藝術基金所購買的天價作品在8年前卻曾流拍過,而當時的報價只是現在成交價的十分之一。“這件珍貴的作品1919年時被日本一個收藏家買走,隨后有幾十年沒有露面。
而2000年這件作品在我們公司拍賣時卻以300萬元的價格流標。從流拍到現在拍出天價,這一切說明中國書畫市場正在改變。”江炳強表示。就佳士得公司而言,中國書畫拍賣市場在20余年來經歷了三級跳。在上個世紀80年代,佳士得涉水中國書畫拍賣時,每年成交額只有幾百萬美元。從1997年至2000年,中國書畫每年拍賣成交額保持在3000萬美元左右,而從2003年起則出現了較大增幅,從2005年至今更是每年保持著兩億美元的拍賣成交紀錄,個別畫家的作品價格在這些年里甚至有了數十倍的增長。
今年來,金融危機肆虐使得全球投資人提心吊膽,而佳士得最大的競爭對手蘇富比香港秋拍的結果也讓人們嗅出了藝術品市場調整的味道。在秋拍前,佳士得公司高層曾幾次開會商議是否應調整估價,但江炳強堅持中國書畫的價格并不需要調低。
“從最后的成交結果來看,我的預測沒有錯。一件東西的價格最終看的還是供求關系。”江炳強表示,在中國富人越來越多地加入中國書畫收藏的背景下,中國書畫的價格只會越來越高———畢竟目前的成交價仍然離頂級的西方油畫價格相距甚遠。在全球頂級的拍賣公司從事中國書畫拍賣20余年,作為眾多天價作品的背后推手的江炳強目睹了中國書畫市場的跌宕起伏,同時也對市場未來的走向有著自己的了解。“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經濟迅猛發展的時候,韓國的瓷器曾經拍賣出世界瓷器的最高價。
就藝術水平而言,產自瓷器之鄉的中國瓷器更高。但藝術品具有民族性,藝術品的價格也是以一個民族的經濟實力為基礎的。”江炳強表示。而中國書畫市場的第一次繁榮在1987年到1990年期間,此時臺灣地區的經濟呈現快速發展,以陳啟德等人為代表的臺灣收藏家開始購買大量的國畫和書法作品。而近年來中國書畫市場的發展主要是依賴于收藏人數的迅猛增長,越來越多有實力的買家愿意出重金將海外的藝術精品購買回來。“中國書畫作品一向是以華人為中心定價的。”江炳強認為,這也是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書畫市場沖擊甚少的原因。
相比來說,受到經濟強勢的西方世界影響的中國當代藝術,盡管近年來頻頻出現天價作品,但在此次危機之中受傷甚重,成交價和成交率驟減。“民族的東西最終還是民族來消費,我們佳士得中國書畫有90%的作品都是由華人購買。由于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看好,現在有一些基金會也開始購買中國書畫作品。
而從前他們只對西方藝術作品以及看得懂的中國瓷器和家具感興趣。”江炳強認為,經過短暫的市場調整之后,明年下半年藝術品市場行情將會好轉。作為佳士得中國書畫部的主管,江炳強經常在全球范圍內去尋找優秀的中國書畫作品,也因此認識了許多藏家。“對于很多藏家來說,中國書畫滿足了藝術層面上的需求。同時,它也是一種資產,在困難時候是可以變成現金的。”江炳強說。在1949年前后,一些文化界人士前往香港、臺灣地區甚至海外,他們中的許多人正是通過變賣收藏的中國字畫而得以在他鄉落腳的。
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印尼的貨幣貶值、股市大跌,一位印尼藏家拿自己的中國書畫藏品到佳士得進行抵押,最終幫助了企業走出了破產的危險。目前,這個人依然是佳士得的大客戶,他經常出入拍賣會,將藝術品當作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投資。江炳強說:“書畫作品畢竟不是LV包,不是純粹的消費品。一個名牌包你買下了自然要背在身上,但是買一幅畫你不可能整天背著跑,你看中的是其中的文化內涵。而作為投資者,就必須要有自己對書畫作品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