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可以擁有無限多的面孔,或者說,同一副面孔擁有無限多的表情,因為每個居住者都有自己的心理圖景,一座完美的城市應該擁有無限生動的細節,可以讓居住其中的人都擁有細致、生動的回憶片斷。我們正迎來一個美術館時代,美術館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它在構建城市文化生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國內掀起了新一輪美術館建設熱潮的情況下。
應該說,湖北美術館是在美術館建設新一輪熱潮到來之際,抓住機遇,站在了時代的前列。2007年,湖北美術館于武漢東湖畔落成,“八藝節”隨即在湖北美術館隆重開幕,由此揭開了湖北美術館的神秘面紗。湖北省幾代藝術家的夢想終于成為了現實。
此后,伴隨著開館展后的系列活動,湖北美術館做得風生水起,一時成為文化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探尋湖北美術館的發展路徑不難發現,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明確的辦館理念和工作思路、一流的文化設施、優秀的工作團隊,帶有原創性、自主性和差異性的高品質展覽,帶有地域美術史屬理性質的收藏及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和充滿人性化色彩的公共教育活動,則是其走向成功之路的關鍵因素。湖北美術館的落成,體現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前瞻性眼光。
湖北美術館的建成,無疑是全省文化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一步,也為構建城市精神文明、提升公民文化素養、建立城市文明窗口發揮了重要作用,更說明了中部崛起的文化戰略,這不僅體現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更能帶動區域經濟與文化的共同發展,增進國際、國內的文化交流,也為藝術家提供了充分展示其才華的舞臺,更為公眾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棲居之地。湖北美術館有著明確的辦館方向和工作思路,其辦館理念是:“立足本土文化,弘揚時代精神,傳播美術精品,推進藝術創新”;辦館宗旨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顧歷史,重在當代”;
辦館思路是:“搭建一個平臺,塑造一塊品牌,培養一批人才”;湖北美術館辦館特色:一是樹立湖北美術發展脈絡,收藏、展示和研究湖北地區代表性美術作品,彰顯荊風楚韻;二是建立國際漆藝術交流平臺,促進大漆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再創漆藝術輝煌。湖北美術館原名湖北省藝術館,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直屬湖北省文化廳主管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集展覽、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務等功能于一體,是展示美術創作成果、收藏美術作品、開展學術研討、普及審美教育、推動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學術平臺,擔負著推動區域美術發展、提高公眾審美素養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湖北美術館于2007年10月9日竣工試運營,同年11月6日正式開館,2009年11月30日率先免費開放,2010年7月16日獲準更名。湖北美術館現設館長一名、黨支部書記兼副館長一名、藝術總監一名,下設7部1室,即策劃推廣部、典藏部、學術研究部、事業發展部、展覽陳列部、公共教育部、物業安保部和美術館辦公室。全館干部、員工45人,其中,受過專業教育的在編員工占員工總數的90%以上。
另外,選聘資深藝術家、理論家組成專家委員會,作為湖北美術館收藏、研究、策展和其他業務活動的自尋審議機構。湖北美術館占地面積15318平方米,總投資2.3億元。主體建筑地上4層、地下1層。功能區主要設施分為:公眾非藏品區,擁有公共大廳、總服務臺、貴賓廳、藝術交流中心、美術培訓中心、露天休閑廣場、藝術書吧、藝術圈、學術報告廳、咖啡廳、西餐廳和電影院;
公眾藏品區,共有10個展廳、面積5000平方米、展線總長1200米,另有雕塑長廊1200平方米;非公眾非藏品區主要是辦公區;非公眾藏品區,包括典藏畫庫、攝影室、修復室等。按照動靜分區的原則,清晰劃分以上設施,畫庫、辦公區、展廳等集中在東側,遠離喧囂的道路;
學術報告廳和公共大廳布置在西側,緊鄰道路,便于人流出入。館內配備有中央空調系統、恒溫恒濕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等先進設施。湖北美術館用“好展覽、精收藏、深研究、好活動、嚴管理”說話,成效顯著,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表彰,受到媒體和觀眾好評,樹立了良好口碑。對于一個美術館來說,制度建設是立館之本,沒有完善的工作制度,美術館工作就無從展開,有了制度沒有很好地執行,也不利于美術館長遠發展。基于此,湖北美術館在開館之初就著手建章立制,堅持以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現行有效規章制度共計100多項,涵蓋黨團工婦、行政、安保、人事、財務、策展、收藏等各個方面。根據事業單位改革方向,本館實行全員聘用制,館內充滿了青春和活力;試行副主任以下全員競聘,使得業務骨干脫穎而出;明文規定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形成了完善的組織結構。
財務管理方面,我們在政府撥款之外主動尋求社會捐贈和贊助;壓縮行政事務性開支,將有限的資金向收藏工作傾斜,每年有固定的常規收藏經費;所有業務支出由部門提出費用計劃,主管會計審核,報分管領導批準,嚴格遵守收支兩條線管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規程。
為了保障藏品、展品的安全,美術館建立了一系列安全防范系統,既有配置齊全的安全保衛機構,素質高、業務精的工作人員;更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如交接班制度、藏品等級及出入庫制度。美術館還配備了紅外線自動報警系統等監控設備,建立了停電、消防、防搶防盜、防控防爆、夜間突發事件5項應急預案;各種設備不僅有專人管理,而且定期檢查、維修、更新、補充。自開館以來,沒有出現一例重大安全事故。作為湖北省、武漢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在創建精神文明單位的工作中,湖北美術館各項工作指標完成也走在了前列。
湖北美術館正式編制不足10人,聘用人員以年輕人為主,他們陽光燦爛、敢作敢為,已成為美術館的主體力量和生力軍。為了有效開展工作,還引入人才招聘機制,加強崗位培訓,定編定崗,精簡高效,這在全國美術館隊伍建設中是少見的。湖北美術館人員雖少,但工作效率高、團隊精神強,全館強調一個“合”字,美術館就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始終充溢著一種青春的激情與溫馨的浪漫。
為提高全館員工業務水平,以2009年為例,僅一年就制定并出臺了70多項規章制度,確定兩個月一次的“學習交流日”活動,組織了“美術館工作講座”、“財物規范知識講座”、“職業禮儀培訓”、“好書伴我行”等活動。全年舉辦展覽24個,展出作品3263件,展期274天,觀眾達30多萬人。
其中,自主策劃展覽16個、承辦展覽6個、引進展覽2個,是湖北美術館建館以來展覽質量最高、展出作品最多、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年、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沒有團隊的合作精神,很難想象能完成如此高密度的展覽計劃,特別是展覽檔期短、時間緊,各部門既有分工、又能密切合作。健全的工作制度、員工愛崗敬業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是美術館得以成功走到今天的關鍵。工作人員少、工作環節少,但工作效率高,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示,營造員工以責任為先、團隊合作為上、工作以效率為主的工作氛圍,是一個優秀團隊的關鍵。
項目責任制是湖北美術館的成功經驗之一。不僅做到展覽、項目專人負責,而且把該項目負責到底。從展覽方案的提出到編制預算方案,從開幕式、研討會議程到嘉賓接待,從交通、安全島展覽、收藏,從學術講座到公共教育及媒體宣傳,每一個細節都滲透著湖北美術館工作人員的汗水,每一次展覽都體現出湖北美術館的合作精神。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把“最佳組織工作獎”和“突出貢獻獎”授予了湖北美術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評委們普遍認為,湖北美術館的評選工作是組織和接待服務最好的一次。油畫展評委會主任靳尚誼曾談到:“在這屆全國美展作品評選中,湖北武漢的籌備工作做得很好,是我近二三十年來感受最好的一次。”在展覽布置方面,湖北美術館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努力走在時代前列,以往的展覽布置往往是把作品往展廳一堆,重復勞動多、布展效率低,對展覽效果缺乏有效預知。
湖北美術館在每次展覽前都預先進行3D虛擬布展,不僅節約了人力、物力,而且又能高效快捷地完成布展,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體現出湖北美術館與時俱進的胸襟。畫庫與收藏工作室美術館的重中之重。看一個美術館重要與否,有沒有一流的畫庫、有沒有一流的收藏是非常重要的。畫庫的資金、設備、條件,是一個美術館的硬實力;
而有重要的、豐富的藏品,則構成了一個美術館的軟實力,只有軟硬兼舉、并重,一個美術館才能成為重要的美術館。湖北美術館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敢于在畫庫建設上大投入,充足存畫空間,恒溫、恒濕系統的建立,每年遞增的收藏資金,創造了湖北美術館步入一流美術館的必備條件。
湖北美術館希望用高品質的展覽和收藏不斷做大、做強。沒有展覽的美術館就是一個空殼,有了展覽沒有高品質的收藏就只能停留在展覽館的層面上,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術館。湖北美術館的展覽和收藏在保持原創性、自主性和差異性的基礎上,立足湖北本土美術史的梳理,努力營造品牌展覽,搭建國際漆藝交流平臺,促進大漆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力圖再創漆藝的輝煌。以立足湖北本土美術發展史為主,“回顧與展望”系列展已成為了湖北美術館的一個品牌展覽,舉辦了“回顧與展望——湖北版畫展”、“回顧與展望——湖北水彩畫展”、“回顧與展望——湖北雕塑展”、“回顧與展望——湖北中國畫展”、“回顧與展望——湖北油畫展”。
分門別類地對湖北省20世紀的美術發展史進行梳理,對藝術思潮、風格流派、重要個案進行充分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探索湖北美術在20世紀中國美術多元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這些展覽不僅帶有鮮明的本土文化特色,更具有學術深度和區域優勢。在“回顧與展望”系列展基礎上,最終形成了“百年縱橫:20世紀湖北美術文獻固定陳列展”。同時,湖北美術館還展開了20世紀湖北美術大事記及口述史的錄音整理、存檔等工作,更賦予這些展覽以強烈的研究性和史料價值。
“2010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的舉辦,既具有全球化視野,又體現了湖北美術館的品牌戰略。漆藝展不僅張揚了本土文化精神,使古老的漆文明煥發出了當代的魅力,而且繁榮了漆藝創作、增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同時還體現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核心價值觀。湖北美術館承擔了“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和“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等全國性大展。
這些大展一方面填補了湖北省沒有舉辦過全國大展的空白,另一方面也對湖北美術館的硬件設施和工作團隊的工作能力進行了一次全面檢閱。人才立館、藏品立館、學術立館的文化立場及帶有地域美術史梳理性質的收藏藏品是美術館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根本保證。雖然,湖北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得到了業內的認同和觀眾的喜愛,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湖北美術館成立時間短,藏品文化、藏品建設必然是自身建設的重中之重。
因為,藏品文化是美術館建設的主體,對于一個美術館來說,重要的、有影響力的藏品會成為一個品牌,藏品的數量和質量也將直接決定美術館的規模和地位。基于此,湖北美術館成立了“人才立館、藏品立館、學術立館”的工作思路,集中財力和研究能力,并成立專家委員會,對20世紀湖北美術發展思潮、風格、樣式、藝術家進行系統的、帶有藝術史性質的梳理與研究。
湖北近現代及當代美術構成了藏品征集的主要內容,以經典的架上繪畫、雕塑為主體,同時側重對美術史構成重要意義的各美術門類及相關手稿、圖書、文獻、影像圖片資料的征集與收藏。此外,湖北美術館還以“2010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為契機,把國內外優秀漆藝作品作為湖北美術館的特色藏品來收集。通過以展促藏、接受捐贈、購藏等方式,開館4年來,湖北美術館已有藏品1160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漆藝、影像等近10個門類的美術作品,其中包括構成20世紀湖北美術史的重要藝術家張祖武、李青萍、楊立光、王福臻、周韶華、劉政德、查世銘、宋恩厚、劉壽祥等名家作品。
圍繞這些藏品,湖北美術館制定了以整理史料、收藏精品、策劃展覽為基礎的研究計劃。已經建立了湖北主要藝術家檔案,整理文獻資料50余萬字。歷史圖片300多張,還有眾多實物影像史料,特別是對一些老藝術家的手稿、重要作品、口述歷史進行搶救性收藏。初步編撰出了12萬字的《20世紀湖北美術大事記》,勾勒出20世紀湖北美術發展的主體線索。對近現代湖北美術史的研究,一方面從代表性藝術家和代表性作品入手,另一方面從構成美術史意義的思潮、現象出發,把20世紀湖北美術放在中國近現代變革和當代發展的背景中進行全面比較研究,使湖北美術在一個開放性的空間中展示其在美術史長河中的獨特位置和意義,進而從湖北的獨特貢獻出發,展開對20世紀整個中國美術狀態的關注與研究。
與此同時,以“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為平臺,對大漆藝術的特性及發展進行持續深入的研究、探討。這種立足地域文化,帶有本土文化訴求的展覽、收藏與研究使湖北美術館保持了鮮明的辦館特色。湖北美術館注重開展豐富多樣、充滿活力和人性化色彩的公共教育活動。公共教育思路很明確,就是要樹立“一個圍繞、兩個為本、三個貼近、四個相稱”的工作思路。
“一個圍繞”就是緊緊圍繞“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顧歷史,重在當代”的辦館理念。“兩個為本”就是:以人為本,觀眾至上;以普及教育為本,服務為先。“三個貼近”就是:貼近本土、貼近生活、貼近大眾。“四個相稱”就是:與湖北美術大省的地位相稱、與湖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相稱、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相稱、與人民群眾的多元文化需求相稱。湖北美術館針對不同的社會群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教育活動,增進了公眾的文化認知和價值判斷,如“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50周年紀念展”中的革命電影展播,不僅讓人們重溫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更對今天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
而“閃閃的紅星·我心目中的英雄”、“重塑英雄紀念碑活動”、以家庭為單位參與泥塑創作的親子活動及現場的制作與觀摩,既讓公眾對藝術有了深刻的體認,也增進了家庭成員間、家庭與家庭間的和諧聯系;“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展”期間推出的“中國美術60年系列講座”讓人們對中國美術60年的發展歷程有了清晰的認識,也看到了社會與時俱進的發展。“回顧與展望——湖北雕塑展”的現場“雕與塑”活動,讓觀眾零距離接觸、體驗了雕塑的全過程,從而真正走進了藝術,而針對雕塑展開展的“五彩夢工廠之陶藝”活動,提高了兒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在“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周韶華繪畫藝術講座”中,周韶華從自身的藝術實踐出發,為老年大學學員和老年書畫愛好者上了一堂生動的藝術課、人生課,體現了美術館建構終身教育的文化理想。在“觸·覺:盧浮宮雕塑觸摸展”中,彰顯了美術館人對視障人士的文化關懷;“2010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的公共教育活動還加入了“2010年文化部公共教育發展扶持計劃項目”。
這次公共教育活動開啟了公共教育的新理念,充分發揮了信息化的優勢:手機有獎投票,利用手機索取講座門票,無紙化電子驗票,通過二維碼及時了解作品、作者,發布手機彩鈴、手機報紙和手機信息均加深了公眾對展覽和美術館的認識。此次與中國移動公司牽手合作的公共教育活動堅持跨行業合作,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堅持低碳環保節能、倡導綠色公共教育。這次公共教育活動還與武漢這個城市的自然生態、文化生態息息相關,突出了特色、體現了人性、提高了規范、增強了服務;“回顧與展望——湖北中國畫展”期間舉辦的“今日中國畫”高校辯論賽不僅形式新穎,而且普及面廣,打破了行業界限,充分調動了高校青年群體對中國畫的關注,也讓中國畫這一傳統文化的精粹走入了校園。
在某些方面,辯論賽產生的影響力甚至超越了展覽本身。與此同時,湖北美術館又推出了“透視藝術家工作室”公共活動,一些知名藝術家親臨現場進行油畫創作過程的演示,讓觀眾切實體驗油畫的魅力,讓觀眾走近藝術,走近美術館,熱愛藝術、熱愛美術館。沒有藝術家的支持,美術館的工作顯然無法順利進行,在這一點上,湖北美術館有著清醒的認識。
因此,湖北美術館努力增強服務意識,以自己的服務贏得藝術家的信任。由于周到細致的工作和人性化的服務,李青萍家屬把李青萍200余件作品、手稿捐贈給了湖北美術館。在“質樸與堅實的藝術:楊立光藝術回顧展”上,美術館改變了原有空間和布展方式,不僅在展廳做起了展墻,而且不惜“破壞”墻面,以達到最佳展示效果。楊立光家屬不僅捐贈給湖北美術館兩幅油畫精品,還將80余幅油畫作品交給湖北美術館托管。
塞爾維亞藝術家把自己40余幅有關中國的蠟筆彩繪紙上作品捐贈給了湖北美術館。“回顧與展望”系列展藝術家給予了美術館以最大支持,都有作品捐贈。老一輩藝術家周韶華將自己珍藏的版畫捐贈給湖北美術館,魏光慶、曹丹、馬六明也都給予了美術館很大的支持。這些捐贈行為,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湖北美術館的本土收藏,更是藝術家對美術館工作的支持與認同。
藝術家的這種激情支持,將促進湖北美術館把服務工作做得更周到、更細致、更充滿文化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