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與老子、王獻之、齊白石、林散之、馮友蘭、費孝通等已逝先賢心靈交流”;他曾“與季羨林、楊振寧、錢偉長、熊秉明等當代大師同場對話”,他就是當今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昨天,吳為山“陪同”著他創造的這些個“前賢”與“大師”,來到江蘇省美術館舉辦了個人雕塑展,向社會各界展示了他獨特的雕塑智慧。吳為山的祖父是著名的書法家高二適先生,深厚的家庭文化背景影響了他。然而,吳為山最終走上雕塑這條藝術道路,卻經歷了十分曲折的一段人生路。
“我曾經參加過兩次理科高考,都因為一分之差落了榜。”吳為山回憶說。原來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國家恢復高考,理工科成為當時的熱門學科,吳為山也沒能擺脫那個時代的誘惑,但迎接他的卻是兩次落榜。在他極其痛苦的時候,無錫工藝技校發來了錄取通知書。
然而這樣的人生境遇卻給他帶來意外的驚喜。“這個學校雖然很小,但是有一些民間優秀的藝人教我們泥塑。我記得當時一個老的民間藝人,他住在一個街道的小房子里面,80歲了,我從他那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從此,他得以進入中國藝術傳統寫意的大門。1982年,吳為山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南京藝術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的考試。
然而,南師大在他入學82天后因接到舉報無奈地把他送出校園。當時全國的大學招生有一條硬性規定,凡是技術學校畢業工作不滿兩年,大學不允許錄取。著名畫家陳大羽先生惜他是個人才,以資深教授的名譽親自寫信向招辦求情,仍無濟于事。這件事并沒有打垮他,相反更激勵了他的斗志。1983年,吳為山再次以優異成績被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錄取。
吳為山塑造了許多歷史上和當今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卻是一位小小的“睡童”讓他獲得了英國皇家雕塑大獎———“攀格林獎”。此次獲獎過程中還有一段插曲。2003年,英國皇家肖像雕塑家協會主席安東尼訪問南大,在吳為山辦公室的柜架上捧起只有6厘米高的《睡童》,驚訝地問,這是你的作品?當得到肯定后,他向吳為山提出,能否讓他帶回英國參加展覽?吳為山點頭應允。
幾個月后,英國傳來消息,《睡童》榮獲英國皇家雕塑“攀格林獎”。并在展覽中與法國羅丹時代達魯的作品《農民》放在一起。吳為山高興之際,把這個消息告訴好友、著名設計家速泰熙,他說:“速先生,你的外孫給我帶來了好運。”原來,速泰熙請吳為山為自己出生剛4個月的外孫做腳模。
吳為山看到熟睡的嬰兒歪著頭半張著嘴憨態可掬,一種對小生命的憐愛之情油然而生,一具活生生的《睡童》雕像從此誕生了。沒想到這個中國娃娃竟然咿咿呀呀地“爬”上了英國皇家雕塑的大獎寶座。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西方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被大量引進國內的雕塑界,吸引了很多國內的藝術家追趕著世界潮流。吳為山對此深為憂慮。他說,如果繼續下去,我們將會失去自己的文化根脈。
他認為,我們民族的藝術不應該為了迎合西方人,而必須建立中國人自己的雕塑語言。他自己的寫意雕塑就是以中國寫意為核心,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主義文化的基礎上,把中國書法精神、造型精神、美術理想融合其中。“我們的雕塑要有人文精神。
”他強調說。從這個標準上來看,吳為山表示,現在的很多城市雕塑思想簡單、形式單調。“雕塑應該是有精神的,應該是有很多的文化積淀和內涵的作品。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城市面貌在改變,建筑、街道、規劃這方面都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雕塑是一定要跟得上的。但是不能一窩蜂地把這個空間都填滿了。”他說。如今,吳為山又接受了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創作一組群雕的任務。吳為山表示,清華、北大、巴黎大學、霍普金斯大學等很多著名的地方都有他的雕塑,南京博物院還開辟了吳為山名人雕塑陳列館,那些塑像全是反映人性中真善美的,而南京大屠殺是人性泯滅的罪惡,紀念館展坑里堆積的同胞白骨離他的工作室只有兩公里,如果他的塑像喚不回人性的復蘇,他會愧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