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8年5月14日至18日舉行的香港國際藝術展已落下帷幕。這是香港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最具規模和國際化的當代藝術博覽會,不論從展覽會場的布置還是其最終交易量來看,都是非常值得關注和借鑒的。香港由于其地理優勢,擁有大量的具有國際見解的藝術收藏家和愛好者。西方眾多的拍賣行來香港建立分部,每年都吸引世界頂級的收藏家紛至沓來,其更大的優勢還在于無需交納藝術品的進、出口稅收,并逐漸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后的世界上第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
此次博覽會設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二層展廳內舉行,寬敞的空間設計,3米半高的展板,所有參展商都按照A、B、C的有序規則來排列。組委會與Pico、Crown等提供硬件設施和運輸服務的公司建立長期聯系,如果在布展及參展過程中出現問題,你都會在這里得到及時滿意的解決等等。
例如一家外地畫廊由于他們使用的是自己找的運輸公司,當他們坐在展位上等待作品的到來時,Crown的員工不時地過來詢問是否出現了問題,怎樣才能幫上忙…而這些細節問題是值得國內的博覽會所要學習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如展廳或周圍沒有設立結算機等便于交易的服務,當顧客想得到更多信息或支付的時候,就帶來一些不便。
另外,此次博覽會在內地的宣傳據反映不到位,博覽會總監MagnusRenfrew說到:“今年是第一屆,我們所做的媒體大部分是國際上的,這次我們邀請了歐美重要的媒體參加,如ArtNewspaper,Artsrc="/upfiles/11-/1213153957_18915.jpg">這次組委會在中國內地挑選的參展畫廊有北京環碧堂畫廊、紫禁軒、北京公社、紅門畫廊、星空間、F2畫廊等。大多數畫廊都是第一次在香港參加藝術博覽會。5月14日下午3點展會開幕,到5點左右,整個會場淹沒在人海之中,問價及交易的雙方絡繹不絕,前來參加開幕式的不僅有來自本地、周邊和大陸地區以及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藝術機構、藝術愛好者、學生、還有各行各業的領導人,總計近萬人。
開幕當天,就有數家畫廊售出了多件藝術品。紫禁軒負責人潘修龍在談及他們的作品時說:“我們帶來的王志杰的作品,還沒等布展完畢就售出了大部分,宋穎等藝術家作品也找到了滿意的歸宿,我們這次的成交價占所帶作品的60%以上”;環碧堂畫廊董事長李國勝滿臉喜悅的說道:“我很驚訝香港有這么多的潛在藏家,他們個個精力旺盛,有的從事藝術品收藏已經很多年了,隨著博覽會質量的不斷提升,香港將成為重要收藏家的聚集地之一。
”香港嘉園藝術中心、中國廣場、精藝軒也是交易頻繁,每天都有新的作品更換…此次博覽會收藏群體主要為歐、亞兩大洲地區的藏家,這些藏家既包括了大藝術機構組織、基金會等,也有個體收藏家。另外,隨著俄羅斯、印度、中東等地經濟的發展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日漸富庶,這些國家的大亨也更加關注藝術,我們可以看到在博覽會上不同膚色的收藏家與畫廊商在交談生意。香港本地收藏群體隊伍也在逐漸壯大,大銀行家、證券交易商、珠寶商們越來越關心藝術,他們有高額的資本來投資藝術。
Magnus說:“我們很榮幸地邀請了世界不同地區的重要藏家,臺灣和韓國也體現了強勢的購買力,另外香港本地人和移民本地的藏家也很多。關于展覽的銷售量和有關數據我們還在整理當中。”展會期間,瑞士銀行的副董事每天都會來博覽會逛逛,買幾張自己喜歡的作品,還跟畫廊訂購了幾件;兆豐銀行的李先生就買走了幾幅陳波的作品。
“首屆博覽會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們從中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但我們也看到了所面臨的挑戰,要想在世界博覽會中獲得一席之地,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明年我們會邀請更多歐、亞的藏家到來。一個好的發展態勢是,越來越多的亞洲藏家對西方藝術和亞洲藝術感興趣,而國際藏家也更樂意購買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藝術品。明年的博覽會將會更加關注多樣性和質量,這是我們想要的。”Magnus一語道破了參與國際博覽會競爭所要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