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展于6月拉開了帷幕。在近20天的展期中,院方將壁畫與版畫、國畫與實驗藝術、雕塑與油畫分為三組分別進行5天的集中展示。2008年是中央美院建校90周年,因而在一定意義上這次畢業展可以看作是中央美院學生當代風格面貌的一次集中展示。徐悲鴻的寫實主義傳統是否依舊是創作中的主旋律,俄羅斯的現實主義風格是否依然影響著學生的藝術語言,而當代藝術的火爆又會對學生的創作心態和題材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這些無疑讓我們對此次展覽充滿了期待。
相比去年央美本科畢業展的波瀾不驚,今年的展覽總體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更注重想法和觀念的創新,可以說各個美術門類都不乏亮點。對創作視角的捕捉上,今年畢業展依然延續了反映個人情緒與關注社會現實兩方面的內容。在表達作者自我內心世界上,丁輝將幾十塊小的油畫作品組成一個大魔方矗立在中央美院廣場上,讓更多人分享他的故事。
在丁輝名為《我的故事》系列作品中,強烈的色彩和粗獷的筆觸勾勒出屬于他的精神世界,丁輝感覺“突兀也罷,倔強也罷,這是我的故事,我的方式。”與丁輝關注內心體驗不同,不少學生將視野投向社會,在歷史長河中找尋創作的源泉。比如石磊的《我看1937》描繪了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大量的紀實圖片和寫實文字給他帶來的震驚,促使他創作了這幅作品。對于70后、80后的學生群來說,這個慘痛的歷史事件更像是一個抽象的名詞,而石磊給他們一個直觀認識整個事件的可能。
除此之外,民工、鳥巢甚至中央美院的廣場,都成為今年學生作品中可見的創作素材。對寫實技法的揣摩,對材料的重視和形體構造的把握,依然是中央美院學生創作中最關注的東西。今年的畢業展上,無論是油畫專業還是雕塑專業,都很好地延續了中央美院一貫的寫實傳統。在油畫系的展覽中,除綜合材料中有幾幅表現肌理的作品外,多數作品依然是以寫實面貌在呈現。
這其中,由王斌、王禮軍、曹淑海3人合作完成的《制造紀念碑》,從人物的姿勢和作品結構都沿襲了俄羅斯的寫實傳統和紀念碑的雕塑風格,生動地再現了現代人的風貌,對人物形體的準確把握與富有創意的理念相結合,使其成為展覽中寫實雕塑的代表。從展覽的基本構成要素來講,畢業展更接近于一次群體展示,而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展覽。由于創作理念的多元化以及各專業創作方法的不同,展覽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主題。
而前面提到的展廳的限制,也使展覽缺乏精心的布置與協調。不過,在國畫工筆人物的展覽中,卻因展覽的布置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工筆人物一組,學生采取“展中展”的方式,統一的標簽和精心的布置,作品之間相互呼應,頗有創意的放大鏡擺放使觀者可以看到每件作品的細部,充分領略工筆畫的魅力。在去年的雕塑系畢業展上“捍馬汽車”和“仿真火車頭”被藏家收購。高昂的學費和火爆的當代藝術,使美院學生不得不思考成本和商業的問題。在同學生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今年他們希望能延續這個神話。
北京798、酒廠等藝術區中鮮活的藝術生態刺激著他們的神經,這點在他們的創作中也有所體現。邱亮亮油畫《世界》中乖巧卡通的少女形象,與劉野、季大純筆下的人物有幾分神似,平涂的技法更顯示出畫面的當代感,與同時展出的傳統學院作品迥然不同,這點在雕塑的創作體現中最為明顯。
雕塑的活力與創造力恰恰也在于觀念和趣味的變化,市場的認可并不是藝術價值高低的決定標準,今天的美術院校已不再是面臨商業與學術之間如何選擇的問題,而是要努力尋求兩者的平衡點。而李淵博的《都市夜系列》、王禮軍的《博弈》和夏飛飛的《胖子》系列等雕塑作品,更讓觀者體察到作品中流露出的商業氣味,這似乎也在預示著某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