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伊始,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當代雕塑狀況,《中國雕塑》副主編唐堯君向余發出連串追問,為作呼應,簡答如下。1、當你說“當代藝術”或一件藝術作品具有“當代性”時,你使用“當代”這個概念所指謂和界定的是什么?我極少說“當代性”,但經常提及“當代藝術”或“當代雕塑”。就我個人而言,“當代”這一詞僅是一個時間限定,就是目前。“目前”占據一定時段,隨生命延續,之前與將來一段時期均是當代的。嚴格意義上講,不同年齡段的人所述“當代”是有相應差別的。
2、請梳理一下“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這三個范疇之間的關系?“古代藝術”、“現代藝術”與“后現代藝術”是諸多專著典籍中的分期學術類別,彼此存在時間上的遞進關系,學術層面上也有所承繼與揚棄,三者并不就此“徑渭分明”。交錯滲透是事物發展規律,藝術也便如此。
“當代藝術”是眼前正在發生的藝術,此情此景,距離很近,觸手可及。我們感受過古代藝術,經歷了現代藝術的巨變,現正體驗于后現代藝術的風潮中。3、你認為大約從什么時候中國雕塑開始出現當代性,或進入當代歷程?我不太認同這一提法,如前所說?!爱敶北旧硎莻€移動的時間概念,抗戰版畫、文革宣傳畫,星星畫會的作品在其時都很當代?!爱敶彪S所言者而轉移,現在藝術界風行的“當代”似乎是與“古代”、“現代”對應的名稱,是個文化概念,更多地指向89現代藝術展之后。
雕塑界稍微滯后一些,主要起始于1994年中央美院畫廊的五人展。4、你認為劉小東、方力均、岳敏君、張曉剛等人的作品,以及玩世現實主義、艷俗藝術和政治波普等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嗎?在當代藝術浪潮中,毫無疑問他們都是處于浪尖上的精英,當然波濤洶涌之下必定還有,尚待浮出水面而已。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中國雕塑領域實際上處于“補白”與“轉型”狀態,就是學習與中國傳統雕塑完全不同的西方雕塑造型體系。其中涉及對西方古典雕塑的引進,對西方現代雕塑的借鑒,對西方后現代藝術的研習等。
在各個層面都涌現了諸多出類拔萃的雕塑家及其作品,我尤其贊賞那些在轉型時仍念念不忘自身民族語匯的雕塑家。6、你認為目前中國當代雕塑作品是否具有某些基本的形式特征?如果有的話,這些特征是什么?就此唯一的時代已經過去,當代雕塑形式語言如有那么一點共性的話,那就是更加注重“構造”,從主題、形式到材料等方面進行重重組合,不為現實所縛,形成與“雕刻”、“塑造”對應的“構造”形態。
7、“當代性”是否一定意味著社會學意義上的問題關注與批判?意味著解構和調侃?意味著揚棄終極關懷和反抗歷史辯證?中國當代雕塑是否具有某種共同或類似的精神特征?你所說的實際上是中國當代雕塑格局多元化的種種表現,雕塑作品能反映當前社會與現實問題,或是表達雕塑家個人真情實感,昭示于決策部門和普通大眾,這是一個制度文明進步的表征之一。從整體來看,大眾化、通俗化是此期雕塑的基本趨向,強調與公眾的融通,雕塑是精神的載體,不是就事論事,其中潛藏著“寓意性”是顯著特點。
8、“原創性”曾經形成對于現代藝術的壟斷性價值判斷,“當代性”是否正在形成對于后現代藝術新的壟斷性價值判斷?你是否認為對“當代性”的認識存在誤區或局限性當代藝術可貴之處在于“設問”,角度與深度至關重要,從中體現出“智慧”。藝術如何整合尚無眉目,不過“雕塑”永遠也離不開“原創”,不然就無所謂“雕塑”了。9、是否有可能建立一種更具有涵容性和建設性的“當代藝術”范疇?“當代”本身就是一個移動的時間概念,“當代藝術”不可能限于幾種固定模式,這會失卻當代藝術的豐富性。
當前世界風云變幻,社會與自然皆如此,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存在許多有待表現的方面,諸如文明沖撞、生態環境、信仰卻失、道德沉淪等等,中國當代藝術關注點當然也會應時而變。從民族發展角度而言,我希冀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在當代藝術格局中能夠得到充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