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現象非常獨特,比如今年的廣州三年展,觀眾非常多,具不完全的統計在15萬人左右。除掉大量的免票和大量的活動之外,我們的門票收入有56萬多。廣東美術館一年的門票收入在110萬左右,而兩個月就達到了56萬,可見觀眾對當代藝術的關注,或者說觀眾對比較不好理解的展覽關注還是比較多的。很多觀眾來看了兩三次、三四次,雖然很多不懂,但是他們還是來看。
●目前,當代藝術在國際上是主流美術,比如說英、美、法國等國都以官方姿態在推動當代藝術。這些年來,我們做類似目前舉行的“歐洲19世紀繪畫展”,都是從民間接洽,如果和官方聯系,接到的都是當代藝術展。這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目前,當代藝術存在很多冷與熱的問題,無論是國內和國際的對比、民間和官方的反差,還是大眾和學術界的關系,因此,我們還可以對中國的當代藝術做出很多思考。當代藝術是如何演變的馮原:●主流美術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的一個大背景,主流美術就是由美術學院、全國美展、美協構成的一個實體關系,有行政結構、獎罰規則、獎金、獎牌、名聲等等。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出現了跟主流美術分離或者對抗的現象。●從80年代的背景來看,最早以官方美術相分離的現象或者與這個現象相關的一群人以及他們的藝術追求、藝術主張,當時我們定義為新潮美術。然后再發展到八十年代末期,被稱為是前衛美術。●這個時期的新潮美術,我認為它的概念上是革命的,沒有商業或者資本的支撐,純粹是觀念反抗,而主流美術本來就是跟資本有關系的,那時候新潮美術具有一種相對的觀念上的純粹性。
●90年代以后,資本開始介入了。我指的是國家資本之外的資本介入,原有的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關系都雙向產生影響。第一階段的資本就是來自港臺以及海外華人的資本,從9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這個資本介入并不針對新潮美術和前衛美術,而是針對主流美術。主流美術在80年代非常堅定的形態變得模棱兩可。●之后,西方的資本進入了,屬于貧困狀態下的前衛藝術在2000年以后蛻變為當代藝術,資本效應帶來了密度的變化,中國當代藝術的起步和命名都發生在2000年以后。
●中國經濟大潮在2000年以后重新躍起,民間資本開始介入到中國的所有藝術,2000年之后我們看到的迷局比較復雜。這時候,當代藝術面臨嚴重的洗牌的狀況,就意味著有一部分要趕出去,另外一部分人要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時候因為聚合效應之后,當代藝術就不能被稱為叫做非主流藝術,某種意義上說成了跟主流相抗衡甚至比主流更時尚的藝術品牌、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