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于法國。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決定性瞬間"是法國攝影大師卡蒂埃-布列松1952年在他的攝影集。《決定性瞬間》中提出的攝影美學觀念,特指通過抓拍手段,在極短暫的幾分之一秒的瞬間中,將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這種抓拍的攝影思想同時也被與布列松同時代的德國攝影家愛瑞克·薩洛蒙博士、英國攝影家比爾·布蘭特、匈牙利著名戰地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等攝影名家所推崇,并成為新聞攝影最有效的手段。
"經過加工或導演的照片我沒有興趣…相機是素描本,直覺與自發性反應的工具,是我對疑問與決定同時發生的瞬間駕奴。為了賦予影像意義,攝影者必須感覺得到自己有涉入取景器中獲取事物…攝影者需憑借極為精簡的方法才能達到表現上的單純…必須永遠秉持對被攝者與對自己的最大尊重!
"。"在攝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為偉大的主題"。布列松提出了攝影史上最著名的“決定性瞬間”觀點。他認為,世界凡事都有其決定性瞬間,他決定以決定性瞬間的攝影風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間,用極短的時間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內涵,并使其成為永恒。《瑪麗蓮·夢露》就是如此,布列松在夢露不經意間抓拍了這張照片,從這一凝固的瞬間里,人們看到了夢露的天生麗質和嫻雅風度。
布列松認為,攝影作品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每個攝影師都應深具尊嚴感,都應意識到:無論一幅攝影作品畫面多么輝煌、技術多么到位,如果它遠離了愛,遠離了對人類的理解,遠離了對人類命運的認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布列松的立意是高遠的,但他選取的素材通常都是微小的。
“在攝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為偉大的主題。”因而,他的相機對準的都是我們現實中可見的、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讓我們發現,在這習以為常中有美和感動。《男孩》就體現了這種風格。它的題材并不重大,卻是布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一個男孩的兩只手里,各抱一個大酒瓶,躊躇滿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照片中的人物,情緒十分自然真實,顯示出布列松熟練的抓拍功夫。在布列松之前,攝影更多的是作為一門技術在發展,而布列松使攝影藝術成為自覺。任何大師都是可以被超越的,但有些人卻是永遠無法被忽略,布列松便是其一,甚至有些流派是通過批判他而形成的。
但贊同他也好,不贊同他也罷,有一點無可否認:布列松以自己的職業尊嚴感借給了世人一雙慧眼,讓人們在自己身邊發現了從前不曾發現的美,而真正的美與尊嚴,無需闡釋。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法國著名攝影家布列松于法國當地時間8月2日逝世于法國西南部的家中,享年95歲。據他的親友透露,布列松連續許多天都沒有進食,最終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最后于8月2日不幸離開人世。于4日在法國普羅旺斯下葬,并舉辦了簡樸的葬禮。
法國總統希拉克在獲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說:"法國失去了一位天才攝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師、他是20世紀最具天賦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藝術家之一。布列松,這位羞怯、熱情的法國人,畢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萊卡照相機走遍全世界,見證了20世紀所有的重大事件,從西班牙內戰到德國占領法國、印度的分裂、中國文化革命、1968年法國學生的起義,他的"瞬間美學"理論堪稱影響了全球的媒體和影像。他創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和時間最長的攝影機構。他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及現代新聞攝影的創立人,他個性鮮明的攝影作品曾登上過全世界最著名的雜志和報紙,他讓拍攝新聞照片成為了一種藝術。
為了更近距離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經常將照相機隱蔽起來。他的拍攝理念富創造性,非常善于用鏡頭捕捉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畫面。他曾這樣描述自己對攝影的迷戀:“我整日在街頭尋找,隨時準備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將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記錄下來。"他用黑膠帶遮住照相機的閃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他堅持攝影師必須僅僅使用現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輯,而更應該在"照相機"里現場剪輯。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間,不僅是當下發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個過程中的一個波峰。
他的作品集《決定性瞬間》成為無數攝影愛好者的教科書,"決定性瞬間"攝影理念也為廣大同行接受和效仿。布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說是新聞攝影的經典之作,他拓展了攝影作為一種媒介的多種可能性。在他50多年的攝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機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樂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風情,以及上個世紀中一些最具象征意義的時刻和人物:從西班牙內戰到二次大戰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后來的柏林墻倒塌。
他曾親歷1948年甘地被暗殺事件和甘地的葬禮;也曾記錄過西班牙內戰、巴黎解放;1949年,他還來到中國,親自記錄了毛澤東的軍隊和平解放北平這一歷史性事件;1954年,他作為首位西方攝影師在斯大林去世后一年獲準進入蘇聯。他于1947年同別人合伙建立了世界最具影響力、受到廣泛尊敬的馬格南圖片社,馬格南圖片社分別在美國紐約和法國巴黎建立了總部,該圖片社的圖片大量刊載在美國主要的圖片雜志《生活》以及《時代》、《新聞周刊》、《紐約時報》等。"馬格南攝影師"這個稱號是攝影師們仰望的最高爵位,是"天下第一的攝影團體",是個"神圣的群體"。
布列松也嘗試"試驗電影",于1937年制成第一部紀錄片,記錄西班牙內戰時期外國醫藥援助實況。他的電影作品還有《野餐》、《比賽規則》和《電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