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藝術的傳承,以及如何創新意識、正確引導市場,這是中國老一輩藝術大師擔憂的問題,也是在玉雕大師宋士義的言談話語間提到最多的話題。目前,很多玉雕作品更多的是為了迎合市場所創作的商業性較強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工藝上追求精益求精,技法變化繁雜,但缺乏真正的文化內涵,故而形成了產品同質化的局面。
相對而言,嚴肅的、高品位的且文化含金量高的作品雖然藝術價值較高,但是市場接受程度不高,這也是造成產品同質化的因素之一。宋士義表示,當今玉雕大師應突破傳統觀念,打破門戶之見,在提高創作者藝術修養的同時,極力引導玉雕市場的正常發展,創作出雅俗共賞的作品。如何帶動玉雕藝術從業者的熱情,玉雕藝術怎樣才能被很好地傳承下去?
宋士義表示,在人們觀念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與華夏民族五千年的延續是分不開的,而傳統文化是藝術傳承的需要,藝術也只有通過從業者的傳承與發展才能與時俱進。玉雕產業歷經千年而長盛不衰,形成了濃郁的、博大精深的玉文化。玉雕藝術經過大師們的代代相傳,并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引進、吸收、創新藝術設計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玉資源相結合,才使得玉雕這一藝術瑰寶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特別是現代老一輩玉雕大師的很多技藝經過多年的藝術傳承與歷練,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而這些獨特的技藝更需要繼承與發揚。宋士義說,玉雕業是一種很有個性且特色鮮明的行業,作品必須根據材料的特點因材施藝,因而有了“玉雕作品沒有兩件是完全相同的”之說。玉雕從業者需要設計與制作知識合一的人才,以便在制作中修改,在修改中提高。
在這里,設計與制作是相輔相成的,唯其如此,玉雕從業者才能根據原材料的特點進行再加工、再創造。宋士義的學生中不乏很多外地人士,大多已成為玉雕界的中堅力量。他說:“打破門戶之見,廣收徒弟,中國的玉雕事業才能更好地發展。”有些人認為,古人的工藝技術要比現在好,現在反而無法超越以前。宋士義則認為,每個時代都有其文化傳統,并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證。
封建社會時期的藝術工作者完全是靠手工藝吃飯,不受金錢、市場銷售的影響,同時又不受時間的限制以及生活壓力的影響。在那個時代,一件作品可以琢上一年或者更長時間。而在21世紀的今天,玉雕藝術則是人工與機械相結合,在工藝進程上也提高了很多,但更講求高效益、低成本,同時還必須符合市場需求,這種環境使人產生浮躁的心態在所難免。
不僅玉雕行業,其他很多藝術形式如繪畫、雕塑、戲曲等也一樣,都受到市場的影響,商業味道比較濃郁。因此,市場上嚴肅、高品位的創作不是很多,世俗的、迎合市場的則更多,這就更促成了作品同質化和千篇一律。宋士義認為,這也和整個社會消費者的文化追求、心態等有關。
在一切都與金錢掛鉤的時代,在許多人的觀念中,不論個人創作的藝術價值含量有多高,如果這個人在金錢上是貧窮的,那么這個人仍然不屬于成功人士。金錢的多少成為人們衡量成功與否的標志,這也成為很多人無法沉下心來做事的重要因素。此時,玉雕藝術工作者如何創作出雅俗共賞的作品,正確地引導市場消費成為業界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對藝術品位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玉雕藝術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高品位、文化內涵獨特的玉雕作品將會受到更多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