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藝術張永和:城市不應是放置藝術的容器。城市本身應是藝術品,因頭藝術不應僅僅是裝飾都市生活的奢侈品,藝術應改善都市生活的質量。城市由建筑物組成,城市的質量是每—棟建筑的質量的集臺,一個城市的藝術性也是由這個城市中大多數建筑的藝術性決定的,少數所謂的標志性建筑只可能是城市的飾物,它們無法改變城市的整體狀況,因此,普通建筑的質量及藝術性對于城市最為重要,藝術本屬于每—棟建筑。
建筑=公共藝術。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呼喚人性與場所性俞孔堅:針對目前廣大城市在廣場、景觀大道,乃至公園建設中不尊重人和場所的現象提出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應強調人性和場所性,現代城市空間不是為神設計的,不是為君主設計的,也不是為市長們設計的,而是為生話在城市中普通的人設計的,這些普通的人是具體,富有人性的個體,而不是抽象的集體名詞“人民”,論文強調人在場所中的體驗,強調普通人在普通環境中的活動,強調場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動以及含義的三位—體性,場所或景觀不是讓人參觀的,而是供人使用,讓人成為其中的—部分。
城市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建筑的苦惱王明賢:近10年是中國建筑數量發展最快的10年,也是經濟上投資最多的10年。然而種瓜不一定得瓜,這期間也生產了大量建筑垃圾。當下中國城市建筑發展盲目追求個性,原來建筑的問題是千篇一律,如今的弊病則是千奇百怪。整個城市就像滿嘴鑲金牙的小商人,雖然金光閃閃,實際上非常沒有文化。影響中國城市和建筑發展的致命問題不是經濟,不是金錢,而是觀念。什么是城市現代化?對此問題許多人有很深的誤解,以現代化的名義來破壞城市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
在拆毀許多歷史建筑的同時,我們又建了許多很蠢的建筑,大街上流行花枝招展、涂脂抹粉的建筑,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歷史學意義,它將證明這個時代的審美意趣和文化需求,追求氣派豪華,珠光寶氣,創造出的卻是惡俗。然而,城市建筑存在的種種問題如果由建筑師來負責,未免不太公平。城市建筑是長官、開發商、建筑師和市民合謀的產物。美國城市規劃學家沙里寧說過:“城市是—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
他還說:“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城市居民,才會有什么樣的城市建筑。我們時代的總體文化末平如此,建筑自然也就忠實地反映出這樣的文化水平,建筑是石頭的史書,確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建筑的苦惱,實際上是建筑師的苦惱,也是城市居民的苦惱,法國年鑒學派曾指出城市特征不僅來源干制訂城市政策的知名人物,城市管理者或學者所采取的行動,同時也來源于普通市民和他們的團體的自發行為。現在是建筑師和市民共固搞好自己的城市的時候了。
在人類走向21世紀的今天,“大規模的、難以阻止的變化正在發生”,在充滿矛盾悅和復雜性的當代時空中,我們不僅會感到迷惘,還會感受到希望:數字時代的新大陸正等待著新的哥倫布。錢學森建筑科學藝術思想的由來與發展鮑世行顧孟潮涂元季:回顧錢學森建筑科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錢學森是從研究中國園林開始的,他提出了建立城市學的偉大構想。他在山水城市研究方面傾注了極大的精力。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的時代、21世紀是城市化的世紀、建筑科學大發展的世紀,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深入領會錢學森建筑科學思想的由來與發展,將會給我們許多重要的啟示。
追溯錢學森建筑科學思想發展的歷程,不僅具有科學理論學術的意義,而且對我們的研究方法,學術風氣的改進也有指導意義,這些集中體現在他對建立園林學、城市學,山水城市構想、建立建筑科學大部門四個方面的論述與思考,錢學森科學思想發展的歷程將表明,他在這四個方面的貢獻是開創性的、巨大的。—、錢學森建筑科學思想的形成,是從中國園林的研究起步的,他對中國園林學做了系統的梳理和和科學準確的定性。二、錢學森提出建立城市學并且指出研究城市學的方法。三、關于山水城市的構想與實踐是錢學森近年在研究建筑科學時論述最多的內容。
四、錢學森提出建立建筑科學大部門的思想,其形成過程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當前環境藝術的文化狀態包泡:改革開放,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公共環境藝術也進入了市場。人造景觀的崛起為占有市場;神奇游樂宮的短命為發財;全國宗教歷史上的—場新的造像運動為旅游,住宅小區發展商的歐美古典情節,城市標志時雕塑失敗的原因;
革命歷史圣地與公共藝術的文化錯位,城市廣場又風行全國所存在的問題,北京西單文化廣場,深圳華僑城等—系列公共藝術活動及青島市的公共藝術活動對全國的影響,公共環境藝術的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世界在飛快地發展,科學技木在飛快地發展,這—切與我們每時每刻生活的網絡數字時代所不相襯。
陸強:20世紀后半葉,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化的發展引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時中國的城市景觀也發生了今世界為之驚異的迅捷而巨大的變化,看到這了不起的成就的同時,是令人遺憾的誠市文化遺產的破壞和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21世紀上半葉中國將面臨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時期,歷史仁將進入“生態文明”的新時代。
建設生態城市,使城市景觀生戀化,創造城市生態景觀,賦予城市生態美是景觀設計師和環境藝術家的歷史責任,本文就人類對生態的認識進程和城市生態設計的若干指導原則作了闡述。城市公共環境藝術——城市雕塑的思考王克慶:一、傳統與未來二、城市雕塑建設中的文化定位三、東西方雕塑藝術的交融與沖擊成都的城市景觀——傳統與來來鄭小明:引子:成都城市概況一、歷史遺產——古城風貌特色1、三城相重,格局獨特。2、二江抱城,渠橋密布。
3、綠蔭遍地,繁花似錦。4、既麗且崇,秀雅活潑。5、城鄉融合,富饒美麗。二、傳統精華——規劃建設理念1、城市建設因地制宜而不墨守成規。2,城市布局注重明確的功能分區。3、以綠化植物配置來烘托建筑和城市景觀氣氛。
4、建筑之間相互配合,構筑城市有機次序及整體特色。三、經驗與教訓——建國后“舊城改造”的價值及其實踐1、整治、維護、利用。2、“見縫插針”建設。3、“以干道建設帶動舊城改造”。4、“高、大、洋”與創新。5、舊城“大拆大建”的新問題。四、夢想與現實——建國后的城市規劃與新區建設1、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城市的“五四”規劃與建設。2、改革開放與社會轉型期的“八四”規劃與建設。3、面向新世紀的“九九”規劃。
五、機遇與挑戰——“走向新的有機秩序”1、加強城市沒計。2、“有機更新”與“持續維護”。3、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控制與引導。4、全社會的城市景觀關懷。關于“日常生活的中國建筑”汪建偉:我的目的不是對建筑的描述,而是對建筑生產方式的描述。今天我們更多的談到了建筑的歷史功能,并把它看成一種物質文明的象征,作為—種證據,出現在各種證明進步的場所,由建筑支持的各種成就、業績展所具備的權威性是最好的例證。
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都選擇了一些類似的物質形象來作為文明和進步的符號,五十年代的煙囪、六十年代的高壓電線桿、七十年代的鋼鐵大橋…圍繞著這些直接而簡單的符號、是每個時期階段性的、與之配套的標語和口號,建筑始終被賦予它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歷史使命,同時,它也被由此派生出的—整套“令人信服”的話語所包圍,沒有相反的問題。
既然我們不能把建筑歸納為—種社會變革時期的“自然現象”,而是—種文明的產物,那么,它就不可能只按照—種固定的,唯—的術語和行話來進行闡述,它必然會產生不同的“另外—種”方式來言說的可能性。環境裝置——功能與藝術的探索韓秉華:內容涉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國際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近年來城市的大型建筑物如飛機場,火車站、酒店、辦公大樓、商場、醫院、大學、公園、運動場、社區中心等,為配合人口擴張,爭相興建,設計建造亦漸趨龐大。在建筑物環境裝置中預留有藝術性的雕塑或立體裝飾的空間,其目的是利用特別的選型以確立建筑物的視覺形象:亦有功能性的標示系統設計,令人在生活環境中,除感到舒適方便外,亦能熏陶藝術的氣氛其責任是有效地導人于迷宮中并得到適當的訊息,而其藝術性、裝飾性效果與功能結合,應是新—代設計師、城市建設者及發展商共同關注和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