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至沓來的外國藝術品聲勢日漸浩大,但它們能在內地市場“生根發芽”嗎?就在大家還津津樂道于中國藏家走出國門奪寶時,來自日、韓等東南亞國家甚至西方的藝術品卻已經高調地走進來攻城掠地——北京翰海繼春拍后再接再厲推出了其第二個亞洲藝術專場、北京華辰在內地首推以印象派為主的西方藝術品專拍、中國嘉德四季開始展賣歐洲19世紀油畫,一時間,“亞洲新生代”和“西方老牌勁旅”兩股力量開始合力“夾擊”中國藝術品市場。
拍賣公司開始投石問路,藏家會否買賬?而這些來自異國的“花兒”究竟會水土不服還是燦爛怒放呢?12月14日是中國嘉德四季展賣19世紀歐洲油畫的第二天,記者在展賣現場看到不少人在這些尺幅不大卻畫得極精的作品前饒有興趣地駐足欣賞。而在作品旁邊的標簽上有的貼著小紅點,有的卻沒有,讓記者頗感奇怪。
中國嘉德四季拍賣部總經理郭彤女士告訴記者:“貼了小紅點的作品均是已經賣出去的,其中有不少在展賣一開始就有藏家得到消息捷足先登了。”在展賣第二天,20件出自荷蘭、法國、奧地利和德國的藝術家之手的作品就已有12件名花有主。就在中國嘉德展賣歐洲油畫的不久前,京城另一家拍賣公司北京華辰則將印象派送上了拍臺。印象派大師雷諾阿《樹林中的少女》以1120萬元的高價被中國藏家買走。古典油畫、印象派飄洋過海,而一些來自東南亞的“新生代”也近水樓臺先得月,開始在今年“堂而皇之”地走上內地拍臺。
今春,內地拍賣業老牌公司北京翰海大張旗鼓地推出了內地首個亞洲藝術專拍,為一些來自韓國、日本等東南亞國家的藝術家“搖旗吶喊”,拍賣結果也讓北京翰海信心大增,如韓國的元老級當代藝術家金昌烈的《再現》以78.4萬元的佳績拍出;
曾擔任平面設計師的松浦浩之的油畫《豪華粉紅色》以超出估價4倍左右的31.36萬元易主,以至于今秋北京翰海再次高調推出其第二個亞洲藝術專拍。實際上,早在好幾年前,一些來自日韓等亞洲國家,甚至來自俄羅斯、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畫廊就開始進駐中國,如來自日本的東京畫廊、韓國的表畫廊、意大利的常青畫廊等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擁有一定規模的客戶群體。金昌烈、草間彌生、松浦浩之等藝術家都通過畫廊的推廣在中國內地混了個臉熟。
此外,本土的一些畫廊也時不時的展出一些外國藝術家的作品,如最近就有美籍俄羅斯女藝術家登陸上海大劇院畫廊。不過,鑒于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一向是二級市場比一級市場更受關注,所以當這些藝術家走出畫廊走上拍臺時自然在業內掀起了更大的波瀾。“如果藝術品市場總是書畫、瓷雜,久而久之,市場會趨于飽和,藏家也會有收藏疲勞。所以我們這次拿出20件19世紀西方油畫展賣以此試探市場。”郭彤如此解釋中國嘉德引進歐洲油畫的原因。
“拍賣公司垂青東南亞當代藝術一方面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陣營,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精品征集越來越難;另一方面,從市場行情來看,一些東南亞的藝術家尤其是日韓藝術家近幾年的成交價格漲了10倍,而且升值空間還很大。此外,像草間彌生、金昌烈、松浦浩之等藝術家在香港甚至國際拍場上都有過較好的拍賣記錄,所以拍賣公司敢于在這個領域一試身手。”世紀翰墨畫廊負責人林松則對拍賣公司的投石問路給出了這樣的理由。
“拍賣現場擠滿了人,好些拍品被你爭我奪,而且還有不少內地藏家出手。”一位親歷香港佳士得本年度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拍場的買家向記者這樣形容當時的盛況。該專場最終斬獲了6432.9萬港元的成交額、比去年同期上升59%、超過96%的拍品成功拍出、打破了5項畫家個人的世界拍賣記錄。與蘇富比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情有獨鐘”不同,佳士得是“亞洲概念”的始作俑者和不遺余力的推廣者。而在2007年秋天這一策略也的確讓香港佳士得賺得“喜笑顏開”。用香港佳士得當代藝術部主管張丁元的話來講就是:“這三年來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收藏的國際化是一種世界潮流,這不僅包括藝術品市場國際化運作,也包括收藏理念、投資理念與國際接軌。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就好比爬山,只要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開始關注外國的藝術品,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大國之一,當然有收藏和投資外國藝術品的可能性”。
藝術市場評論人士朱浩云曾這樣告訴記者。毫無疑問,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業巨頭早已敏銳地抓住了這種“可能性”。以印象派為例,由于中國藏家在最近一兩年中不時地出現在紐約印象派油畫等拍賣會上,并時有出手,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業巨頭開始毫不掩飾其意欲為印象派吸引更多中國藏家的意圖。在最近的兩年中,一些西方的印象派藝術作品在紐約和倫敦拍賣前,他們會把這些藝術品先運到香港展覽。
而佳士得更是不辭辛勞地率印象派名作移師北京。其用意在于希望此舉能加深中國內地藏家對西方藝術的認知,成為其通往西方藝術品收藏之路的一塊“敲門磚”。而中國內地的拍賣公司自然也不會對這部分市場的潛力視而不見,北京中誠信拍賣公司早在2005年就舉行過歐洲油畫名家精品專場拍賣會,北京華辰去年也曾在京展賣畢加索、雷諾阿、夏加爾等19至20世紀歐洲及美國頂尖級藝術家的作品。
“這次展賣反響不錯,像圖錄封面那件作品《少婦喂飼小貓》先后有四五位買家來問詢。”郭彤對此次嘉德展賣19世紀歐洲油畫的效果感到欣喜。據她介紹,這些買家主要有四種構成。一是書畫界的行家,真正喜歡這些作品;二是一些對油畫并不了解,出于家庭裝飾需要而購買;三是畫家,購買的原因是想借鑒這些古典油畫的精湛技法;四是信教者,因為在西方古典油畫中有不少與宗教題材有關。
“明年中國嘉德四季拍賣中將會有四五十件歐洲古典油畫走上拍臺。”在從市場需求方面得到信心后,中國嘉德也將把歐洲油畫推上拍臺。有關資料顯示,最近一年中國的新富群體增長了7.8%。這些新富群體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對中西方文化都有所了解,在藝術市場上他們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主要消費者。“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不少年輕的收藏家、企業家一直致力于收藏國外的繪畫、雕塑等。將國外藝術品納入收藏投資視野是藝術品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朱浩云說。50%的成交率、1408.5萬元的成交額,雖然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學軍在首個西方藝術專場拍后表示:“這場拍賣的真正意義在于將中國藝術品收藏的視野延伸到整個世界。”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人對西方藝術品尤其是印象派在中國的拍賣擔著心。佳士得拍賣公司相關人士就曾表示,在中國內地,要收藏家購買西方的印象派藝術作品還為時過早。
而在中國銷售西方藝術品最大的障礙是,潛在的購買者對西方藝術品的認知度太低,尤其是對那些年紀比較大的購買大戶來說。不過,在一些市場評論人士看來,文化上的差異并非購藏印象派的主要瓶頸,看看近年來在中國內地舉辦的印象派繪畫展覽,哪一次不是引來人山人海的參觀者,這證明內地藏家對印象派并不是沒有興趣,有興趣自然就會形成認知。他們認為,內地藏家購藏印象派的真正瓶頸在于經濟實力的不足。
“印象派中的精品動輒就是上億元,由于財力達不到,內地藏家只能在一些二三流的印象派作品中出手,恐怕從投資潛力上考慮就要差點。而內地拍賣公司涉足印象派拍賣,在拍品的品質上肯定比不上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業巨頭。”林松說。“這次展賣的19世紀歐洲油畫價位都比較保守,最高的也不過33萬元。我們選擇的是在西方藝術史上知名但不著名的畫家作品,但這些畫家都技法高超,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有作品收藏于國外的博物館。
”同樣是引進西方藝術品,中國嘉德卻給出了不同的思路。而較保守的價位恰恰回避了財力的問題。“買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就是喜歡,他們的購買行為是藝術消費而非投資。”郭彤強調。“這畢竟還是一個小眾的市場,買家在購藏西方油畫時還是要對這些作品有一些認知,對價格體系及來源渠道有了解。”郭彤提醒道。
與印象派和西方古典油畫相比,東南亞當代藝術則又呈現出另外一番景象。“中國一直是亞洲文化的母體和根源,因此中國當代藝術是亞洲市場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但是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價位漸次走高,價格相對較低的東南亞當代藝術自然進入了藏家和投資者的視野。東南亞藝術開始步中國當代藝術之后塵。”林松說。“其實與購藏中國當代藝術一樣,只要買對了,東南亞當代藝術自然是個投資點。
但是與中國當代藝術良莠不齊的情況類似,購藏東南亞當代藝術時藏家也需要在品質上進行把關。”林松告訴記者。而北京翰海油畫部的相關負責人則給出了這樣幾條選擇的標準:一是看藝術家有沒有好的畫廊在經營;二是看藝術家在國際市場上是否露過面;三是看作品自身的品質,即其賣相和內涵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