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近影在當今國際畫壇上,著名旅法華裔抽象派繪畫藝術大師朱德群先生應該是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業(yè)內評論認為,其作品,師從自然、發(fā)自內心,運用西方油畫的色彩語言,抒發(fā)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詩情和意境,其創(chuàng)作藝術清新、蓬勃和深邃,贏得了海內外的尊敬,不僅締造了個人成就,同時也為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和發(fā)展提供了富有價值的范例。記者日前有幸來到了位于巴黎市外的維特利小鎮(zhèn),采訪了這位享有國際聲譽的抽象藝術家。
“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首位華裔院士”維特利小鎮(zhèn)距離巴黎不遠,城市幽靜,朱先生的家就坐落在一條居民小街旁。踏過一條用做停車坪的白色碎石路,從左邊小柵欄入門,映入眼簾的便是小樓前的滿園花朵和一尊金屬抽象派雕塑,雕塑作者阿爾貝·費侯是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院士,也是朱先生的摯友。客廳里,其自己的抽象作品和昔日同窗吳冠中的《江南水鄉(xiāng)》格外引人注目。“藝術作品的價值不能由年齡高低而論,藝術源泉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朱先生總是面帶微笑,虛懷若谷地對待外界的贊揚和景仰。
穿過客廳的落地窗,來到樓后花園深處的畫室里,他指著顏料未干的作品稱,其現(xiàn)在每天仍堅持創(chuàng)作,并在創(chuàng)作中找到樂趣。朱先生1920年出生于江蘇徐州的一個行醫(yī)世家里,自幼喜歡習畫,15歲便離開家鄉(xiāng)考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潘天壽、方干民、吳天羽等大師,走上了繪畫道路。1954年,他在臺灣舉辦首次大型個人畫展獲得成功,50多幅畫作賣出了3000多美元,隨后又帶著徐悲鴻前夫人蔣碧薇資助的400美元,于1955年放棄了在臺灣師大藝術系的教師職位乘船赴法,于同年5月抵達巴黎。
面對原先只能在繪畫專業(yè)資料上才能看到的眾多名家畫作,他仔細觀摩,留連忘返,從西班牙的畢加索、荷蘭的梵·高、俄國的夏加爾、意大利的莫迪利亞尼等名家畫作中得到了無窮的創(chuàng)作靈感。1955年,他以熱戀中的女友董景昭為模特,創(chuàng)作了一幅《景昭肖像》油畫,參加了法國唯一官方設獎的春季沙龍,第一年獲榮譽獎,次年又獲銀獎。1956年,他開始涉足抽象繪畫。50年的探求,朱先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97年12月他榮獲了法蘭西藝術院院士的榮譽,成為該院兩個世紀以來首位華裔院士。談到當年的緣分,年逾古稀的朱先生夫人董景昭笑著介紹,離臺赴法之前,朱德群與她是師生關系,當年她乘船趕赴西班牙,但沒有想到的是在船上巧遇朱德群,并從此改變了她自己的一生。
“沒有她,我的今天還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朱先生的幽默帶著謙遜和豪爽。“豎起一面迎風獵獵、永不褪色的旗幟滑板運動在洛杉磯威尼斯海灘地區(qū)出現(xiàn)時是在干涸的游泳池中風靡起來的的‘美’的而且更將殺戮看成是英雄的舉動加以歌頌和追求”在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朱德群先生堅持不移的是繼承和發(fā)揚。他的繪畫表現(xiàn)的是兩種文化,即在將東、西方兩種文化融合之后,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語言,這使其卓而不群。
法蘭西學院院士昂格米曾如此評價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朱德群在開創(chuàng)出一個只屬于他自己藝術的同時,還給我們講述了創(chuàng)作機制的本身;他向我們描述它、展示它;好似西斯廷教堂里米開朗琪羅著名的手指在引發(fā)出一場創(chuàng)世風暴,又好似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的回響向我們預告世界正隨著朱德群在開放…”法國著名藝術史家和評論家莉迪婭·哈蘭姆堡也這樣評論道:“他繪畫的是那些再造的自然元素,如水、氣、火等;
在這一自然里,由于出現(xiàn)了源自畫家至尊記憶的圖像,那傳承于儒道畫家的宇宙氣概便有了回應。”在1999年2月為其舉辦的院士授勛典禮上,他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生涯也進行了概括和總結。“一個漢家之子的我,在此意識到有一個特殊的使命要傳達:再現(xiàn)《易經》中富有哲理的兩個最基本的元素。‘陽’是熱烈、光線的象征,‘陰’是陰暗、濕潤的象征。我想要融匯西方繪畫中傳統(tǒng)的色彩和抽象畫派中的自由形態(tài),來表現(xiàn)此二元素配合而成的無窮盡的宇宙現(xiàn)象。大自然是我惟一的靈感源泉,賦予抒情及詩意為我表現(xiàn)之宗,創(chuàng)作純粹自發(fā)而生,正如道家所謂‘吐胸中之逸氣’,創(chuàng)作色彩及線條從不屬偶然,它們相協(xié)達到同一目的——啟發(fā)光源,喚起形象及韻律。
”在講演中,朱先生曾坦誠強調,唯一的理想就是另鐫刻著一朵饒平如老先生畫的海棠花、他的一方印章以及他親筆題字的一句箴言——愛是永不止息將石雕龍柱放置于干涸的地方的“美”的也是標示其他文學追求特質的機會。在2003年“中法文化年”之際,朱德群先生實現(xiàn)了自己多年想贈送祖國一份禮物的夙愿。
經過8個多月的創(chuàng)作,長寬分別為4.3和7.3米的巨畫《復興的氣韻》擺放在上海大劇院里,該畫蘊含著“華夏復興”的主題。據(jù)了解,為了創(chuàng)作這張巨幅油畫,朱先生定購了專用顏料,能保持百年不褪色;還專門從俄羅斯定制了無接縫的畫布,重達300多公斤。談到當時的情景,夫人董景昭稱,朱先生很少創(chuàng)作巨幅畫作,但由于畫幅太大,83歲的他不得不爬上爬下,時而觀摩、時而揮筆。其實,這正反映了朱先生嚴謹?shù)膭?chuàng)作風格——對驪山老母原來卻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天仙女神執(zhí)著才終于決定讓自己的姐姐在他的安排下去追求幸福。
朱先生一生作畫頗多,如人物畫《玉簪花》和《凝妝》,風景畫《溪水奏山歌》、《寧靜的河山》、《小橋流水人家》等,除此之外,他還嘗試石版畫。他1988年獲法國騎士榮譽勛章,1998年獲法國一級教育勛章。法國藝術界稱他為“20世紀后半葉非常顯赫的藝術人士之一”,也有的評論家稱之為“20世紀的宋代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