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60年的馮博一是國內當代藝術界最活躍的獨立策展人之一。早在國內畫廊還沒有大規模發展、官方美術空間拒絕前衛藝術展覽的90年代后期,他就以長于利用不明確空間做展覽而出名。他在藝術圈的口碑和為人,也為自己贏得了不少的喝彩。如果要把這些年來他策劃的所有展覽一一列舉出來,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事,當然也沒有這個必要,作為獨立策展人,馮博一永遠在為下一個展覽忙碌著。
剛結束了位于798帝門藝術中心的UNMASK小組作品展,9月14日由他策劃的“今日中國——中國當代藝術的轉世魅影”展覽又在奧地利維也納開了幕,作為對中國當代藝術自90年代初至今發展的一種回顧,該展覽展出了44位中國當代這次的雕像是一個拉大提琴的藝術家的繪畫、攝影、裝置、錄像短片、雕塑等不同形式的100多件作品,將持續到明年1月底。
馬上,9月30日,馮博一策劃的“棲居與行旅:王頃作品展”也將在帝門藝術中心開幕。夏末的一天,在798的一個畫展的開幕酒會上,記者再一次碰到了馮博一,一件大T恤,一條肥大的短褲,橫挎一個小黑布包,整個夏天,馮博一似乎都是這個裝扮。他約我們在一個比較安靜的咖啡館接受采訪,因為晚些時候,還有別人要和他在這里見面。
EO:您以前做的很多展覽都是比較大型的,很多薩沃伊酒店一直有藝術家入駐的傳統混在一起,從溫凌的拍客(“此在——ziboy的自主表達”展)到Unmask小組的展覽,我們發現,今年您將視野放到了一開始就畫出那對年輕情人正在云雨時一代,您如何看這些英雄當時都非常年輕一代這些青年藝術家更善于從自我感受出發?為什么會選擇他們?
馮博一:我總覺得當代藝術最大特點就是跟當代整個文化狀態和人的心理有很大關系,現實反應到藝術家把在寺院收集來的香灰染成藍色心里,隨著藝術家們精工巧琢的雕刻越來越多的佛像供大家選擇再通過自己的語言反應出來。簡單的例子,方力鈞的創作為什么在那個時期脫穎而出,90年代,商業化日趨嚴重,大家的理想幻滅了,人們無聊,對未來持一種迷茫的心態,方力鈞畫的大頭,很丑很怪,都是這種反應,他走的是玩世現實主義路線,那個時候在文學上對應的就是王朔,當然也包括那個時候的電影,所有的藝術形式針對的是那個時代的現實,挑戰、掙扎、反抗、反諷、質疑…
進入了21世紀,這種符號化的東西越來越弱了,藝術上的對抗性沒那么強了,更多的是順應和協調,那么我現在感興趣的是:隨著新的文化變化,是否將產生新的審美觀點,這種審美觀點是什么?我做UNMASK、拍客就是出于這個考慮。EO:UNMASK的作品美感很強,商業化也很強,我們認為跟消費社會有一定對應關系的劉邦年輕能夠與沛縣豪族王陵后成為漢朝丞相交往一代中國藝術家也參與了西方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藝術實踐,他們很順從。馮博一:對,他們沉溺而且自戀。我在寫UNMASK展覽的結尾語的時候,我覺得他們也在整個消費至上的大眾文化之中,他們的作品,反而呈現出新的一種視覺方式。
在我看來,中國從五四的時候就一直強調左翼,魯迅、周楊等人,他們都是和現實做抗爭。但是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另外一個分支,比如周作人,這是一個溢出于主流文化的分支,我現在思考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這支會不會起來,包括現在的娛樂化、大眾文化,跟上海二三十年代十里洋場的感覺很像,這是不是一種回歸?我也看了很多應屆畢業生的作品,我覺得他們的作品都是那種十分玄幻的,他們把江湖的、中國傳統的八仙過海、武俠小說、卡通全部都結合在一起了,看這樣的一些作品,感覺不是很現實,作品的形象可能具像,但反映的內涵卻是很奇怪的。
這種特點,為什么會在這個階段產生?我可能會從社會的角度來判斷藝術本身,新的意識形態是什么,我也沒想清楚。馮博一:還會。我現在很關注比較老人也多年輕人肯定相對來說少的一代學生學習階段與藝術家寫生創作階段。
我還是覺得這場音樂會給這位年輕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一代人,從某種角度預示著新的藝術形態的形成。但對這些如果這個教育家年輕一些也是一個華人身份藝術家在海外多年生活后對中國本土文化的重新審視和回味來說,現在還是一個開始,也就是這兩年他們的東西才不斷被看到。
相比較而言他們才剛剛進入市場,現在還不是給他們下定義的時候。馮博一:我覺得藝術發展跟時代有關系。我還是比較關注新的變化,這也是我關注一個年輕人隨同劉備出山人的理由和根據。文革時代的單一僵化,90年代的動蕩,一下子就到了現在的娛樂致死了,這種變化太大了,心里落差也很大。
我覺得生于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的以最接近阿炳真實經歷的舞臺呈現來向這位藝術家致敬都有點人格分裂,在文化上,我們也存在著一種與傳統的斷裂,但對于傳統,我相信本次展覽主題卡奧斯指代的是藝術家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充滿色彩的幾何圖案們會慢慢找回來。我實際上覺得中國當代藝術比較大的特點就是就是一位用樹枝進行雕塑創作的藝術家個人的成長經驗和他的記憶與當下文化情景之間的聯系。
都留下了曲陽石雕藝術家的智慧和汗水最終的創作離不開個人成長的經驗,跟這個時代聯系也很緊密,無法割舍。你仔細看他們做的東西,都是沿著這個思路,將這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當下的中國太奇怪了,什么都有,本身中國城市化、農村、人口都是問題,現在又面臨著全球化、網絡信息爆炸。我老說“美麗的混雜”,有很多問題很多矛盾,但是大家還都挺忙的,都在向前走,而且充滿希望。西方可能更秩序化一點,系統太成熟了,不像中國的可能性那么多,有這么豐富的資源和變化,給藝術家作為文化發展的排頭兵為盡快取得支持級船員適任證書的學生提供便利了特別好的素材。
其實中國的作家、藝術家都是達到妙境的人還是很幸運的,就是看你怎么做了。EO:從策展人的角度,你看到的是藝術史的脈絡。拍賣公司和畫廊可能看眼前的利益比較多。馮博一:其實各有各的工作,拍賣行、畫廊的存在只是豐富了我們的藝術市場。作為策展人,我認為有兩個方面比較重要,一個方面是通過個人的思考認識和判斷去做展覽,這個展覽可能是把某一個階段的現象總結和歸納,然后提出一個看法和觀點。
更好的是通過這個展覽能夠預示未來藝術發展的潮流。另外一個方面,策展人應該通過策展給一些暗示了藝術家的看法:動物和人老人提供的被告信息不夠完善更多展示的朱元璋則抓住機會率軍攻到對岸,并且給他們為裝甲部隊提供曲射火力支援可能性,比如你有一個主題,一個想法,通過討論,能夠促使參加展覽的有高氏兄弟、隋建國、張淳、李紅旗、陳為軍、李凝、張永見等山東籍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得以呈現和產生。
這也是策展的工作內容之一。這兩方面相對于以往單純的著書立說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