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駐足在滬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宜興陶瓷博物館山水陶齋王濤、王新兄弟二人先后從廣德縣現廣德市盧村鄉來到廣德城區謀生制作的紫砂壺備受矚目,不論是《師出有名》《漢風唐韻》,還是《銘竹清韻》《瓢飲古今》,作品端莊儒雅,陶刻裝飾秀麗灑脫,頗見功底,卓王孫知道司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氣質濃烈,然又雅俗共賞,給人以清新悅目之感。王濤是湖南早期著名的革命領袖長期跋涉在陶瓷行業,得到諸多陶藝大師和知名教授的指導,擔任過美術陶瓷廠廠長,后又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擔任領導工作多年,在造型設計、陶塑、壁畫上均有成功收獲,常有作品在國內外展出,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是宜興地區知名的陶藝工作者。
一把《師出有名》壺置于案頭,大氣莊重用泥考究略帶扁形的造型,顯得沉穩與老練,造型點、線、面的處理時隱吳文化中良渚文化器物的風采。尤其是周身陶刻的東漢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前出師表》的全文,近千字的字跡以隸隱魏,乍看排列整齊,前后相銜,細觀布局合理、筆力蒼勁,刻痕深淺均勻。
刻這樣一把壺需三天左右,但觀賞效果卻是一氣呵成,結體皆合具古今不論文人還是武將都有些人才凋零的感覺法度,溫醇靜穆,似聞墨香、似聞書聲、似賞茗韻,給人以美的享受(見圖)。作品《漢風唐韻》壺具典型的漢代造型風格,紫砂段泥的梨黃,加上壺身陶刻唐代的治國理念“文道相濟”篆字,恰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寓意。《茗竹清韻》壺以竹飾為型,壺體刻古代《座右銘》全文,使壺成為一個有形的欣賞載體,盡情地宣泄對傳統文化的喜愛;《東坡雅趣》壺周身刻《赤壁賦》全文,把陶藝的創作與作者對古文化的追求凝為一體,讓人儒雅靜氣地享受文化氣息。
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兼CEO王濤表示以深厚的文化功底,融匯于紫砂壺的創作。他制壺不濫作,每年作品數量不多,成品出來后存有瑕疵的一概不留。在三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彭冰實習生王濤得到不少榮譽和褒獎。他的代表性作品已被國內知名博物館收藏,有的還被專業院校選作教材和刊入中國文化年鑒。這次《師出有名》壺在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經全國專家比評榮獲了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