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是在空間構建實物,繪畫是在平面構建虛擬的空間。如果雕刻部分明顯與背景底面有分離,呈獨立趨勢,則稱之為高浮雕。第二大類則是獨立雕塑。這個種類的雕塑各個角度都被加工雕琢,從而使觀眾可以自由地選擇欣賞角度。在確定了雕塑類型之后,我們應該觀察和體會作品的原料與制作工藝。在任何作品中,這兩個元素都是緊密相連的。
藝術家對雕與塑這兩個相對的工藝也是根據原料的不同來做選擇。如果原料是非常堅硬的大理石或者青石,那么藝術家自然會通過雕工來實現創作。如果原料是可塑性的黏土或者石膏,那么創作技巧則是塑形而非雕琢。在雕與塑之外,還有第三種材料與工藝組合,是為澆鑄。這類雕塑是由高溫融化后的材料灌入模具成型。常見的材料有青銅,或者鐵。
從20世紀開始,雕塑的原材料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也開始迅速多元化,有代表性的新原料有樹脂和塑料等。當雕塑作品的原料和技法分析清楚了之后,我們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表面工藝上,分析藝術家處理表面的精細程度和完成度。欣賞一些作品的時候,我們可能覺得這是一件半成品。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半途而廢”是一種獨特的風格,稱之為“”,也就是半成品。很多這類作品會給我們主體角色被困在原材料,比如石頭中的感覺。我們還應該觀察雕塑表面是否有拋光,是否覆蓋琺瑯或者其他裝飾。
一件雕塑作品本身的視角也很重要。這個概念是指作品是否被設計為只供觀眾從一個特定的地方欣賞。在這種情況下,雕塑可能通過精細的做工表現主要的一面,而其他部分會粗糙甚至不加工。另一種情況是,雕塑作品被設計為觀眾可以通過任何角度自由欣賞。在這種情況下,作品的各個部分都能夠體現出平衡一致的美感與工藝水平。在體會了材料與工藝之后,我們可以關注作品的構圖。不錯,三維的雕塑作品也有自己的構圖。
我們應該判斷作品是否呈現靜態的主體,或者在表現動態。此外,也應該關注作品主線和內在張力是否有清晰的表現。接下來,我們可以評判雕塑本身風格與現實世界的呼應關系。作品可以是超寫實主義、簡約主義,亦可以是抽象派。每一種不同的風格都會極大地影響作品呈現給我們的視覺效果。雕塑家對作品主題的選擇也是幫助我們理解作品的非常重要的信息。藝術家刻畫了一個人物,一個動物,一群人,還是一件物品?
雕塑作品是否講述了一個故事,還是表現了一個角色,亦或是傳達了藝術家的一個想法?最后,和欣賞繪畫作品一樣,我們也應該去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知識,作品與其所處空間的關系和它本來的功能性。很多時候,雕塑作品和它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可以觀察它是否和其他的元素有呼應和對話,是否對建筑或者公共場所起到裝飾效果,以及作品本身是否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