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羊方尊湖南寧鄉(xiāng)出土的四羊方尊,高58.3厘米,是一件莊重宏麗的巨作。口長各52.4厘米,與高度接近。器身有8道扉棱托住口沿的方棱,在頸部以下形成強有力的轉(zhuǎn)折,與尊足略向外開張的方直造型互相呼應。器腹四隅各鑄一只大卷角羊的頭胸部分,突出器身之外,亦增強了器物影像的豐富變化。羊的肩部飾以大鳥紋,其蹄足部分則以浮雕手法塑于圈足上。每只羊雖只塑出前半身,但給人的印象卻是完整的。大盂鼎在清代道光年間出土于陜西眉縣,通高101.9厘米,鑄于周康王二十三年。
器腹上的291字長銘,回顧了西周建國的歷史,并告誡不得酗酒,還記述了康王一次賞賜給貴族盂共1,709人,包括人鬲、車御及庶人等。這對于研究西周的社會性質(zhì)和制度具重要意義。大盂鼎的造型為商末以來圓腹鼎的典型樣式,腹大而略淺,口沿下微內(nèi)收。耳部微外張,三柱足表現(xiàn)出向獸蹄形足過渡的趨向。整體感覺莊重、氣度不凡。新鄭立鶴方壺是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縣發(fā)掘的李家樓墓地。
立鶴方壺體量巨大、通高126厘米,壺體呈橢方形,通體布滿濃密地糾結(jié)的龍鳳紋及竊曲紋、虎紋等裝飾。其開一代新風之處,一是壺蓋上由雙層仰蓮瓣烘托出的一只清新的立鶴,再就是壺身附著的立體裝飾。這種非常寫實的鶴形象,在青銅四足方鼎雕塑是一款鼎雕塑器中空前絕后。壺兩側(cè)回首返顧的龍形大耳,有瑰麗的華冠,身軀鏤空,透射出點點光斑;下腹部后有四條飛龍;壺座之下,有兩弓身卷尾咋舌的小獸承托,使器物造型意外地產(chǎn)生了輕盈之感。
博山爐出土于中山靖王劉勝墓中,是古代用以點燃香料調(diào)劑室內(nèi)空氣用的,一般有爐身、蓋和器座三部分。蓋上鑄成山巒起伏之形,鏤空,并有仙人走獸,以象征神話傳說中的海上博山,故名博山爐。香料燃起后,煙從孔洞中裊裊冒出,給人如夢似幻的感覺。爐座上透雕三條龍騰躍在海浪中。這件作品高僅26厘米,卻把海上仙山的廣大宇宙空間都囊括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