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主辦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覽今起在中國美術館對觀眾免費開放,該展也是“向祖國匯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系列文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展出的102件作品氣勢恢弘,其中包括國畫33件、油畫51件、雕塑18件。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表現了從1840年至今,中國波瀾壯闊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義斗爭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重大歷史事件。
從《虎門銷煙》到《啟航——中共一大會議》,從《井岡山革命斗爭》到《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流亡·奮起·抗爭》,從《太行烽火》、《紅軍長征的將領們》到《新中國誕生》,從《青春記憶——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生死印——1978·安徽鳳陽》,件件巨幅大作共同連綴起中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藝術畫卷。
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劉中軍說,作品選題由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專家擬定,并經有關部門批復后公布實施。工程于2004年開始啟動,共收到競標選題600余件,參與競標的藝術家1000余人。經過藝術委員會認真評選,共有127名作者入圍初選,經過藝術家多年艱辛創作,再經過專家一次次“會診”以及藝術家的不斷修改,這批作品最終得以面世。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認為,此次展出的102件作品反映了當代畫家對歷史的回望、觀察和思考,不少主題都是畫家們從未涉足的,“這批作品的問世是美術創作時代性的突破。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實施以來,國家財政投資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創作實施和收藏展示,國家如此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支持主題性美術創作,這在新中國歷史上還是首次。據透露,展覽結束后,所有展出的作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收藏單位。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王家新說,這1億元資金中有5000萬元至6000萬元用在了藝術家和作品上。“美術創作工程類似課題制、項目制,作品成本多少,展覽需要多少資金,研究需要多少資金,都有嚴格核算,這也標志著公共財政資助文藝形式的轉變。”他認為,1億元為國家留下了寶貴的國有文化資產非常值得。這一資助形式目前已在上海、江蘇、浙江等地推廣開來。此次展出的作品,是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努力的結果。
美術評論家水天中說:“過去人們一直以為老一輩藝術家年老體衰以后,年輕一代不再具備創作大型主題性作品的能力,但這些作品的出現讓大家的疑慮打消了。”和老一輩藝術家不同,當今藝術家對近現代歷史有新的理解,其表現方式也有全新的探索。油畫《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或中彈或犧牲或沖鋒或匍匐的戰士在紅旗的指引下,謳歌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戰歌。該作由宋惠民、陳建軍、張鴻偉、傅巍共同完成,宋惠民說:“我們覺得畫面色彩不要太華麗,力求單純,想象中應該是像一部老電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斯皮爾伯格在《辛德勒名單》中使用的那一點珍貴的紅色,鮮艷的紅旗飽經戰火,在槍林彈雨中引領戰士們沖上城頭。
”油畫《宋慶齡》的作者楊飛云認為,重大歷史題材創作,最讓人擔心的是缺失發自內心深處的動力與由衷的愿望,如果沒有感動,作品的藝術含量一定會大打折扣。為將這份感動傳遞給觀眾,楊飛云查閱了大量資料。“早年的宋慶齡天生麗質、優雅漂亮、好看入畫,但是無法代表她國母的身份與厚重。
晚期的宋慶齡雍容大度、尊貴莊重,但似乎又缺失了她特有的那份東方女性的魅力與美感。選擇中年,兼顧兩頭似乎也是此畫的命中注定,早年的優雅與晚年的尊貴并存。”楊飛云說,這次經歷對于沒有多少歷史畫創作經歷的他來說是一次莫大的磨煉。展覽將于10月22日結束,隨后赴外地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