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個寒冷的早晨,中國、歐洲、北美的數十名藝術家被告知,在位于北京城鄉結合部的索家村里,100來棟違章建筑即將被拆除,他們還有兩個小時時間收拾行李。那不是當局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威脅要趕走這些藝術家,但還是令人感到害怕。和其他國家的藝術家聚居區一樣,中國也給他們帶來了各種難題,但這里的老外認為回報大于付出。對外國人來說,不管多么習慣這里的生活,哪怕看上去和本地人一樣,他們也不可能真正感受到當地文化。
在舊金山出生長犬的華裔藝術家拉尼婭?何在北京的一個胡同里開了一間小畫廊。她說在這個盲目熱衷于改造自己的社會里,她就像個局外人。40歲的何女士說:“生活在北京會迫使一個人重新思考一切,有時很困難,讓人筋疲力盡,但大多數時候很有趣,給人以啟迪。”25歲的約瑟夫·埃利斯在2005年從紐約來到中央美院進修。去年春天,他成了唯一從這所學院的雕塑系畢業的西方人,論文還得了獎。
為了獲得成功,埃利斯“完全漢化”了。他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學會處理“關系”。他說自己給教授端茶送水,“他們則給我工作和尊重”。他說:“美國教會我如何動腦,而中國教會我如何動手。”38歲的亞歷山德羅·羅蘭迪是意大利米蘭人。2003年非典肆虐時,他來到中國,身上只有一個朋友給他的一名中國藝術家的電話號碼。
很快,他結交了許多中國藝術家,他們幫助他在北京藝術圈站住了腳。自從來到中國,他看到這座城市的許多地方被推到重建。北京生活瞬息萬變的特點體現在了他的雕塑作品中,他說,這樣的生活給了他“將一個地方的活力轉變為某種不同的東西的機會”。2000年前后,中國突然引起了海倫·庫奇曼的關注。2006年,她經由西伯利亞鐵路,來到了北京嗜雜混亂的火車站。
3天的漫無目的的閑逛過后,她知道自己想在這里生活。作為一名攝影師,她看到了奧運工程在以不可阻擋的步伐向前推進,她同時看到的還有相對于她生活了15年的倫敦而言,這里較低的生活成本。她說:“在倫敦一張4英鎊的地鐵票夠我在這吃一頓飯。”一年后,這名36歲的英國人搬到了北京。
雖然一些外國藝術家在中國功成名就,另外一些人卻寧愿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2007年8月的一個午后,北京警察闖入阿爾弗雷多·馬丁內斯在賓館的房間,里面有許多關于槍支及炸彈的畫作。賓館服務員發現了這些畫,于是報了警,警察想知道馬丁內斯是否是恐怖分子。來自美國布魯克林的馬丁內斯說:“我是個畫家。
要么逮捕我,要么出去。”警察離開了,不過43歲的馬丁內斯留在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