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岳互通隧道現狀。裝飾后,仙岳互通隧道口的墻面將變成紅磚古厝的形式。驅車經過會展中心下穿隧道,一排排紅磚古厝立在兩側,駕車者會感覺如同駛入了閩南傳統村落,歷史人文的氣息撲面而來。這不是真的古厝,而是建在下穿隧道引道兩側擋墻上的浮雕。相關部門組織召開環島干道會展隧道景觀工程點評會,洪卜仁、龔潔等多位廈門民俗專家和廈門景觀學專家,對這種創新的景觀設計形式進行了點評。記者了解到,接下來,相關單位還將對環島干道上的仙岳互通隧道進行閩南民居主題壁畫的設計、建設,環島干道上的幾座隧道要各具歷史人文景觀特色,同時又有一條“閩南印象”的主線貫穿,使這條道路不僅是城市的快速干道,同時也是一條具有系列閩南文化底蘊的景觀大道。
副市長潘世建參加了昨日的點評會。會展中心下穿隧道:兩側有12座閩南古厝浮雕會展中心下穿隧道兩側共有12座閩南古厝浮雕,每一座都栩栩如生。古厝的屋脊為土形的馬鞍脊,屋頂下是辟邪鎮宅用的“懸魚飾”,窗戶有長方形的鏤雕窗、綠色的琉璃窗等。更別出心裁的是,隧道管理房設計成一座主厝。
建設單位市政建設開發總公司介紹,建設城市下穿隧道需要大量開挖城市地面,需要修筑狹長的引道和大面積擋墻來配合坡度,既生硬又呆板,同時破壞了原本看似平坦的城市地面,因此,設計、建設單位通過挖掘本土文化融入隧道下穿景觀設計當中。專家對此評價非常高。洪卜仁向設計、建設者表示感謝,他說“你們給廈門人民留下了城市的記憶”,這對提高人們保護閩南文化遺存的意識將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龔潔也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次創新,在全國還是首次,它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在BRT、立交橋、地下人行通道等設施上推廣。
另據了解,在環島干道的黃厝隧道,建設單位通過挖掘閩南城墻的元素,與“盛世開元”的景觀名稱相結合;在金山隧道,運用具有閩南區域特色的奇巖怪石來融合周邊的自然環境;在曾山隧道,從閩南民居建筑中提取了“出磚入石”的建筑細部元素,并從當地古地名中提煉了“嘉禾故里”這一主題。仙岳互通隧道:車行隧道仿佛進入古民居環島干道的仙岳互通隧道有一段80米長的隧道。
隧道目前的墻面為白色,十分呆板單調。設計單位考慮用閩南古厝的屋頂來裝飾隧道上方的墻面。這樣,車子駛入隧道,就仿佛開進了古民居,隧道內的墻面將通過浮雕和剪影的形式,展現舂米、劈柴、講古、喝茶、挽面等閩南傳統生活場景。不僅隧道要留下“閩南印象”,環島干道沿途的綠地也要烘托這一主題。在仙岳互通的三角綠地,將考慮用閩南典故的情景雕塑、篆刻等,配合綠化組團,將綠地構建成富有文化底蘊的街心小公園;環島干道周邊還有高林公園和高林保障性住房這兩塊綠地,設計單位考慮通過景石雕刻、情景雕塑和篆刻等藝術表現形式,展現閩南區域范圍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舞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