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作為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地標,位于鄭州黃河岸邊的“黃河母親哺育像”早已被人熟知。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矗立在黃河岸邊的雕塑只是一座漢白玉的復制品,《哺育》雕塑原作已被黃河風景名勝區的員工私下出售給黑龍江省五常市一個景區。7月17日,本報A08版以《“黃河母親哺育像”原作竟流落東北》為題報道了此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昨日,《哺育》的作者,現居香港的雕塑家葉濱先生致電本報,對原作被倒賣一事表達了心痛和遺憾。葉老先生說,《哺育》凝聚了他和一大批制作者的心血,希望黃河風景名勝區能夠積極行動,把“黃河母親”接回家。“看到《大河報》的報道后,我很震驚、很痛心也很遺憾。
”昨日下午,《哺育》雕塑的作者、現居香港的雕塑家葉濱老先生打通了記者電話。葉濱告訴記者,他早年已移居香港,作為《哺育》雕塑的作者,黃河風景名勝區一直與他保持著聯系。2004年時,因為鄭州市某賓館復制了一座《哺育》雕塑置于賓館內,涉嫌侵犯了他的著作權。黃河風景名勝區曾有兩名工作人員專程趕到香港找到了他,并帶來了一份授權書,希望他將著作權授予景區,以便于提起訴訟。
“但我沒有同意,我只為景區出具了一份委托書。后來聽說該賓館將雕塑撤掉,景區也沒有提起訴訟,此事也不了了之。”“我的作品竟然被人賣到東北,而景區卻不向我告知。《大河報》7月17日刊發報道,當日深夜一位老朋友打電話給我,我才知道了這件事,因為這段時間一直有事外出,今天回到家后,我第一時間就給你們打來了電話。”葉濱說。“《哺育》是我的作品,被景區換下來后,完全可以跟我商量怎么安置。
可如今由于處理不當導致原作被賣出,多年仍未追回,說明景區對此事極不重視。我不知道目前景區的態度,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尊重法律,尊重作者,積極跟進,追回母親像。”葉濱說。“當年,黃河風景名勝區創建人王仁民提出要在黃河岸邊建造《哺育》雕塑,特意找到了我,當時我還是河南財經學院的一名教師,為了制作雕塑,每周都抽出兩天時間趕到邙山。”葉濱說,《哺育》雕塑經過了四五年的構思、創作,雕塑放大后,經過相關領導、專家多次審核、修改。“在這期間,我的老師還專程從武漢遠道而來作出指導,又經過一大批同行、好友的大力協作,得到專業師傅的精心翻制,才最終完成雕塑,可以說《哺育》也凝聚了我們這個創作集體的心血。
”“雖然復制品使用了漢白玉,但其制作工藝、表現力、神態相比原作都有所降低。對此我心里不好受。雕塑經過30年風風雨雨,早已成為河南的象征,景區應該好好保護,可他們這種對待藝術品的態度太令人失望。”葉濱說。“在你們的報道中,群眾、專家、律師都對此事表達了看法,特別是群眾表示‘將母親接回家’的想法很樸素、很真切,這也是我的想法。”葉濱說。“除了把原作索回以外,有可能的話,我認為可以重新塑造更完美雕塑,我也愿意為此付出努力。
”葉濱說,當年制作《哺育》雕塑時,由于景區剛起步,經濟比較困難,利用當時現有條件,只能將塑像放在噴水池中,但雕塑面朝北方,不受陽光,效果并不好。葉濱希望,能把“黃河母親哺育像”做大一點,這樣一來,原來的雕塑存在的品質、技術上的問題,也可以糾正過來,雕塑會更完美。
“我到香港后,一直在研究。將原來拍攝的照片通過電腦與黃河背景進行合成,重新制作了效果圖,如果能夠開辟一個新的地方,把雕塑坐北向南矗立,以黃河為背景,這樣的效果會比現在好很多。”葉濱表示,不管怎么樣,景區都應該把原作要回來。
“看景區領導積極不積極,如果他們對此事不管不問,必要時我會采取法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