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至8月29日,瓦倫西亞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中國藝術家王燮達個展。這個由12件雕塑、13幅平面以及1件裝置作品構成的個展在西班牙引起極大關注,當?shù)孛襟w作了大量的報道,著名的artdaily說,“許多觀眾都愛上了王燮達的作品,因為觀眾與作者都同時看到了簡潔的永恒之美。
”有的媒體更是采用了這樣的大標題:“歐洲發(fā)現(xiàn)了王燮達”!王燮達參展的作品,正如其系列名字《子曰》所暗示的,是古代先賢智慧與審美態(tài)度的結晶,其中的精神內(nèi)核──與遠古一脈相承的氣息,令那些西班牙的觀眾一進入展廳就感受到了。雖然他們完全不懂藝術家的作品所取法的中國文字的象形意味和書圣王羲之所代表的中國書法的筆墨技法,卻仍然可以從央美悟作品的核心內(nèi)蘊。西班牙著名的雕塑家米蓋爾·納瓦羅喜歡王燮達的雕塑,更喜歡他的裝置。這些由藤條、紙漿與硅膠加上光、影、碳粉和白沙等制成的裝置令人傾倒。
他認為,這些作品把負空間用到了極致,把線條精簡到極致,看似簡單,其實復雜。他還說,王燮達的青銅雕塑溫潤而富于詩意,不像西方藝術家的青銅雕塑有一種工業(yè)的感覺。他還認為,王燮達的裝置作品中藤和紙漿都用得很好,這和藝術家本人的成長經(jīng)歷非常相關。館長貢索愛羅女士則對王燮達的平面作品贊譽有佳,她認為這些作品太獨特了,走遍全世界都沒有見過類似的作品。它們就像西班牙文化中的檸檬樹,而王燮達就像詩人。正如她在展覽前言中所說的,王燮達“將由美與傳統(tǒng)所承載的龐大歷史記憶利用起來,同西方最具表現(xiàn)力的藝術形態(tài)結合在一起”。
她不停向前來參觀的媒體記者介紹這些平面作品的材料及其內(nèi)在意義。對于歐洲的觀眾來說,王燮達用宣紙,拓,硅膠以及水墨這些材料做出這樣有時代和國際化氣質的作品是如此的新鮮且充滿創(chuàng)意。納瓦羅則表示,現(xiàn)在全世界的年輕藝術家都不是在做自己的藝術,而是更致力于通過分析判斷去捕捉“做什么藝術會更受關注”的信息。他們關心的是作品的銷售和影響力。
這可能在短期里讓藝術家取得成功,但從長期看則對藝術家非常不利。而像王燮達這樣做自己的藝術,可能得到關注的時間更長,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做的真正的藝術。王燮達則覺得西班牙同行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看法似乎與中國藝術圈內(nèi)的說法截然不同。那些政治波普等所謂前衛(wèi)藝術,似乎并非心目中中國當代藝術的最愛。實際上他們所垂青的作品是多元化的,不能一概而論。
在和當?shù)氐乃囆g家、批評家以及美術館專家交流后,他發(fā)現(xiàn)他們更關心的是藝術本身的風格與藝術家本人的理念是否一致。他們關注你的藝術受誰的影響,了解其風格和語言的來源,但他們更關注你的作品有沒有自己的風格。他們認為,現(xiàn)在的藝術關心的是用什么形式來表達更契合藝術家所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
他還發(fā)現(xiàn),更多的觀眾喜歡他的平面作品,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作品從材質到觀念到形式都是藝術家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