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浩劫之后,無數奇珍異寶就此流落他鄉,歷經輾轉,甚至干脆被深鎖于庫房中不見天日。倒不是因為不識貨,恰恰是因為太過珍貴,今天的收藏者反而秘不示人,比如大英博物館的《女史箴圖》。更多的圓明園珍品被堂而皇之地作為“全世界共享”的杰作進行展示,在大英博物館,在法國的楓丹白露宮,也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還有收藏于私人博物館不為外人知道的寶貝,只有默默追憶當年的皇家風范;或許還有陰錯陽差被弄丟了身份的文物,正在古舊庫房中被煙塵掩埋。
出身于圓明園而今成為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傳世珍品,不知道它們還有沒有機會,再次回到故鄉聚首。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目前傳世的有唐宋兩個摹本,其中前者被視為最得原作神韻的珍品,畫本身及裝裱部分壓有宋、金、明、清內府藏印,及明清歷代收藏者的私人鑒藏印。
這件乾隆帝的案頭愛物在1860年被英軍大尉基勇盜搶,從此流落他鄉,歷經輾轉,于20世紀初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購,成為其收藏的東方文物中最為珍貴的一件。珍貴到什么地步?2001年,大英博物館為紀念《女史箴圖》進館一百周年專門舉行學術研討會,中國著名書畫鑒定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在研討會上言辭肯定地表示,“這幅畫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極重要地位。”而《中國大百科全書》在介紹大英博物館時,具體作品只提到羅塞達石碑和《女史箴圖》。雖然大英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但《女史箴圖》不在公開展示之列,只有極少數專家有幸親見。
在大英博物館官方網站上,盡管設置了館藏文物的搜索引擎,但根本搜索不到這件千古名作。前幾年故宮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館有過合作,英方為故宮修理鐘表,故宮幫他們整理中國書畫。故宮書畫專家余輝在該館整理了20個工作日。親見藏于斯坦因密室的《女史箴圖》的余輝表示,“遺憾的是,為減少開卷,大英博物館將《女史箴圖》卷攔腰裁為兩截,裱在板上懸掛。
由于長期地球引力影響,我看到的《女史箴圖》卷已出現掉渣現象。大英博物館內的保管人員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們還專門咨詢過我這個問題。我提到了中國書畫適合平放的問題,也給他們提出了文物保管的意見,即改懸掛為平放,這一建議得到了對方重視。據報道,南京師范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謝成水2002年偶然在該密室看過這幅摹本,當時在登記冊上只有上個世紀20年代兩個日本人來現場臨摹過的記錄。
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當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宮中專設中國館,所藏的圓明園文物至今未正式公開,參觀者亦不允許拍照,許多情形不得其詳。1860年被從圓明園掠走的鎏金佛塔而今擺在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內最顯著的位置,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應是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州清晏、鏤月開云、坐石臨流、碧桐書院、夾鏡鳴琴…僅僅聽名字,你就可以斷定這是怎樣一座精美絕倫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由乾隆年間的兩位宮廷畫師沈源和孫佑依據圓明園實景繪制而成,每幅圖配有時任工部尚書大書法家汪由敦代書的乾隆皇帝“四十景詩”,前后歷時十一載有余,是現存唯一能夠全面反映圓明園原貌的作品,也是世人了解圓明園最為原始,也最為重要的資料。
該圖具有文物和文獻的雙重價值。圓明園大劫中,這件珍寶被法國上校杜潘搶走,后來保存在巴黎國家圖書館。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乾隆四十九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臺殿閣,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極為壯觀而精致。在山上峭壁的寬闊平滑處,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涂為紅色。畫中顯赫處是乾隆皇帝弘歷,畫像旁正楷書寫“乾隆元年八月吉日”,應為乾隆登基時的“御容”。乾隆頭戴冬吉服冠,身著明黃五彩云金龍冬裝龍袍,英姿颯爽,神采奕奕。
畫卷上的十二位后妃人像同樣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