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修建地鐵讓路,16日,歷時近16個小時,長春市南大門的地標雕塑《迎》離開了它守了14年的崗位,搬進了世界雕塑公園。“整體搬遷,是搬它的先決條件,也增加了很大難度。”長春地鐵指揮部負責為《迎》搬家的楊工說,這可比1997年把它安上去,要難得多。半個小時后,負責為該吊車裝運吊件的J6重卡和運送《迎》的運輸車也陸續開到。
在《迎》兩名飛天腰際的位置,各有一個吊點,工作人員將一根槽鋼焊接在兩個吊點位置。吊車有兩根吊繩就吊在槽鋼上,另有兩根吊繩吊在雕塑的底座上。在地面,還有一輛鏟車拉著一個向南的牽引繩,它是起到安全作用的。“在這個點,你要多留一個支撐。”一名男子戴著安全帽,始終呈仰望姿態,通過電話指揮著雕塑上的工人。“當時,它是這一帶最高的建筑了,安它足足用了兩個月。
”楊工指了指周圍,“當時都是矮樓,甚至是平房。”據介紹,《迎》于1997年10月1日起聳立在長春南大門衛星廣場,兩名飛天少女手持花束歡迎八方來客。該雕塑高13米,寬13米,厚近3米,底座高24米。整體搬遷,是為《迎》搬家的首要條件。“這也是最難的。”楊工說。雕塑的水泥柱有3根預埋件,雕塑里也有3根。此外,雕塑底座與水泥柱相連的部分都是用水泥土澆筑的,破拆起來特別困難。“我們只能靠人上去,用風鎬一點點破拆。”楊工解釋,由于破拆都是水平進行的,沒有借力點,每個工人在空中破拆只能干10分鐘,就得換人。
即使這樣,工人的手都震得直發抖。就這樣,前后干了一個月,才把與底座澆筑在一起的混凝土破拆得差不多了。“它就是地錨。”楊工說,最后要做的就是切割里面的6根預埋件,工人都在北面干活,鏟車向南拉牽引繩,就是保證工人們的安全。11時46分,吊車用勁,鋼繩繃緊,有碎塊滾落下來,兩名飛天少女晃了晃身子,又穩住了。
11時50分,,密集的碎塊滾落下來,《迎》終于脫離了連著它14年的底座,兩名飛天少女轉向了西側的衛星路。在風的作用下,飛天少女向人民大街轉了轉頭,“瞧了瞧”一直在它背后的長春。據了解,《迎》由于不是鏡面作品,不能平放著運輸,否則很容易把雕塑的部件壓壞了。在運輸車上它也只能東西向安放,因為它太寬了,橫放,街路過不去。而為了保持運輸過程中的穩定,還必須將它焊接在運輸車上。運輸車上有一塊事先準備好的鋼板,就是為了把雕塑焊接在上面。在其四邊,也切割出連接口。
楊工說,《迎》要安在雕塑公園東門附近,原本設計走衛星路,但有輕軌高架橋,這個大家伙過不去。后來只好走人民大街,再從規劃路繞向東門。但問題仍然存在:在人民大街與幸福一路交會處,有一過街電纜是繞不開的。怎么辦?楊工說,在那個地點,又準備了一個100噸的吊車,將雕塑再次吊過電纜線。16時50分,裝有《迎》的運輸車緩緩地從衛星路東側路口出發了,工人們特意將雕塑正面向外,可以繞著廣場瀏覽一下它從來沒有看過的長春。
“在這里,我們要給它澆筑一個7米高的柱子,然后再把它安上去。”楊工說,等地鐵修建結束后,再將它迎回衛星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