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種水泥為原料,張衛東將對生活的熱愛傾注到雕塑藝術中。他以每三個月完成一件作品的進度,先后創作了30多件水泥雕塑。他說,雕塑的過程帶給他快樂與滿足,從而使自己的生活空間變得豐富。走進亞龍花園小區張衛東家中的一剎那,記者仿佛走進了“別有洞天”的世界。客廳、臥室、櫥柜里,到處都是他雕塑的藝術作品,大的有半米多高近百公斤,小的精巧細致可在手中把玩。陡崖峭壁,泉水飛濺,垂釣孤翁,攀枝靈猿…
張衛東用水泥塑造了活靈活現的生命。張衛東今年52歲,2006年開始從事雕塑創作,具體說是用特種水泥做雕塑原料。他說,在省會用特種水泥進行雕塑的,“自己應該是第一個”。盡管當時已人到中年,且沒有受過相關培訓,但張衛東喜歡創新。
他說,那時剛搬到新家,屋里比較空,就想到要自己搞一些工藝品做裝飾,因此想到了雕塑?!拔揖妥聊ィ话愕袼苡心镜?、有石雕,還有沒有其他的替代品做原料呢?”后來經過比較,張衛東選定了特種水泥。“這種東西成本較低,易成型,牢固結實,而且用水泥雕塑也是一個空白,所以就選定了它?!睆埿l東說,開始做時,水泥雕塑經常出現裂痕。后來,他經過不斷研究,按照不同比例在水泥中摻入細沙和食鹽,終于克服了這一弊端。一件雕塑作品,張衛東通常要用3個月左右才能完工??蛷d里一件“三蛙吐水”的雕塑,張衛東說,那是由近千個造型拼接完成,這個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毅力。
由于水泥雕塑是自己的創新,因此不存在專業的雕刻工具。平時,他的作品都是用小勺、水果刀、刷子、改錐、鉗子等完成。創作每一件作品,張衛東頭腦中先是構建一個框架,然后按照框架在創作中隨意發揮。為了不耽誤白天的工作,他通常都是下班后,匆匆吃過晚飯,就進入到了自己的雕塑世界。攪拌、雕刻、拼接,有時周末休息,就雕上一個通宵。這個情感細膩的漢子,用雙手傳達著對美好生活的感悟。
讓張衛東印象最深的一件作品是一個“中國龍”雕塑。那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之際,張衛東一天只吃一頓飯,連續做了7天7夜,在奧運火炬傳遞于省會之時,趕制完成的。他想用象征中華民族的圖騰,表達普通百姓對奧運的支持。
張衛東創作的水泥雕塑作品中,山水是主要題材之一。張衛東說,自己就在山水之間長大。這種親近自然的主題,能給人一種生命力、一種好奇、一種新鮮感覺?!白等樯健?、“青松山”、“中國黃山”…各種山巒造型,配雕以人物、動物,于山水之間自得其樂美不勝收。與其他雕塑不同,張衛東的水泥雕塑除了具有觀賞價值以外,還具有實用價值。一個整體雕塑,或者用做魚缸、或者用作筆筒,還有的用作鐘表臺燈架。
從開始雕塑創作到現在,每袋2斤裝的特種水泥,張衛東用了400袋左右。不斷積累與摸索,讓他的作品日臻完善。“雕刻的過程讓我感到快樂,每一件作品的完成能讓我有一種成就感?!睆埿l東說,開始家人不太支持搞這些雕塑,后來看到他確實對這些東西癡迷,也就都支持起來。他說,下一步將逐步超越自己,做出更多富有創意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