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關于改善中國現行的藝術教育處于“金字塔倒置”狀況的問題提案藝術歷來就是社會文化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藝術教育自古希臘時起,就是公民社會“博雅”教育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分工條件下,藝術教育不僅是培養藝術類專業人才的必要途徑,也是提升公民素質,強化全社會人文素養的基石。在當代社會中,“藝術教育”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和內容。廣義的講,“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專業藝術工作者。
現代人們的生活有更高的文化訴求,需要綜合素質的培養,例如讀書、電影、音樂、欣賞雕塑繪畫等。因此,廣義的藝術教育是以強調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通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欣賞和評價,來提高人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力,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從狹義上講,“藝術教育”可理解為對培養藝術家或專業藝術人才所進行的各種理論和實踐教育,如各種專業藝術院校亦是如此,戲劇學院培養出編劇、導演和演員,音樂學院培養出作曲家、歌唱演員和器樂演奏員等。雖然藝術和美學對于每一個青少年人格完善,人性美好的培養和啟蒙的意義重大,但是現今整體教育體系中,藝術普及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相反高等教育中過多設置的藝術專業并隨之產生的藝術類畢業生數量卻嚴重過剩。國家教育資源配置本末倒置,整個藝術教育結構呈現為極不健康的“倒金字塔”狀態。根據我國藝術教育現行狀況,推行藝術教育改進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理想的社會中藝術類教育應該整體呈現金字塔型。處于基礎層也是最大規模的應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藝術素養培養,而全體公民的藝術素養培養一定從幼兒開始。基礎美育從幼兒期、幼兒園、小學開始普及直至大學教育逐漸形成堅實的“金字塔式”教育結構。這樣的金字塔型的藝術教育結構,才是符合藝術教育規律和現代社會需要的合理結構。
但事實上,中國現行的藝術教育政策則如同倒置的金字塔,在面向兒童和成人公民的藝術教育資源極度匱乏,而藝術專業教育則因為臃腫和設置失當而失去了原本的功能。面向兒童的藝術類教育在兩個方面產生了巨大落差,第一是以學校為主體的藝術類教育嚴重缺位。
雖然素質教育的改進正在逐漸改變目前的學校教育體制,然而對美術、音樂、體育這樣,無法在成績單上顯示出成果的科目始終還是沒能受到真正的重視。加之,孩子們從小就被灌輸了“藝術無用論”這樣的觀念,即便主課老師搶了課,大家也覺得無可奈何,很少會主動去要求去接近藝術,創造藝術了。
第二、學校之外的社會機構藝術教育功能發揮不足且資源配置嚴重不足。雖然在較為發達的大城市,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藝術機構日益發展,但這些社會機構所承擔的社會教育功能卻發揮不足。比如很多美術館雖然有很好的展覽但宣傳力度不夠,缺乏相應的講解人員,以至于沒有能起到藝術教育應有的社會服務作用。在教育相對發達的地區,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藝術素養的重要性,但他們即便想給孩子更多審美教育,但卻力不從心。
即便是在上海、北京這樣藝術產業相對發達的城市中,美術館、博物館中沒有配給針對少年兒童的專業講解人員的并不在少數。當記者來到幾家美術館,看到不少小朋友對展示的藝術品興趣缺乏,甚至有孩子坦言:“在這里看名畫,還不如在家玩手機、打游戲。”另外這些藝術資源相對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在全國范圍內而言,配置嚴重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的兒童根本沒有機會接觸藝術品展示或熏陶。就目前情況而言,面對學齡前兒童和中小學生的藝術類教育主要是課外特長教育,家長們通常是為了升學或擇校的需要才強迫孩子在某個方面學習特長,參加考試。
此類培訓性質的教育機構多數以民辦為主,其教授的重點是藝術的“術”而非“藝”,眼光只盯著考證和升級,很少顧及藝術精神和審美文化的滲透。因此,藝術普及教育的重點應放在中小學和幼兒園,而且要加強社會力量對公民藝術教育的參與。從小注重孩子們藝術知識的積累,增強整體人文素質作為藝術普及教育的核心任務。
中小學和幼兒園不僅需要安排藝術課堂,更要有豐富的藝術實踐。學生應有更多的機會去美術館參觀,聘用藝術家作為學生的啟蒙老師。藝術教育應該成為與語數外同樣的重要的必修課程。而這種體制的形成首先需要整個教育系統的認同與支持。
藝術教育中大學教育階段應該是培養高精尖藝術創作人才以及藝術研究型人才的平臺與搖籃。但隨著當今高校日益擴招問題的出現,藝術類招生人數激增,錄取學生整體素質得不到保證。隨之而來的出現了系列社會問題。根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國1600多所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招生約130萬人。藝術類招生的激增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藝術考生文化課成績分數線要求偏低,部分專業課評選標準主觀性強。藝術專業成為考生進入高等院校的捷徑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各類院校的藝術類考試實際上成為無法正常考入高等院校的學生的“出路”,很多考生并不是因為興趣或愛好報考藝術類院校,而是因為別無出路,由此不僅使得藝術類招生質量下降,學生素質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由于考查環節的主觀性較大,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招生環節的不理想狀況。其二、某些高校為滿足市場需求,追求經濟效益,片面擴大招生規模,造成生源質量良莠不齊,進而使得藝術專業“成才幾率”降低。而相伴而生的則是全國藝術專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問題。
使得每年都有一大批畢業生流入社會,年復一年。由于就業問題的積累,而社會的吸納力畢竟有限,剩余的藝術生將在社會底層徘徊。這無形給藝術生本體造成一定的生活壓力。隨著日積月累,惡性循環使得部分藝術畢業生處于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積累出大量負面情緒,甚至出現反政府傾向。這些情況無形之中給社會增添巨大的負能量。尊重藝術教育的客觀規律,實施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調整藝術教育體制專業藝術類院校是培養藝術類別的師資、研究和專業型的人才基地。
藝術專業院校應減少招生數額,全國綜合大學的藝術專業應有嚴格合理的選拔制度。這樣既減輕了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的過度競爭問題,減輕了安置壓力。同時又能使更多優質的藝術教學資源集中在富于潛質的藝術苗子,為社會培養出真正優秀藝術人才。文化教育行業的主管部門既是藝術教育發展方向的引導者,也是組織創新與制度執行的推進者。
主管部門發揮積極作用,優化藝術教育資源配置結構,積極倡導藝術教育進行分階段性的因材施教。加強藝術普及教育,縮小專業藝術高等教育的選拔入口,遵循藝術人才培養規律,使得倒金字塔結構的狀況盡快改善。政府文化部門制定適合中國文化長期發展的文化政策,重視民族傳統文化的人才培養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應該與時代對應,如何讓傳統文化持續健康的發展首先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對人才進行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系統培育,是實現中國當代藝術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國藝術教育的發展不能照搬西方藝術教育的模式和軌跡,中國文化當代性是從傳統中來,從傳統中找到當代藝術發展的營養,從傳統文化中真正實現中國當代藝術的真實面貌。適合當今文化趨勢的發展,合情合理的文化政策是指導文化大發展的重要指向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