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雕塑家潘鶴的作品《故土的召喚》,到底適不適合放在花城廣場?近日,潘鶴為紀念首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創作的雕塑作品《故土的召喚》選址方案,再度提交廣州市規委會審議。規劃方案堅持半年前的選址,即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的花城廣場。這回,規劃方案真的通過了,《故土的召喚》敲定“落戶”花城廣場北端。雕塑《故土的召喚》創作于2013年,由著名雕塑家潘鶴為紀念首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而創作。
當時,世廣會組委會委托潘鶴創作了《故土的召喚》和《廣府故事》兩個雕塑方案備選。后來廣州市方面決定兩個雕塑方案都采用,并提出《故土的召喚》選址于花城廣場,《廣府故事》選址于北京路。不過,兩組雕塑之后的選址方案一直未能落實。2014年6月,越秀區政府提出《廣府故事》雕塑安放位置由北京路調整為五仙觀廣場,目前該作品已經放置在五仙觀廣場上。
《故土的召喚》雖然一早就選址花城廣場,但在2015年6月提交第二屆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時,花城廣場的選址規劃反對聲音較多。不少專家委員認為,該雕塑的風格很傳統,與珠江新城的現代氣息不相符合,花城廣場放什么雕塑應該慎重考慮,暫不審議該選址方案。之后,市國規委重新論證選址。在去年12月9日召開的專家評審會上,還是有專家認為《故土的召喚》雕塑主題、形式和尺度均與珠江新城中軸線的城市形象和地位不匹配,建議進一步論證,并提出市政府人民公園、二沙島長堤和海珠濕地一館·一園等新的選址建議。
《故土的召喚》到底選址哪里?最新的選址方案近日提交規委會審議,昨日新快報記者從廣州市國規委獲悉,兩個選址方案仍然全部都在花城廣場。規劃方案顯示,方案一選址位于廣場中軸線的中線上,位于花城廣場北端,距農業銀行大樓與君悅大酒店相隔100米之內,選址周邊以鄉土植被為主,綠樹成蔭。目前,廣場兩側步行廊道已分布以教育科普為主題的多個青銅雕塑。周圍的新樹與《故土的召喚》中塑造的“老樹+母親”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話效果,環境與藝術品完美融合。
選址前有游園步道和休息座椅,方便市民和游客留影觀賞。規劃部門認為,花城廣場作為都市之芯CBD地區,承辦國際燈光節等城市標志性主題活動及盛大節日,是市民休閑、活動、集會的重要場地,具有國際性及創新性,通過該雕塑的設置,可以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增加包容性及地域性。《故土的召喚》雕塑選址放置花城廣場,本身具有人文精神意義,有助于提升地域文化特色及城市品質。方案二則位于廣場中軸線花城匯南區廣場,APM線B出口,距西塔約130米,東塔約120米。
選址于中軸線的中線上,周邊以硬質鋪地為主。實際上這個選址位置更加顯眼、開闊,而且人流量比方案一的位置要大得多。從效果圖上看,“小蠻腰”與雕塑就在一條直線上,“小蠻腰”已經成了雕塑的背景板。無論是方案一還是方案二,均選址花城廣場,到底怎么定?市國規委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此前要求邀請潘鶴老先生的兒子潘奮到實地進行調研,“在新中軸線從南到北走了一次,四大文化建筑附近景觀信息比較多,北面花城廣場人也挺多,但中段景觀信息比較單一,適合放雕塑,相當于一個小公園。”天河區方面有關負責人也表示,贊成市國規委提出的方案一,因為周邊已經有幾個科普的雕塑,市民休閑之余,成為游客照相的景點。
對此,仍有一些規委會委員表示珠江新城不太適合放這種傳統雕塑。規委會委員郭明卓表示:“潘老先生的雕塑不是不好,但應該放在更引人懷舊、更能體現老廣州記憶的地方。如果要放在花城廣場,不一定放在中軸線上。”還有專家表示,雕塑本身很好,主題很突出、鮮明,有嶺南特色。但最大特點是有個背景墻,只能一面看,適合放在后面有背景的地方,不太適合放在主軸線上。但如果沒有其他更合適的地方,也不反對放在珠江新城。
最終選址的方案一獲得通過,不過如何能讓一個傳統風格的雕塑放進花城廣場,規委會專家也提出不少建議。委員施紅平表示:“現狀周邊的雕塑全是消防主題,一個拿著水龍頭,一個拿著梯子,《故土的召喚》與這些雕塑放在一起有些尷尬,人們會誤以為是一組雕塑。建議將《故土的召喚》再往北移遠一點。”鑄銅雕塑,背景浮雕為紅砂巖石,主體高度含基座為3.3米,采用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藝術形式。
浮雕墻外輪廓以嶺南層疊的山巒為造型,反映廣府傳統文化的標志性人文景觀,以此彰顯廣府深厚的文化歷史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