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陶瓷承載著我國數千年陶瓷文化底蘊,也由此奠定了中國陶瓷在國際上的地位,在國際國內享有盛譽,隨著建筑、裝璜、收藏等行業的發展,藝術陶瓷發展前景廣闊,但記者近來采訪發現,近年我國藝術陶瓷被仿制仿冒嚴重,銷售渠道不暢,自身創新不足,這三大問題成為制約其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的瓶頸。專家認為,要擴大藝術陶瓷在國際上的影響,進一步開掘國內市場,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大藝術陶瓷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引導陶藝工作者進行藝術創新,同時組建正規的展銷渠道,打通藝術陶瓷通向國內外的市場之路。
仿制仿冒成陶瓷名家之痛名家名瓷因其不菲的“身價”,首當其沖遭到仿冒仿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創作的瓷板畫《春江花月夜》問世后,受到海內外陶瓷收藏家的青睞,每件價格在數十萬元。然而2001年8月,一件標價46萬元、幾可亂真的《春江花月夜》瓷板畫贗品公然出現在北京一公司的柜臺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創作的雕塑瓷名作《哈哈羅漢》的仿制品隨處可見,價格一度低至每件二三十元,而為數不多的真品反而淡出市場。
仿制仿冒名家藝術陶瓷甚至出現在一些由文化部門組織的國際文化展銷會上。今年4月,一位展銷商在得到文化部門的批準后專門組織了一次景德鎮知名的藝術陶瓷赴法國參展,這位展銷商拿到文化部門提供的展品名單后,為減少成本,在收集展品時并未與當地的一些名家聯系展瓷,而是按照圖片仿制了一些作品,由于國家有關部門把關不嚴,一些仿制品被充作真品帶出國門參展,其中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何炳欽的一件名作就被仿制。景德鎮多位陶藝名家反映自己的作品都曾被仿制仿冒,加強藝術陶瓷特別是名家名作的知識產權保護刻不容緩。
一些陶藝大師認為,一個藝術家達到較高的創作境界可能要耗費畢生的精力,而仿制仿冒盛行,創作者的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如果任其發展,整個藝術陶瓷行業勢必走向衰落。“會做不會賣”優勢成劣勢“會做不會賣”是很多陶瓷名家的弱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將一件藝術精品以10萬元價格售予他人,但購買者很快就在香港以50萬元高價售出。
專家認為,這一方面反映了藝術陶瓷制作者自身市場意識不強,另一方面也表明國內沒有一個暢通的銷售渠道,能為藝術陶瓷提供合適的市場運作模式。在正規銷售渠道缺位的情況下,藝術陶瓷的巨大市場價值催生了大量不當渠道,對藝術陶瓷聲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去年,上萬名來自景德鎮及其周邊省市的瓷商、市民、甚至農村閑散人員,在景德鎮購進大量低質劣質藝術瓷,成批組團到歐、美、亞、澳等數十個國家進行藝術陶瓷展銷,時間長達一年多。
由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陶瓷品質良莠不分,大量低質陶瓷被冠以高檔藝術陶瓷的稱號高價銷售。隨著展銷活動的延續和影響面擴散,景德鎮藝術陶瓷在境外的售價一路下跌。同樣一個青花藝術瓷瓶,展銷初期售價可達萬元以上,但到后來淪落到數百元也無人問津的地步。此類非法展銷猖獗,不僅損害了我國藝術陶瓷的國際聲譽,甚至對藝術陶瓷在國內的市場、信譽和品牌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專家認為,這恰恰從反面證明了國內藝術陶瓷銷售渠道過窄、市場成熟度過低的現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熊鋼如等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成立專門的藝術陶瓷展銷公司,培養專門的經銷人員,抬高準入門檻,規范藝術陶瓷的展銷。幾支畫筆能否畫出藝術陶瓷的春天缺乏交流合作的平臺阻礙了我國藝術陶瓷的創新。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景德鎮市有很多搞藝術瓷的作坊,但平時彼此之間缺乏溝通,也很少到外面參觀學習。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育賢說,自己搞了一輩子藝術陶瓷還沒出過國門,對國外的技藝、市場缺乏了解。景德鎮陶瓷世家“孫公窯”的繼承人孫同鑫說:“由于缺乏交流平臺,創作的藝術作品有時感覺總差市場一拍。”歐洲陶瓷學會主席尼古拉·巴比尼說,陶瓷產品的制作和銷售,都離不開全球陶瓷界的合作。他建議中國陶瓷界更多地加入國際技術交流和合作,以應對全球化帶來的諸多挑戰。
專家們建議,在藝術陶瓷氣氛比較濃厚的地區可以組建陶藝家協會之類的組織,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藝術陶瓷做大做強,生產模式有待調整創新。目前在國內缺少大型的藝術陶瓷生產企業,以景德鎮為例,這里云集了全國三分之一多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藝術陶瓷水平在全國乃至世界處于前列,但基本靠家庭作坊生產。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熊鋼如認為,藝術陶瓷單憑幾支畫筆,無法做大做強。目前我國日用陶瓷產量三分天下有其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和出口大國,但是當前生產的日用瓷主要為中低檔次,換匯率極低。
專家認為,發展藝術陶瓷,可以在藝術陶瓷日用化方面作出探索,或對日用陶瓷加以藝術包裝,形成產業化規模,進行批量生產,做大做強藝術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