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室所在的高蓋山又名紫云山,是道家所說的‘第七福地’…據史書記載,五代時閩王延鈞自立為帝…封高蓋山為西岳,在此封禪祭天。”福州著名文史專家在《福州古厝》中這樣記載。高蓋山上有許多洞窟,最著名是東、西兩個石室,人稱“名山室”。在今年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上,名山室名列其中。踏入名山室,這些堪稱國寶的栩栩如生的雕塑仿佛在對每個人訴說著一些被歷史湮沒的故事。宋代石階一路名人書卷漫步走上青石階,這些布滿青苔的石階經過歲月的打磨,反而更有了古道悠長的味道。
據永泰縣文管辦負責人鄭啟凡介紹,這是我國少有的一條保存完整的宋代古道,俯身來看就不難發現,這些保存較為完整的古道上,每一個臺階上都工整地刻著字,且大多為人的姓名。據專家考證,這些人正是當初捐錢捐物的修路者,有的石階上還寫著當初他們捐物的名字。有的大塊石階上只刻著一個人的名字,被認為是捐了不少錢財的富人。從沿路山崖密集的題刻可以看出,北宋到南宋年間,名山室的香火尤為鼎盛,包括宋代狀元許將、進士陳禪道、清代教育家余潛士、學者黃任等在內的歷史名人都曾在此讀書修身。神秘石佛摩尼教的?
佛教的?在名山室,最神秘的莫過于那整片山體上的摩崖石刻。專家介紹,在西邊的石室里有我省少見的石窟寺藝術,除了浮雕有佛教故事之外,還包括了歷史傳說中的虞舜的故事。這組浮雕的內容,在全國石窟寺藝術中,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極為珍貴,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東邊石室的一個洞窟內,有一座歇山頂的石構四柱亭,為宋代原構,亭內有石香爐,香爐后有石構須彌座,供奉一尊元代石佛。
有人說這是摩尼教的造像,因為他的形象與一般佛像不同,專家表示,如果確定是摩尼教的造像,那么這里是除了泉州草庵之外,全國第二處摩尼教的遺址,其價值不言而喻。7個比丘傳說中“蓮社七祖”在造像群中,有一組大約作于14世紀的造像尤為珍貴。
造像刻畫了7個闊首比丘,身穿有著寬大袖子和交叉領口的衣服,分兩排站立。其中一名左手持類似金剛杵的東西,一名手持金剛鈴,其余皆作拱手狀,比丘上方刻有數朵蓮花。許多專家認為這組造像是宋元時期的民間組織“白蓮教”所崇拜的“蓮社七祖”的造像。由于當時白蓮教被朝廷認為是佛教異類,采取趕盡殺絕的政策,因此留存至今的資料甚少。
據說這是全國僅存的一處白蓮教摩崖造像遺跡,填補了我國白蓮教研究的空白。男身觀音慈眉不遜女觀音走過祖師廟,攀上幾段彎彎曲曲的石階,一尊石像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尊一米多高的石像坐落在一個天然的石穴內,人物眉目清秀端莊,姿態生動,這可是少見的男身觀音像。觀音像形象特別,面容清秀祥和,頭戴冠,冠上有一小佛像,項掛珠鏈,敞襟,上身前傾,雙手交叉放在像前的石案上,屈膝坐于基座上,雙腿下垂,赤足,足下各蹬一小蓮花。不過,這尊男身觀音像是后代仿制的。因為曾經遭盜,真身已藏于名山室道觀內了。
觀音像前置一石爐,爐唇刻有金代天德年間銘文,而爐座則刻南宋“淳熙三年七月”款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