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9日,清華大學(xué)工美學(xué)院教授、天津“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锠從揚(yáng)州坐火車匆匆趕回北京,準(zhǔn)備“迎接‘北京泥人張’的官司”。2007年4月10日,天津,“泥人張”第六代傳人張宇和天津市泥彩塑工作室打完五年的官司。
現(xiàn)在,他等著一塊市文化局承諾給他的“牌子”———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繼承人的牌子。2007年春節(jié)前,張锠回了趟天津老家,準(zhǔn)備編寫《中國民間泥彩塑集成·泥人張傳》。他記得,天津西北角大豐路有座大豐橋,過了大豐橋,就是天津西站,小時候,他常過橋去抓蛐蛐兒。沿大豐路往西北角走,左拐是一個封頂?shù)南镒樱藗兘兴f陀廟。
去那燒香,多是為了祈子,領(lǐng)走一個叫“娃娃哥哥”的小泥人,供在家里,以期生養(yǎng)一個“娃娃哥哥”一樣的胖小子。父親張景祜每過一年,就要給有些人家翻新“娃娃哥哥”,讓它們“長大”,那叫“洗娃娃”。過了巷子,就是天津韋陀廟東街3號,那里,從前有個一尺多高的茶具,從早到晚,滿著,沸騰著。周圍一群天津名士邊飲茶,邊品說桌上的一個個小泥人…張明山是第一代,自小喜歡捏泥巴,少年時,偶遭人戲。
咸豐年間,他常去兩處:東北角的戲劇大觀樓和北關(guān)口的天慶飯館。馮驥才的《俗世奇人》說了這一段,在天慶飯館,張明山遭巨商張錦文惡言:“在哪兒捏,在袖子里捏?在褲襠里捏吧!”張明山只顧繼續(xù)喝酒。酒罷,張明山“啪”的一聲在桌子上留下那泥團(tuán)。那就是活脫脫的一個海張五。海張五沖著離去背影說:“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貨都沒人要。”數(shù)日后,張明山打出招牌:“賤賣海張五。”招牌下擺著百數(shù)個“海張五”。圍觀人群笑聲不斷。海張五沒有辦法,只好花大錢,將張明山的“海張五”一一買走。
張明山的絕活就是“真”。為練這個,他常泡戲劇大觀樓,把泥藏在袖口,邊看邊捏那些臺上的角兒。道光二十四年余三勝到天津演出,他是道光年間春臺班領(lǐng)銜主演,以擅唱“花腔”著稱,是當(dāng)時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拿妗?8歲的張明山觀其演出數(shù)次,終塑成一尊余三勝泥像,抓住了他的神態(tài)特征,被譽(yù)為“活余三勝”,一時名噪。就這么著,被他捏過像的京劇名伶有譚鑫培、楊小樓、汪桂芬、程長庚、田桂鳳…徐悲鴻評張明山泥塑“比例之精確,骨骼之肯定與傳神之微妙,據(jù)吾在北方所見美術(shù)品中,只有歷代帝王像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以擬之。
”也許正因為“真”,怕張明山的伶人也有。據(jù)傳,某日,名丑劉趕三登臺演出,看到張明山端坐首席,趕忙退回后臺,他說怕張明山一五一十地捏出了他的丑像。眾人盡皆哄笑,這一笑,張明山的“泥人張袖口里捏泥人”也就傳開了。如今,第六代傳人張宇在天津打理的泥人張美術(shù)館,就珍藏著《余三勝像》,也是當(dāng)世僅存的一件。
張锠說,現(xiàn)在頤和園的樂壽堂,還存著曾祖做的泥人,把玩這些泥人的主兒就是慈禧太后。張明山成名之后,便開了一個作坊,邊做邊賣,日子清貧。20多歲的時候,北京來人說,有個王爺要請張明山去府上做長工。張明山這一進(jìn)王爺府,便過上吃喝無憂的日子。數(shù)年之后,王府上下,從福晉到仆人到馬匹,沒有他沒捏過像的。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壽。
慈禧面前,擺了一列壽禮。開灤礦物局送的純金雕塑《金八仙》擺在了最前,內(nèi)務(wù)府大臣慶寬的“泥人張”擺在了最后。慈禧前面的看都沒看,徑直走到最后,拿起“泥人張”即愛不釋手。慶寬因此得慈禧寵愛。為考證此事,“泥人張”的第六代傳人張宇找到慶寬在美國的孫子。他說:“此事可確信,祖父時常提起。
”在王府呆了兩年,張明山就走了。回津以后,張明山在溯古齋經(jīng)營自家生意,并趁早將手藝傳給了兩個兒子張玉亭和張華棠。1906年,張明山辭世。9年后,他的作品《編織女工》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二等獎。洋務(wù)運(yùn)動興起之后,不少西方人來到天津,看到“泥人張”,大加激賞。但是要買“泥人張”,就不那么容易,畢竟不是誰都能找到藏在深巷子里的韋駝廟東街3號。
100多年前,商人趙月廷來到3號,人們叫他趙四爺。趙四爺在當(dāng)時非常繁華的商業(yè)街固醫(yī)街有個鋪子,叫同升號,賣雜貨的。趙四爺請“泥人張”拿一些泥人去同升號寄賣。于是,趙四爺下訂單,給材料,要題材,張家就照單捏像。趙四爺每周差人來取,一般一取就十多個,用蒸籠一般的屜子裝走。買了“泥人張”后,趙四爺生意越來越好,每周脫貨,于是,同升號干脆做起了“泥人張”專賣,鋪子也由一家開到了三家。1937年7月,天津淪陷。“人們生計都成了問題,誰還會買‘泥人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