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需80年代后的介入一個新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新力量的介入,新領域的藝術更覺得如此。當代藝術發展時間不算長,在中國才短短二十余年,發展的很不完善很不充裕,該發掘的新人不到位,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我學識膚淺談論當代藝術:當代藝術本是緊跟當代生活,繼承和發展傳統的藝術,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求創新求變;而當代藝術區別傳統藝術也是它求新,求變,求異。
新材料,新媒介,新科技的介入,在材料上已經沒有鑒定范圍,而不是在材料上求變異,只能在本質的思維方式上求突變,求飛躍;然而新思維,新思想最活躍的當屬生于八十年代后的這批藝術憤青,他們生于八十后,成長于九十年代,在二十一世紀求創新求發展,他們對當代藝術革命最徹底,思維創新也最活躍,從小接受現代西方藝術潮流的影響,無固化的傳統束縛,對當代藝術的革命創新最徹底。八十后活躍在中國計算機的普及時期,造就他們對計算機有生俱來使用才能,游刃有余的利用軟件介入到當代藝術——圖片藝術,影像藝術領域;
利用軟件可以處理攝影圖片,抽象藝術的創作,影像的剪輯制作等;造就了當代藝術的新領域——新媒體藝術。八十后活躍在文壇的更為突出,家喻戶曉的寒韓,郭敬明等寫手,網絡的一批寫手都是生于八十后;八十后的一軍突起跟他們的自身努力和不斷的成熟有關,他們被40后50后當成小孩看待,被60后70后認為很幼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看法慢慢改觀,當代藝術主導軍會是八十后,50后60后會被80后取代。一次一位南京當代藝術家郭海平在當代藝術談論的會議上談到了八十年代后的藝術青年和他們年代做了些比較——八十后沒經歷的大風大浪,對藝術的追求不夠沒以前他們執佐,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對當代藝術理解不夠深刻,比較浮躁,主要還提到了藝術學院傳統教育介入當代藝術的不足等;
這難道只是八十后的問題嗎?這個問題不單單在八十后這里討論,提到浮躁是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誰有權利能叫每一位藝術家淡泊名利呢?基本的生活問題和社會問題存在著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不完善的藝術市場制度;而對的當代藝術的是否執佐,也是跟因個人品質因素有聯系,跟時代無關;藝術來自生活,我想當代藝術也一樣需要從生活中尋找;
至于藝術學院對當代藝術介入的不足嘛,這是中國教育現實的問題,學院只是提供了一個交流空間,根本的學習還是跟自身有關。側看中國現狀的當代藝術群,主創人員集中在60后,50后,甚至是40后的;他們大多經歷過文革,接受的美術教育也是傳統保守的寫實主義,一部分受到西方現代思潮的影響轉向當代藝術領域,受傳統思想束縛是比較嚴重,藝術革命不夠徹底,然而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目前正是這批藝術家,主管著中國當代藝術的命脈。
我體會到“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意義,在中國似乎猶為“慢”,我想這跟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思想有關,也是當代藝術最忌諱的,其中當代藝術有一點就是反傳統,然而傳統思想越深,反叛的就越猶豫;當代藝術為什么先誕生在美國?不當當跟經濟實力有關吧?傳統的束縛是很有關系,要革命藝術,在創新上必須反叛,而且要徹底的反叛,連傳統都徹底反叛了那離成功就不遠了。曾經跟首都師大的尚揚老師討論到:一個時代的藝術家的任務是不是創造這個時代的藝術;
他提到50年代應該要有50年代要作的藝術,80年代需要作你們80年代的藝術。我深深感受到藝術不當要創新,必須得跟時代聯系起來;反復前人藝術沒意義,脫離時代同樣沒價值。尚揚老師所作的當代藝術,一直是在藝術中作削減,典型的人文畫類型;這跟他本人的愛好,還有時代的影響有關:85年法國華裔抽象藝術家趙無極來杭州藝專作短期藝術培訓,他的思想影響了這期培訓班學員;趙無極在講課中反復強調“要有自己的個性”,“創造出自已的畫風”,“要尋找繪畫的生命”。
后來都成為在中國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其中包括尚揚;當時信息還沒有現在這么通暢,沒趙的到來就可能沒有中國這批優秀現代藝術家。而現在傳媒信息的發達,整個世界信息是聯系在一起的,八十后不可能有前人為一些藝術資料或信息而煩惱事;這為當代藝術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渠道.而中國當代藝術現在有一個最實質的問題是:八十后能這么容易介入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嗎?
答案是:不容易。誰會為八十后當代藝術捧場和買單呢?八十后大多剛走上工作崗位或還在藝術院校,有創作時間,但沒有資金保障;中國目前好象還沒有為年輕當代藝術家創作提供的資金;而50后60后有為80后提供應有的平臺嗎?我想換個角度拿中國的八十后跟美國的八十后轉換一下位子,就能看出中國當代藝術管理制度上的問題了。中國教育局不是在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口號嗎,而目前受教育的主導軍是不是八十后?
’我只能呼吁:給我們中國八十后跟美國八十后同樣的起點,我們會做的比他們更好;其它領域一樣,當代藝術也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