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滬上舉行的“水墨當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上,“水墨”這一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化身”媒介,被來自不同國家的70余位畫家用來詮釋自己的藝術理念。在他們的作品中,人們甚至可以看到水墨離開宣紙后在木板、人體雕塑、鐵板上的多姿綻放。遺憾的是,這些極具創意的新水墨作品只是“看上去很美”,它們的市場行情略顯平淡,大部分成交價格在10萬元以下。
據悉,在拍賣市場中,水墨畫脫離中國近現代書畫形成獨立專場——“當代書畫”的時間較短。中國嘉德和北京翰海是較早增設這一專場的機構。北京翰海從2004年秋季開始推出“當代書畫”專場,該專場上拍208件,成交率94%,總成交額達到2066.9萬元;2005年秋季推出的“中國當代名家繪畫及四屏”總成交額更是達到了4205.96萬元,成交率89%,上拍258件。
中國嘉德在2005年春季推出“當代書畫”專場,成交總額1963.9萬元,94件上拍,成交率100%;秋季108件上拍,成交率94%,成交總額2912.5萬元。到2008年,中國嘉德春秋兩季“當代書畫”專場的成交總額超過5000萬元,比2005年上漲25%。
然而,仔細探究便可發現,拉動這一板塊成長的幾乎都是在繼承傳統國畫精髓基礎上又能夠有不同面貌的水墨作品。例如范曾、王明明、何家英、史國良等的作品,它們有相對固定的本土藏家,成交勢頭良好,價格也是按照單位平方尺計算的。被稱為“當代書畫”板塊“指標股”之一的王明明的作品售價大多突破了百萬元關口。行家評價他的水墨畫是“舊卷冊里新情愫”——雖然在筆墨情致、精神溝通上深下工夫、化陳為新,所描繪的卻都是“西園雅集”、“東坡夜游”、“洛神賦卷”、“溪山興會”之類的舊典故實,且又以傳統中國畫的舊有卷冊形式為依托。
目前他的水墨作品總成交金額已突破1.2億元,其中最貴的當屬2006年中安太平拍賣公司春季拍出的《深山探險》,成交價為418萬元。相比之下,那些在筆墨語系和媒材上大膽創意、具有當代觀念的新水墨作品在市場上只是配角,它們的成交價格基本在10萬元以下徘徊不前,最高價也沒有突破60萬元。
以參加本次新水墨大展“粉墨”子展覽的《牧馬圖》、《唐人秋色》為例,它們遠看像是繪有圖畫的女體雕塑,近看其實是一幅水墨畫被裹在了雕塑上。水墨畫擁有如此獨特的造型可謂少見,但目前這兩件作品尚未有機會進入拍賣場,而它們的作者——女畫家彭薇的其他水墨作品成交價大多在1萬至10萬元之間,最低成交價甚至僅為4400元。參加本次水墨展的畫家張羽,是上世紀90年代實驗水墨的核心人物和主要創導者之一。拋棄畫筆的張羽,直接用手指作畫,以指印坑跡為“圖”的新鮮創意,令他的作品獲得了相對較高的叫價——在10萬至30萬元之間,但成交率仍然有限。
“平穩中潛伏機會。”中國嘉德中國書畫部高級經理賈云濤這樣形容水墨畫近年來在市場上的整體走勢。他表示,大部分新水墨作品比較特立獨行,它們重學術意義、不迎合商業選擇,因而上拍基數小,較少會有炒家介入。再加上入拍時間短,尚未建立價格評判基礎,藏家選擇時也相對謹慎。不過,隨著新水墨畫開始受到韓國、日本、歐美藏家的關注,一旦海外收藏、中介機構跟進,它們的行情肯定不會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