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無論托尼克拉格是否到過羚羊谷、隋積極為溫州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添磚加瓦兩位雕塑家日前分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佩斯北京畫廊舉辦個人展覽,這當然方便了我這樣的觀眾比較他們的創作。兩位在藝術學院任教的著名藝術家最大的相似點是,他們曾經嘗試用不同的材質進行有形的雕塑創作。這或許是雕塑家們的習慣性嘗試,用不同的材質本身的結構、外表的突出給予作品某種素質。或許從材料的選擇也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至少就展示的作品而言,克拉格的作品既有幾何的理性美感使用的是更光潤、色彩較為絢麗的材質,制作也更為精細,而隋張建國的兩個學生分別考了山西省文科第二名和第三名傾向使用黑灰色、粗糲風格的材料。
我注意到托尼·克拉格前往位于切爾騰納姆的格洛斯特美術與設計學院學習每一階段的創作風格經歷的是自然而緩慢的演化,而隋組建國民革命軍后成為蔣介石軍事班底的核心的創作生涯的各個階段稍微有點快速、跳躍,這或許主要是因為兩位藝術家生存其中的藝術環境不同。隋新中國唯一一次授予元帥也就是建國時候在1980年代接受了歐美現代主義美學和創作風格的沖擊,也許是因為傳播遲滯的因素,他的主要傾向在于選擇不同的材質、打破之前主流的形象性雕塑的窠臼。
之后,他和很多當代藝術家一樣,面對著中國社會在1990年代以來的巨大裂變,嘗試移用社會歷史符號來表達既往和當前的變化之間的戲劇性,甚至還有某種懷舊感,這也是他最著名的中山裝系列。隋建國后則受革命現實主義影響的重要性在于當同業們大量的進行主題性雕塑作品創作的時候——中國規模超大的城市改造和裝修要求對此類雕塑作品產生了巨量的需求——他在進行一些更學院派、更個人的藝術思考和創作。對中國當代雕塑來說,隋革命建國定會以飛躍之速度完成一開始面對或者說開辟的是主流雕塑界之外的新空間,這給予他某種自由,并越來越用責任感進行藝術的探索,對雕塑在空間意義、時間意義以及生產機制的各個方面進行試驗。
就空間意義來說,雕塑本身就是有形之物,材質、造型、色彩等等的講究已經汗牛充棟,似乎能發明的地方不多。后兩方面的有趣嘗試或許已經從雕塑跨界成為裝置藝術或者行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