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06年11月24日,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第一陣營中的中貿圣佳、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華辰四大拍賣公司,秋季大型拍賣會陸續收槌。這四大公司的經營,涵蓋了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當代書畫;瓷器、玉器、銅器、雜項;
油畫、雕塑、近現代藝術品;郵票、錢幣;古籍善本、碑帖拓片等項目,足以反映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全面情況。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走勢,是受成交總額和價格這兩個坐標的運行軌跡左右的。因為文物藝術品是一種不能再生、且文化和科技含量極高的特殊商品,所以只要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它就只能增值,很難落價。大家普遍認為2003年到2005年春季是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第二個高潮期。從2005年秋季,轉入平穩發展期,各個拍賣公司也都適時調節減少了拍品的市場投入量,成交額就減少了。
如2006年四大公司市場投放量為11789件,比2005年減少了11.6%,成交總額249687萬元,也減少了26.7%。所以我們認為,2006年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沒有崩盤,更不是低谷,而是平穩發展年。2006年古代書畫穩步增長,四大公司共成交998件,從數量上看僅占成交總數的8.5%但是成交額卻占成交總額的21.3%。
可見它在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中舉足輕重。中貿圣佳秋季拍賣會的古代書畫冊頁專場,42件拍品成交率100%,這是一個在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久違了的完美業績,按照國際慣例,給主槌的拍賣師賀立斌先生戴上了一副白手套。瓷器、玉器門類缺少精品,徘徊不前。2006年中國嘉德公司春季拍賣會上,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以5280萬元成交,創造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此一件拍品的成交額,占中國嘉德公司整個“瓷器工藝品翡翠鉆飾”專場139件拍品成交總額的52.6%,其精品的作用顯而易見。
但瓷器、玉器、雜項等門類的精品,在中國大陸貨源日漸匱乏。回想大陸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興起之初的幾年,還能從民間或者是經營過文物的國營企業,征集到明清官窯以及較珍貴的玉器、家具、文玩等。現經多年的拍賣已經告罄,而收藏家從拍賣市場購進后又極為惜售,市場不能形成良性循環。由于受運輸安全、進出口手續、金融政策、信譽等限制,海外征集短時間內較難有大的作為。
油畫、當代中國書畫市場堪憂。由于這兩個門類價格躥升過高過快,眾多拍賣公司蜂擁而上舉辦拍賣會,創作者大量提供作品,收藏家大量提供藏品,畫廊大量清倉出貨,把市場搞淤了。2006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華辰共成交中國油畫885件,趨勢卻是逐級下滑——春季成交600件,秋季僅成交285件。中國當代書畫,2005年秋季四個公司成交額8656.1萬元;
2006年春拍下降了538.6萬元;2006年秋拍比春拍又下降了1876.1萬元。對于當代中國書畫和油畫,我們認為還是應該按照國際市場模式,先進入第一市場,藝術家與畫廊簽訂合同,藝術家只進行創作,由畫廊負責宣傳包裝銷售,經過一段時間的冶煉沉淀,再進入第二市場,即藝術品拍賣市場,這樣對于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