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創作的黑白家庭照,畫中的人物面部表情尷尬、茫然。如電線般的細紅線聯系著人物,許多人物的臉上都留有瑕疵或閃光燈影,這是一種他使用了多年的表現形式,像某種痕跡。向京的雕塑作品是青年人當下生活的真實寫照。岳敏君在畫布上的一個個有夸張意味的“自我傻笑形象”的塑造,作為他創作中鮮明的形象和風格特征在中國當代藝術界里占有獨特的位置。這一位置不僅是一個“自我形象”放大的位置,同時也清晰地顯示出某種市場化的商標性的特征。在岳敏君的藝術中,“自我形象”放大變成了一種市場策略。
在這里,“自我形象”也就不僅僅是文化上的指涉物,而且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最重要的鮮活因素。這是理解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通道,岳敏君的藝術正好站在了這個通道口上。當這些以前一直被稱之為“江湖流派”的當代藝術作品,出現在學院派的最高殿堂——中國美術館的時候,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了:中國的當代藝術終于完成了從國外的學術認可到國內的學術認可這一過程,就像早先的批評家們預言的那樣。對于公眾的意義,就好像是崔健終于進了春晚,你也很難講這是崔健的勝利還是春晚的勝利,只是這一天終于來了,靜悄悄地來了。
作為出現在中國美術館的重量級展覽,“面向現實:中國當代藝術選展”選擇了近年來活躍在當代國際藝術舞臺上的一批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是近年的新作。作品涵蓋了繪畫、雕塑、攝影、錄像和裝置等類型,旨在突出現實主義這一傳統在文化藝術中的展開。展覽展出了張曉剛、方力鈞、劉小東、岳敏君、劉慶和等人的繪畫。在這些作品中,他們的個性風格十分鮮明,也因他們在國際舞臺上的經常活動而得到普遍的注目;
展覽也展出了汪建偉、曾浩等人的雕塑和裝置,他們的作品以材料的實驗和空間的效果凸顯出藝術家對現實的體驗與感受;同時,展覽還展出了廖曉春、宋冬、宋濤等人的攝影和錄像作品,以及更為年輕一代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充滿著年輕一代活躍的藝術想象力以及吸收動漫美學的藝術語言,顯示出了他們再現現實的各種可能性的技術手段。與近年來在其他展館的當代藝術展有所區別的是,中國美術館的分量決定了這是一個嚴肅討論中國當代藝術本土傳統和現實淵源的學術展覽。反映現實一直是整個中國藝術史的主流,對現實的意義闡述和變革就是一部美學的歷史,而這部美學的歷史恰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這次展覽聚集于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土壤上孕育并在新的文化條件下發展起來的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是中國文化環境支持藝術探索與創造的體現。在發展的過程中,它與國際藝術多有交流,但其中許多藝術家通過長時間的探索,已形成了自身的創造。在今天的中國,存在著不同流派風格的藝術創造,這種充滿生機的藝術情勢是中國當代社會生機勃勃的反映,為人們理解多樣化的藝術形式提供了新的視角。
面向現實就是面對當代中國人的生存狀態,生存感受,生存體驗和文化環境的發現與表現,藝術家才可能具有一份真正、真實和真誠的當代精神特質與文化品格去承擔當代。盡管當代藝術和藝術的當代性,是個復雜、多義、寬泛的概念,但面對現實的價值取向與美學精神,從來是藝術家獲以當代藝術和藝術當代性不可輕視和忽略的根本起點。面向現實,不僅僅是一種姿態和行為,更重要的在于它是藝術家高度自覺的對于當代藝術精神指向的責任選擇。
面對現實也不僅僅是某種對自我方式的簡單固守,而是一種立足于當代文化創新使命感的守望與堅持,創造與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