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文、史、哲等傳統學科來講,毫無疑問,藝術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藝術學作為一門正式學科出現,直到19世紀末才逐漸形成。盡管中外歷史上早就有大量的藝術理論,各門類藝術也都有極其豐富的理論成果,但是,由于歷史和時代的局限,始終未能形成一門現代意義上的藝術學學科體系。藝術學作為一門現代意義上的正式學科距今僅僅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因此,藝術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幼稚與薄弱,就不難理解了。長期以來,在學科界定時,我國一直沒有將藝術作為一個門類,而是將藝術學作為一級學科放在“文學”門類之下。在1997年國家教委與國務院學位辦進行學科目錄調整時,又在作為一級學科的藝術學下面,設立了8個二級學科,包括:藝術學、音樂學、美術學、電影學、舞蹈學、戲劇戲曲學、廣播電視藝術學、設計藝術學。
這次學科目錄調整,簡化了學科分類,加強了學術規范,應當說是卓有成效的。但是,這次目錄調整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在一級學科藝術學下面又有了一個二級學科藝術學。于是,便形成了學科目錄中兩個藝術學并存的局面,造成了概念上的混淆和運用中的混亂,甚至對于我國藝術教育的教學與科研都造成了直接的影響。顯然,解決以上問題的最佳方案,就是將一級學科藝術學盡快升格為藝術門類,與文學并列,如同我國既有主管文學的中國作家協會,也有主管藝術的中國文聯一樣。我們之所以強烈呼吁將藝術升格為一個學科門類,除了解決上述由于設置兩級藝術學造成的混亂之外,還有以下重要理由:第一,盡快設立藝術門類,是教育實現“三個面向”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鄧小平同志講過,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從世界發達國家來看,藝術都是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如美國許多大學都可以授予學生藝術學士、藝術碩士和藝術博士,而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所有藝術類學生卻只能被授予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和文學博士。
曾經有一位陶藝專家抱怨,他的研究生并不需要研究文學,但也只能被授予文學碩士學位。第二,盡快設立藝術門類,是藝術學科建設的需要。我們之所以說是藝術門類,而不是藝術學門類,是因為藝術體系龐雜,一方面包含理論層面或學術層面的學科,另一方面也包含更大數量實踐層面或應用層面的學科,諸如國畫、油畫、雕塑、聲樂、器樂、舞蹈、表演藝術等等。這個特點是藝術門類特有的情況,與其他學科有根本區別。
再加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藝術教育已經突破了過去只有專業藝術院校的局限,不少綜合大學和師范大學甚至一些理工農醫大學也紛紛成立了藝術院系,形成了專業藝術院校和綜合大學藝術院校相互并存的復雜局面,極需理順學科關系,規范藝術創作與藝術研究、藝術實踐與藝術理論的學科體系。
第三,盡快設立藝術門類,是藝術人才培養的需要。近10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藝術門類的考生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和前年,全國藝術類考生數量均達100萬人以上,僅山東省藝術類考生就高達十多萬人,充分體現出考生的愿望和社會的需求。可以毫不夸張地講,全國藝術類考生比起文學類考生來,至少要多出10倍。
據報載,2006年首都師范大學報名考生中,幾乎有一半選報該校美術學院或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每年只招幾百人,但報名考生均在萬人以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說明社會對于藝術類人才的需求大。第四,盡快設立藝術門類,更是適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的繁榮反映出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展標志著人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當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迫切愿望。
還有一點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全球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成為世界發達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近年來出口產品中影視音像產品名列前茅;英國音樂產品出口已經超過了鋼鐵產品;日本動漫產業年產值已超過一兆億日元,成為日本排名第六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對于我國來講,近年來,黨和政府也大力提倡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諸如動漫、影視、游戲軟件、音像制品、舞臺藝術、美術作品等等,都會在未來成為我國國民生產中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文化創意產業幾乎涉及到藝術中各個具體種類,包括影視、音樂、舞蹈、戲劇、藝術設計等等。
因此,盡快設立藝術門類,規范和理順藝術類學科,既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國物質文明建設的需要;既是促進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也是促進我國經濟建設向創新型產業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