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全國各地畫院由于隸屬關系不同,缺乏全國畫院一盤棋的觀念,致使團隊意識不強。多數畫院自為體系,自給自足;個別畫院還互為排斥,互不相容。有的畫院即便交往也多限于你來我往的常規性互展互訪。能夠提升畫院整體形象、具有學術標高的活動太少,目前形成制度的“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僅兩年舉辦一次。除此之外,其他活動或因聯動范圍不夠,或因策劃主題不新,或因宣傳力度不大,難以在全國形成全面輻射。如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寬廣的胸襟去凝聚全國畫院的各種資源優勢,構建全國畫院多元化的創作學術環境,從而促進畫院事業的健康發展,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進入新世紀以來,美術界逐步形成了多元互補的創作格局,呈現出互相激發、相互促進的藝術創作和學術探討的新氣象。轉型期的社會對文化的需求已不滿足于單一、缺少親和力的官方壟斷行為,一些影響深遠的展事交流活動也不完全是靠發號施令所能奏效的。去年10月,北京畫院、上海中國畫院聯手舉辦“時代華章”建院50年藝術成就展,展覽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最早成立的兩大畫院50年來薪火相傳、以畫言志的心路歷程,給人留下無限的思考和遐想。
它無疑是中國畫院歷史上一個繼往開來的里程碑,它所具有的一種典范意義,巳遠遠超出了展覽本身和兩院自身,不僅呈現和詮釋了50年來新中國畫院的藝術成果,回應了社會種種質疑,而且堅定了畫院作為國家文化藝術建設主力軍的信念,給全國畫院激勵和啟迪。
這成功的范例,我認為首先是建立在為新時期畫院發展勵精圖治、再創輝煌的共識基礎之上,其次很重要的一點是雙方主動形成學術聯動。也是在去年,福建省畫院適逢成立25周年,思考如何把院慶活動搞得更有新意,讓兄弟畫院畫家共同參與其中,產生一定的學術影響和實際價值。為此,福建省畫院研究決定牽頭主辦“全國畫院國畫名家扇面藝術邀請展”,邀請了范迪安為學術總顧問、陳履生為學術主持,全國38個國辦畫院的99位受邀畫家參展。
展覽同時召開了“當代中國畫發展的新機遇”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就扇面藝術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中國畫的發展與挑戰等課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這次活動使全國畫院團隊形成了整體互動,畫家之間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外地類似的全國性學術聯動活動還有深圳畫院策劃組織的“都市水墨”雙年展等,同樣具有示范作用。這說明了只要精心策劃、用心實施,開展高質量且具導向意義的學術活動,在全國范圍內聯絡畫院同道,從而在全國美術界確立主體形象并凸顯學術優勢是可行的。說它可行,也因為它真實地反映了全體畫院同仁的基本共識和共同愿望。
當前的社會大環境為全國畫院和諧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和各種可能,畫院工作應尋求新的切入點,開創性地聯合開展各種學術活動,謀求良性發展,在實際工作中占據主動并取得主導權。我認為可在三個方面做足文章:一是要立足整體發展。面對社會上對畫院發出的種種非議和質疑,我們要反思畫院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居安思危,不辱使命,以一種憂患意識來加倍珍惜社會提供的展示舞臺。
二是要做大做強自身品牌。目前,全國省級以上畫院30余家,歷史最長的已有50年,短的也在20年上下,各自有不同的辦院經歷,形成了不可替代的辦院特色和學術品質。因此,各地畫院盡可發揮特長、突出特色,多開展實質性的創作研究學術聯動活動。像北京、上海兩大畫院50年作品聯展,同時帶出了全國畫院轉型期的新一輪思考,顯示出了主流文化自覺強強聯合的綜合實力。嶺南畫院主辦的“全國畫院院長論壇”,也反映出了這種思維走向。
三是要謀求團結和諧的氛圍。全國畫院這樣一個群體,應強化“大畫院”觀念,設立相關聯絡機構,健全有效學術網絡,研究解決畫院共性問題,共同維護畫院聲譽;同時要廣泛聯絡全國畫院同仁,廣開思路,獻策出力,用宏觀戰略的眼光來指導和實現和諧畫院的發展目標。在這方面,美協系統以及有關主流媒體聯手打造全國性、區域性學術活動,在繁榮書畫藝術方面卓有成效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為實現畫院聯動,建議全國畫院建立相關的學術指導機構,以利于整合力量,宏觀指導,開展有高度、有聲勢的學術聯動活動;全國各片區畫院成立松散式的聯絡組織,便于加強區域內畫院的協調、聯誼及合作;全國各兄弟畫院建立官方網站,進行相互鏈接,優化現代資訊手段。實踐證明,開展具有學術主題又有學術高度的全國畫院聯動活動意義大、影響廣,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輪流坐莊、或自由組合、或上級畫院引領、或一家牽頭主辦,通過辦展覽、搞研討、抓寫生、促創作,激發畫院活力,激活畫家思維,整合有限資源,打造獨特亮點,使全國畫院形成既平等包容、真誠合作,又和而不同、優勢互顯的良性互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