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08上海藝術博覽會、當代藝術展和上海雙年展這三大展覽將第一次同時在申城開展。大批海內外頂級畫廊、藝術家和收藏家參與其中,上海藝術品展覽的國際化含量和品質將有一個新的累積與提升。據上海藝術博覽會組委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顧之驊介紹,本屆上海藝術博覽會的全部展示面積達到了2.4萬平方米,成為歷屆之最,不僅繼續領先亞洲各大藝術博覽會,同時也已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藝術博覽會之一。
本屆上海藝博會將有來自德國、意大利、瑞士、美國等20個國家的140多家優秀畫廊前來參展,參展國家的數量創下歷屆之最。其中,泰國、捷克、巴拿馬是首次前來參展的國家。考慮到近年來,拉丁美洲藝術品的價格在國際藝術市場中漲幅驚人,屢創新高,并且得到了中國收藏家的密切關注,所以今年特設了“拉丁美洲藝術專區”,該專區由秘魯、巴拿馬等12家來自世界各地,以經營當代拉丁美洲藝術品的畫廊組成。
經營的作品不僅具有濃郁的拉美風情,而且在種類上也比較豐富,有油畫、雕塑、裝飾等等。作為上海藝術博覽會系列展的當代藝術展也有眾多國際畫廊參加。“2005年藝博會的成交量是5200萬,2006年上升為6000萬,到了2007年則增加到6700萬。在北京,當代藝術作品賣得比較火,但是上海市場還是比較接受寫實類作品,像油畫、小型雕塑,買家大多是為了家居裝飾,價格都選在萬元左右。前幾年,一些亞洲國家的作品如韓國的雕塑品,日本的攝影作品,由于同屬于東方文化,理念比較相通,所以賣得不錯。
這次引入更多國家的作品,也是對上海市場的一種培育,希望在審美上更國際化。”上海藝術博覽會組委會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不單單是大型的藝術博覽會呈現國際化的趨勢,很多日常的展覽也是如此。上海美術館的館長張晴就表示,從上海美術館來看,一年的展覽,可能一半是來自外國的,這個現象一方面看出來中外的美術交流在不斷豐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上海市民非常需要來自國際當代藝術界最快最新的信息。
每年的展覽50%或以上來自國外,是否表明了上海展覽的國際化地位呢?對此,著名策展人馬琳并不完全認同,她覺得除了展覽的數量外,上海的展覽要做到國際化最重要的是在策展的理念、策展的方式上下工夫。“在國外,策展團隊可以直接決定入選的作品。但是在國內,策展團隊只能推薦作品,決定權在學術委員會,這樣一來會導致一些新銳作品流失。
不過,現在像一些大型的展覽都會采用中外策展人團隊,可以在工作中學習一些國外策展的理念。”馬琳說道。另一方面,即使是中國的展覽,如果展品具有國際水準,那也是展覽國際化的一部分,這就要求中國的藝術家能登上國際舞臺,但是目前中國的相關機制還不完善。
洛杉磯翰墨畫廊的策展人詹姆斯先生就拿荷蘭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時候,購買荷蘭藝術家的作品是直接支付費用給藝術家本人,結果因為藝術品質量沒有提高,所以國際上對荷蘭藝術品并沒有什么認可。后來,改成了出口荷蘭的藝術品到其他的國家去展覽,不再讓藝術家直接面對市場。于是,荷蘭藝術品的策展人成了過濾器,荷蘭藝術品的質量在這幾年也有了大的提高。而上海目前的情況與荷蘭以前相類似,很多作品并不是通過一線畫廊的推薦到國外參展,而是通過拍賣行,甚至藝術家直接面對市場,從海外的經驗來看,這樣一來藝術家并不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過程,他們需要的是和畫廊一起成長,而不是完全把藝術品當商品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