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東西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實用;再把這個東西的形式提煉出來,就能審美了。提煉形式也是創(chuàng)造,是對第一個創(chuàng)造的超越和象征。前者為了物質的滿足,后者為了精神的愉悅。美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反映。時代、民族不同,以及人的思想、意識、情緒和知識生活經驗等的不同,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反映也是千差萬別的。人的主觀情感、意識與對象結合起來,達到主客觀在“意識形態(tài)”即情感思想上的同一,才能產生美。
美感問題屬于心理科學范圍,是審美心理學所專門研究的課題。西方美學家認為美是美感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這個過程有一個中介,就是主觀的審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從審美心理研究,藝術作為表現(xiàn),并不在于題材”。因此,物質對象的形式結構與主題心理情感結構的對應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審美心理會“建立新感性”。這也是從人類學本體論來說的。審美既是個體、感性、沒有社會功利的,但它又是社會、理性、具有欲望功利的。
情欲的人化就是指“人們的情感雖然是感性的,個體的,有生物根源和審理基礎的,但其中積淀了理性的東西,有著豐富的社會歷史的內容”。“性欲成為愛情,自然的關系成為人的關系,自然感官成為審美的感官,人的情欲成為美的情感”。因此,美感具有矛盾的二重性。從審美過程和結構看,審美具有準備階段,就是從審美態(tài)度進入審美經驗。而審美注意是其中的過度,它把審美態(tài)度具體化并能發(fā)展其他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的深入結構。審美的實現(xiàn)階段,就是產生美感的階段,也就是康德所說的“審美判斷”階段。
這是一個積極的心理活動過程,其中包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種因素的交錯融合。它是一種主動的活動,是人心理功能因素自由活動的結果。這個過程中的審美感知很重要,它既有動物性生理快適的機制,同時又是多種心理功能相綜合協(xié)同運動的結果。它包含理解這個復雜綜合的過程。審美經驗的積累形成審美趣味,就到了成果階段,達到了審美愉快的目的。從審美形態(tài)看,美感可以有優(yōu)美、崇高美、悲劇美和戲劇美。
美感首先是悅耳悅目,這里耳目不只是認知而是享受,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悅。美屬于哲學范疇,研究的是美的本質問題,而美感則屬于心理學范疇,研究的是審美心理的問題。但是它們都可以從哲學的高度,從人類學本體論出發(fā),用“自然的人化”觀念來探討,于是,歸根到底關于美與美感到底是什么的問題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來解釋。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與美感的出發(fā)點,又是美與美感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