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銀川市美術館、藝術史公園等等項目在內的“黃河藝匯”項目效果圖。5月17日位于中國西北地區的“黃河藝匯”正式在香港藝博會現場對外宣布其規劃,“黃河藝匯”項目投資17億6000萬元人民幣。“黃河藝匯”項目乃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的“華夏河圖”項目的子項目之一,占地面積為80公頃。
該項目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境內,其主要項目銀川市美術館、藝術史公園、雕塑公園及藝術家村將于2014年落成。據了解該項目完成后將成為中國西北地區最大以及最重要的文化藝術設施。呂澎是該項目最早的策劃人,也是項目董事。在如此一個貧困地區建設一個美術館且投資如此巨大,還是讓人十分吃驚。做美術館不是比投資數目的大小,不是比建筑規模大小,而是比誰對藝術更理解,更尊重。
做美術館不是不需要錢,但是運營資金比建筑資金更重要,這樣才能使美術館獲得持久的活力和學術的影響力。沒有學術影響力的美術館無疑是浪費,要美術館自己賺錢養活自己無疑是逼美術館去自殺。敦煌的形成持續了幾百年的過程。我們當代的美術館計劃有多少在沒有形成之前就已經爛尾了呢。當然絕對不會像敦煌那樣被后人瞻仰,研究。如果一定要比誰的錢多,誰的面子大,那么國內民營美術館有的已經達到每平方米5000元的穩定年度預算。
有沒有哪家企業和政府愿意超過這個數字的?歐洲比較好的當代美術館的預算可以是每平方米50000元。美國的一些美術館的預算可能更高。好的美術館不僅需要穩定的資金預算,而且在內容運營上會盡可能爭取提高藝術的質量和自由。不看美術館的大小,只要把年度預算除以展廳平方米,就可以知道這個美術館運營的經濟實力是怎樣的。
在目前中國,年度預算達到每平方米5000元以上的,就可以做出比較好的展覽,除非策劃團隊本身的專業理解力不行。關鍵不在于創立時的勢頭有多大,而是在于持續、再持續。我很好奇的是,中國的巨大美術館愛好者們的計劃中是否也包含了巨大的運營預算呢?數字不是決定性因素,“85時期”沒有錢也創造了歷史,但是在今天數字可以包含對藝術的理解和尊重。提出一個美術館的計劃,主要不是他的建筑計劃和投入建筑的資金,而是它的藝術定位,其次是它的運營資金的機制,最后才是它的建筑計劃。
美術館應該尋找新的運營模式是沒錯的。但是前提是以提高項目質量為目的。如果美術館不生產新的觀念,不推動創作的發展,要它作甚?美術館當然可以營利,但是盈利不能分紅,盈利的錢必須回到美術館的項目運作本身。完全靠盈利的錢來養活自己,會大大限制藝術項目的質量,也會大大降低美術館作為藝術機構的影響力。分紅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運營,美術館的運營不可能是以營利為目的。美術館是公益性質的機構,有另外一套效益評估系統。
但是,美術館從觀眾那里獲得的錢是不穩定的。門票和畫冊、藝術衍生品、咖啡、飯店等可以作為一種收入,但這些收入遠遠不夠,也不穩定。問題是如何建立一個穩定的機制以保證美術館能夠進行持續性的、有質量的、獨立的項目運營。
國家或企業的贊助應該成為美術館運營的穩定資金來源。所以國家的相關法規和政策也要多多改善才能有利于文化的發展。國家可以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美國的美術館雖然可以賣作品,但是需要辦理的法律程序多到令人發狂的地步,所以很多美術館即使心里很想賣作品,也寧可不去做這些手續。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美術館賣出作品的例子并不多,不是因為他們不窮,而是實在太麻煩。
有的美術館會拉下臉來出租場地,但是出租場地也不是普遍的現象。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做生意,而是把美術館做成商業,其經濟效益不可能做大,即使賺了一點錢也大大抵消了已經投入的錢的效應,這是一筆賠本的買賣,從純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是極端不劃算的。紙上談兵很重要,所有的戰爭都需要首先把地圖打開才能進行計劃。現在流行以“先開槍、后瞄準”的方式去做美術館,這不是愚蠢的浪費,就是故意騙人。
西方的經驗必須要參照,因為我們不再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里,我們的目的是要超越西方現有的模式,提出更有利于文化發展的途徑。中國特色將會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這需要不同思想的交鋒和討論。用“不跟隨西方”一句話不解決問題,我們要提出具體的、更好的方案。我們應該團結越來越多的真心愿意投身文化建設的各路人們,不管是企業家還是官員,都將對建立有利于文化發展的制度改革做出實實在在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