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晶瑩滋潤,素有假玉器之美稱,因而遠近聞名,并大量出口歐洲。18世紀以前,歐洲還不會制造瓷器,所以中國瓷器,特別是昌南鎮(zhèn)的精美瓷器很受歡迎。在歐洲,昌南鎮(zhèn)瓷器是十分珍愛的貴重物品,人們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zhèn)瓷器為榮,這樣,歐洲人就把“昌南”作為“瓷器”和生產瓷器的“中國”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把“昌南”的本意忘卻了,只記住它是“瓷器”和“中國”。
到了宋朝的景德年間,宋真宗皇帝十分賞識昌南鎮(zhèn)所產的瓷器,并在此設置官窯,派遣官吏,專門替皇帝燒制各種瓷器,并要求在進貢的瓷器底部寫上“景德年制”四個字。仰韶文化花苞口紅陶細頸瓶,鄭州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藏。高30cm,結構協調勻稱,線型流暢優(yōu)美,體態(tài)神韻豐腴飽滿。在65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能達到如此高超的藝術成就,原因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祖先在當時是帶著對蒼天厚土的敬畏,帶著對豐產女神的前程來創(chuàng)作的。
Nationalsrc="/upfiles/00-00/1349925333_96006.jpg">陶瓷起源與人類起源、城市起源,并稱考古三大任務,意義重大。陶器是人類利用土水火,使之由一種物質改變成為另一種物質的第一個產品,堪稱革命性創(chuàng)舉。
中國陶器始于萬年之前,它的重要遺跡在江西萬年縣和河北徐水縣,八千至六千年前的裴李崗-仰韶-紅山-大汶口-河姆渡文化,已顯文明曙光。馬家窯文化彩陶鳥紋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的新石器文化,以彩陶制作聞名。此壺屬馬家窯文化中最早類型的彩陶,黑彩繪畫,構圖疏朗,看似幾何形的紋飾實為鳥紋的變形,具有較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
布紋陶香薰,戰(zhàn)國時期。觀人者,色觀世者,聞觀道者,微觀己者,靈融會貫通者,匯其氣,合其香,沐其甘,芬其芳。據說是西方的圖騰,香料也只有西方人會享用,可是我們的祖先二千多年前的生活,就擁有了如此優(yōu)雅的情調。在那個戰(zhàn)火紛亂的年代里,有這樣一份質感,你很簡單就可觸到魂靈。唐馬雕塑一改秦漢時期平穩(wěn)古拙的風格,以生動的高昂姿態(tài)著稱。
唐墓中出土的各種陶馬,盡管千姿百態(tài),卻都有頭小、臀圓、體態(tài)均勻、膘肥體壯的特點,是當時西域馬體型的寫照。唐朝人在觀念上將馬看做是外交政策和軍事策略的工具。唐代重馬、愛馬之風很盛,與李唐王朝本身的游牧民族血統(tǒng)有關。李世民將騎馬狩獵視為大丈夫三大樂事之一。唐馬造型比較肥碩,以靜為主,靜中帶動,顯現其內在力量和神韻,這件三彩馬首剛勁有力的線條,體現了大唐氣魄。而巧奪天工的技藝、別具匠心的藝術構思,是巍巍大唐璀璨歷史的直接物證和載體。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是的唐三彩馬。
這是一件唯一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陜西歷史博物館。1959年西安唐墓出土。駱駝造型雄健優(yōu)美,舞俑、樂俑體態(tài)豐滿,形象生動。雖在地下埋葬了1300多年,出土時仍光彩奪目。唐三彩的藝術價值,就是以其準確生動、惟妙惟肖的造型和斑駁淋漓、流暢自然的釉彩打動人心。唐三彩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豐富色彩,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
主要用于隨葬的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