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科學進步在近一百年里飛速的發展,使人類社會的信息流通與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手段,因此,社會需求對教育提出近乎矛盾的雙重要求。一方面,教育應大量和有效的傳授越來越多的,不斷發展并于認識水平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就是造就人才的基礎。另一方面,教育還應找到并標示出判斷事物的標準,使人不會在瞬息萬變的大量信息中暈頭轉向從而迷失個人發展方向和脫離集體??梢赃@樣說,教育即應提供一個復雜的、不斷變動的世界的藍圖,又應提供有助于在這個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針。
針對未來的這種需求,我們的藝術教育僅從適應角度被動的滿足信息世界對教育無止境的需求既不可能也不合適。每個人在學校期間所獲得的知識,實際上已經遠不夠應用。他必須學會這種能力—關系到素質教育,使自己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入和進一步充實最初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不斷變革的世界。在當前的高校學生中有很多人其實是對自己所學習和接觸的專業是迷惑的,甚至是沒有任何興趣的。
這樣的現象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在學習期中對專業的應付和畢業后對社會工作的不適應,從而出現大量畢業生爭搶一個于其專業毫不相干的職位。因此為了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教育當然包括藝術教育應圍繞四種基本學習內容來安排。作為未來教育的四個支柱,這四種學習將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知識支柱:一、學會認知,既獲取理解的手段和哪個我知識的能力。二、學會做事,從資格機制概念轉變為能力概念,使自己能夠對所處環境產生影響,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學會共同生活,以便與他人共同參加所有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進行有效的合作與發現他人長處。四、學會生存,這是所有學習的根本目的和主要表現形式。但是現在幾乎所有的正規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進行認知教育,較少的進行針對學生的做事,合作,包括今后的社會生存等教育從教和學的角度來說,這種素質教育的根本和能否提高藝術教育質量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社會能力和業務能力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一些教師固守于教材的書面理論傳授,將一種單調的教學體系灌輸給所有的學生,缺乏自身的發展與完善,所以素質教育中的教師主導作用應如何發揮是學生素質培養的關鍵之關鍵。
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要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只有通過人的個性化、社會化的整體進步才能奏效。因此,加強素質教育、重視貫通型人才的培養應成為高校教師藝術教育觀念轉變的重要內涵。素質教育不能僅僅限于教育系統,它是個全民性的問題,但是當前的社會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財政對教育和文化投資的冷漠,使教育工作者面臨著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困境。在物質和金錢的導向下,一部分教師及高校不的不向市場靠攏,藝術和教育的內涵和社會功能就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
以金錢和物質價值來衡量一切,著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普遍現象,偏離藝術教育的宗旨,追求立竿見影的眼前利益,是農耕文化意識體現。高校的藝術素質教育,應該以追求藝術技巧和藝術觀念為其終極目的,而不僅僅只把高校作為傳授技術或者手藝的場所。當代中國社會處于一個體制轉型的時代,在體制轉型的初級階段,藝術教育,素質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個重新闡述與革新的問題,如何面對和如何適應這種影響教育發展的現狀,從跟本上牽制著當代藝術教育的發展。
隨著社會體制的轉型和發展變化,教育的實質越來越趨向物質化和商品化,如今的藝術專業畢業生分配也進入了一個帶有商業色彩的人才市場。而這個人才市場又是極不健全的,相當一部分計劃經濟體制的企事業單位在選擇畢業生的時候,其人情價值往往高于人才價值。因此使得一些教育的本質和學生的學習方向發生偏離。一方面在素質教育上要求學生對知識能力的強化,和對專業業務的熱情投入。另一方面有面臨學生畢業后擇業時面臨的社會壓力和市場競爭等生存問題。為了迎接這個新世紀的挑戰,必須給教育確定新的目標,必須重視在藝術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問題,必須改變雜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教育現狀和看法問題。
擴大教育的新概念,應該使每個人都能夠被發現、發揮和加強自身的創造能力,也應有利于挖掘出隱藏在每個人身上的潛質。這就意味著要充分重視教育的作用,重視素質教育的作用,也就是使人們學會生存,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單純看作是一種手段,而是當作達到某些特定目的的必經之路。在我們思考面向二十一世紀的藝術教育改革的同時,不能不把這種素質教育的目標作為總的前提。素質教育的實質是強調對人的主體意識的建立和張揚,對于高等藝術院校的師生來講這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短完善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面對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面對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以及世界范圍內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各個國家的激烈競爭,高校藝術教育必須要把握從心理上,精神上適應時代的進步和呼喚,才能夠在這個多元、多變、多險的社會大環境里求得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