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級藝術品和奢侈品拍賣市場,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擁有約90%的份額,形成雙寡頭壟斷的格局,并由此獲得了全球高級藝術品和奢侈品的定價權。這一定價權背后的重要籌碼,一是兩大拍賣行“與世界上最富裕的人建立別人所無法建立的紐帶”—蘇富比CFO威廉·舍利丹津津樂道的公司核心資產;另一個是拍賣行開放的競價機制有利于市場篩選出最具價值的投資品,因此它也是奢侈品制造商提升品牌影響力及投資價值的較佳渠道。迄今,卡地亞、蒂芙尼和梵克雅寶等珠寶名牌幾乎所有的最高成交紀錄都是在兩大拍賣行實現的。
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而言,兩大拍賣巨頭更是牢牢掌握了定價權,并在2007年的中國藝術品、尤其是當代藝術品投資熱潮中推波助瀾,將大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推向海外。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000年前后,一批中國優質企業赴海外低價IPO,在海外完成價值發現再返回國內市場的過程。也許,這是“中國資產”的一種宿命。國外拍賣行的運作經驗表明,中國藝術品乃至本土奢侈品牌的興盛,需要具定價權的本土拍賣行的支撐。盡管業界一直頗有爭議,但拍賣行無疑是奢侈品的重要流通渠道,是整個奢侈品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2007年,成分調整后的花旗奢侈品股價指數將蘇富比的名字與四季酒店、蒂芙尼、拉夫·勞倫和Coach等23家奢侈品公司排在了一起。除此以外,2007年年中,全球奢侈品風尚的權威機構《羅伯報告》推出的全球奢侈品指數,以及較早前美林的生活風尚指數均把蘇富比納入其中。第一只藝術品對沖交易基金同樣把蘇富比列為對沖風險的主要公司之一。蘇富比的名字屢屢出現在眾多奢侈品投資基金、指數的成分指標之列,這不能不算是對其奢侈行業屬性的某種肯定。
根據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網站的跟蹤記錄,2006年全球9200場高級藝術品拍賣會中,佳士得和蘇富比舉行了842場。盡管只占到了拍賣場次的9.15%,但兩大拍賣行的高級藝術品拍賣收入之和卻是全球總額的76%。
兩大拍賣行作品的平均成交價高達91805美元,而其他所有拍賣行的平均值僅為7156美元,他們幾乎是高級藝術品拍賣交易中的“霸主”。2006年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的成交額逾75億美元,輕松超過了上世紀最后十年交易量的總額。以現場拍賣的方式,佳士得和蘇富比幾乎控制著全球高級藝術品及奢侈品拍賣市場90%的份額。佳士得和蘇富比已是奢侈品的重要流通渠道。更重要的變化在于,拍賣行的拍品已不完全是“二手貨”。
1986年以前,拍賣行經手的珠寶幾乎都是二次流通的,但其后,由于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開始熱衷于通過拍賣行進行交易,因此從這年開始,蘇富比和佳士得同時開始拍賣各珠寶品牌剛剛上市的新品,其珠寶拍賣成交額迅速增加5倍。截至上世紀末,從單顆的寶石到成套的珠寶首飾,超過1/3在拍賣行流通的珠寶為新品。今天,卡地亞、蒂芙尼和梵克雅寶等珠寶名牌幾乎所有的最高成交紀錄都是由兩大拍賣行實現的。利用拍賣行這個渠道,奢侈品牌珠寶商不僅成功售出商品,迅速回籠了資金,同時也借由拍賣行的高知名度和高曝光率大大提升了各自的品牌影響力。
這也正是拍賣行作為流通渠道優于零售門店的長處之一。更重要的是,由于對市場的壟斷,兩大拍賣行還掌控著具有投資特性的奢侈品的定價權。2000年-2001年間,這兩大拍賣行在美國就因被指控勾結操縱市場價格而上了法庭。也正因這種定價權,一些奢侈品公司也力圖向拍賣行擴展。1999年,LVMH就試圖收購蘇富比,以失敗告終之后,LVMH又斥資約6000萬-1億美元先收購了倫敦的菲利普斯拍賣行,后又將總部在日內瓦的德普瑞和盧森堡拍賣行收入囊中,合并為“菲利普斯、德普瑞和盧森堡拍賣行”,使之成為全球第三大拍賣行。
由于適逢世紀之交藝術品市場的小低潮期,再加上菲利普斯管理混亂,LVMH沒能幫助其在兩大競爭對手遭遇丑聞困境時拓展市場份額,導致菲利普斯面臨著再度重組。2002年,二者分道揚鑣。LVMH由此錯失了介入拍賣業的最佳時機。近幾年拍賣行與奢侈品行業的關聯更加緊密,成為奢侈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并在分享奢侈品行業繁榮的同時日益壯大。
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的蘇富比近五年來股價上揚了331.56%,優于同期納斯達克、道瓊斯和標普500的表現。2007年,盡管受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蘇富比三季度利潤下滑。但從整個行業來看,不管是蘇富比還是佳士得,春秋兩季拍賣高峰時,各自的新聞中心都忙于發布令人咋舌的新紀錄。佳士得2007年上半年的拍賣總額高達3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揚了45%,創下全球藝術品市場有史以來最高的半年總成交金額,358件作品的成交單價逾百萬美元。
蘇富比2007年的年成交總額也逾53.3億美元,較上年的36.6億美元勁增45.63%。2007年兩大行年拍賣成交金額突破百億美元大關。據《金融時報》報道,秋拍兩周中,蘇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三家拍賣行拍出的印象派、現代和當代藝術品成交總額高達17億美元,遠遠超過去年的13億美元,是2005年的兩倍多。
為了進一步增強對藝術品市場流通渠道的控制力,兩大拍賣行還紛紛將觸角向藝術品一級市場—畫廊延伸。2007年2月,佳士得宣布收購在倫敦、蘇黎世及柏林設有展覽場地的著名當代藝術畫廊HaunchofVenison,此舉被視為佳士得開拓非拍賣藝術市場,以及戰后及當代藝術私人市場的重要舉措。2007年11月,HaunchofVenison在紐約的畫廊開幕,預示著佳士得由此進入藝術品交易的初級市場,進一步加強對交易渠道的控制力。
拍賣行渠道和投資價值“過濾器”優勢的顯現以及消費者“盛世藏董”的心態、投資觀念的加強共同支撐著拍賣行火紅的交易紀錄和頗似“坐地起價”的話語權。兩大拍賣行在2007年年初步調一致地將原本收取20%買方傭金的起征點從20萬美元提升至50萬美元,而超過50萬美元的部分則仍維持拍品落槌價12%的傭金比例。
這樣的調整,除了大幅增加拍賣公司的傭金收入之外,也足以彰顯拍賣行對上下游的控制力日益強勢。從佳士得的角度出發,收購畫廊可以充分利用其既有的藝術家和買家資源,拓展私人客戶。與蘇富比之間激烈的競爭擠壓了拍賣行的利潤空間,而大買家們越來越多地流露出對私人交易的偏好。拍賣行的網絡加上畫廊的資源,佳士得不僅大大加強了私人業務的實力,同時也連接了通向藝術品一級市場的渠道。2007年11月,HaunchofVenison在紐約的畫廊開幕,使其在紐約、倫敦、蘇黎世及柏林四地均擁有了場館。
佳士得邁出了由純粹的拍賣行向全球藝術品市場擁有更多話語權的操盤手轉型的重要一步。接下來,其在曼哈頓的中心地區還將開設另一個場館。而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東擴,畫廊負責人表示希望在中國也能建立據點。早在1996、1997年,蘇富比就先后吞并了AndreEmmerich畫廊以及DeitchProjects50%的股份。可惜短短一年之后,前者關門大吉,后者的股份盡數出售。2006年夏,蘇富比再度收購了一家荷蘭畫廊。
佳士得與蘇富比頻頻出手畫廊并不只是簡單的巧合,業界將此視為藝術品市場的重大結構性調整,它不僅使藝術家與中間商之間既有的關系面臨改變,同時也模糊了拍賣行與畫廊之間的界限,預示著整個藝術品市場流通渠道的整合。在發現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價值方面,兩大拍賣行的定價權尤其突出。
諸如張曉剛、岳敏君等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亮相兩大拍賣行并成功出售之后,他們的作品在國內拍賣行從估值到成交額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2006年3月,紐約蘇富比舉行首次亞洲當代藝術品拍賣,張曉剛的“補丁”肖像《血緣系列:同志120號》,被不愿透露姓名的新加坡買家以97.92萬美元競得,比估價高出了2倍多。
這一價格既創下了當天的最高成交價,也成為當時張曉剛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他的另外兩幅作品也以超過4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在此之前,根據雅昌藝術網統計的12大拍賣公司的成交紀錄,張曉剛作品成交額均在百萬元人民幣以下,2006年1月時作品成交前的估值也在30萬元左右。
隨著在蘇富比的成功,同年6月,在北京保利和北京誠軒舉行的兩場拍賣中,張曉剛三幅作品中有兩幅的估值超過了百萬元,他在2005年創作的作品《戴紅領巾的女孩》以385萬元的價格在北京誠軒落槌。在蘇富比的“發掘”之下,張曉剛的作品價格從此晉級百萬元的行列。張曉剛在蘇富比的成功為中國其他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向上突破打開了空間。
2006年,張曉剛作品在佳士得與蘇富比香港和紐約的拍賣價格均呈上升趨勢,在國內拍賣行的成交紀錄也是節節攀升。2006年10月,他的《大家庭系列第15號》以1120755美元的成交價在香港蘇富比再創新高。11月,北京匡時國際舉行的拍賣會上,張曉剛的四件作品以平均477萬元的價格成交,其中創作于1998年的《血緣系列:大家庭》拍出了726萬元的價格。岳敏君的作品在2006年以前也至多以數十萬元的價格成交。
2006年3、4、5三個月,他的六幅作品先后在佳士得與蘇富比拍賣,其中五件作品成交價過百萬,最高達到了511萬元。在6月北京誠軒的拍賣會上,他的《滿天星》和《關系-1》分別以154萬元和220萬元的價格成交。兩大拍賣行對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價值發現和走向世界,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土拍賣行在此過程中的跟隨與被動,足以表明其與兩大國際巨頭在專業能力與運作能力上的較大差距。它們想要擁有中國藝術品定價的話語權,可能還需要經過幾個行業周期的洗禮。
無論如何,拍賣行已稱得上是奢侈品市場的風向標與溫度計。拍賣市場的持續火爆,讓不少投資者對藝術品乃至奢侈品市場的未來走勢頗為擔憂,畢竟藝術品牛市已持續了近6年,印象派和當代作品的拍賣價格以及成交量均已突破了1990年時的峰值,再加上近期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讓人們對市場的未來走勢頗為擔憂。不過,《經濟學人》雜志認為,如今的“藝術品”已經不單單是指凡高、莫奈的畫作,也不僅僅局限于古董、雕塑或是瓷器,郵票、書稿、照片甚至泰迪熊,有人藏有人買,市場的供求關系就此形成,“市場早以突破了原本的單一性”。
上世紀80年代晚期,日本企業巨頭砸下重金收購凡高和倫勃朗等印象派作品,一時洛陽紙貴。而如今的市場,已經不再是一群人所能左右的,參與者眾多,興趣區別各異,而可供挑選的作品也是五花八門。藝術品領域的人士指出,一旦價格走軟,買家和藝術品種類的多樣性都將是市場的緩沖器。
我們根據佳士得的拍賣記錄,選取其中與奢侈品行業聯系最為緊密的藝術品、珠寶、鐘表、汽車等,分析其2007年全年的拍品及拍價,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投資者把握奢侈投資品的趨勢和方向。“波普之星”沃霍爾2004-2006年間連續三年居于全年拍賣成交額榜單的第二位,僅列于畢加索之后。2007年5月,其創作于1956年的作品《撞毀的綠車》落槌價逾7172萬美元,成為本年度佳士得高級藝術品拍賣的狀元。統計顯示,沃霍爾作品價格持續走高,在2006年一年中升值了36%,10年期的上揚幅度更達382%。
沃霍爾登上2007年冠軍寶座,更顯當代藝術品風頭強勁。藝術品市場再次上演風生輪流轉、各流派輪執牛耳的大戲。上世紀80年代,后印象派大行其道,現在,最當紅的則是當代藝術品,19世紀的作品幾乎失去了吸引力。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網站每年都會根據全年拍賣金額給各個藝術家們排定座次,借此反映出整個市場的偏好與趨勢。畢加索、莫迪里阿尼和夏加爾這些大師的名字如同常青樹一般,多年來一直在榜單前列占據著一席之地。
而莫奈、雷諾阿等頂尖的印象派大師,卻隨著市場需求的降溫,逐漸失去了與現代藝術大師比拼的陣地。另一方面,近年來對當代藝術品的狂熱追捧已經使得沃霍爾和里奇特斯坦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不管從年拍賣交易額還是交易量甚至單品的最高價上都開始與大師們分庭抗禮。全球經濟持續增長,新興市場不斷擴張,富裕人士數量攀升合力導演了2007年甚至新千年以來洶涌澎湃的投資熱,而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品無疑是這其中的寵兒,從凡高、莫奈到安迪·沃霍爾和杰克遜·波洛克,從印象派到戰后和當代藝術,各流派、各名家的畫作素來是收藏家和投資家的心頭好,有著“掛在墻上的損益表”的美譽。
梅摩高級藝術品價格指數顯示,過去50年間,美國藝術品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為10.9%,基本追平標準普爾股票價格指數的10.5%,高于債券、短期國債和公司債券。而2001至2005年間,投資藝術品的回報率遠高于股票。2006年,梅摩高級藝術品價格指數上漲了18%,略高于標普500全年16%的漲幅。出自莫奈的名畫《睡蓮》歷史上只交易過三次,1960年有藏家以5萬美元購入,1999年時以2200萬美元轉讓給美國某通訊公司,2002年該公司因財務問題拋售兌現1800萬美元。在這42年里,美國股市下跌超過12%,扣除兩次拍賣的交易手續費用,持有人的損失仍然低于股市等量投資的損失。
這也體現出投資藝術品的另一大優勢—藝術品與股票和房地產的市場景氣循環相關性極低,與債券市場呈負相關關系。尤其在熊市時,藝術品能有效抵御貶值的風險。美林在《2006年全球財富報告》中指出,過去藝術品收藏被視為鑒賞家的專屬嗜好,如今,已逐漸成為一種投資工具。這一趨勢進一步促進了一個大型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形成,不僅昔日藝術大師的稀有作品交易價格屢創新高,一些頗受歡迎的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也頻頻以高價賣出。2006年11月初,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杰克遜·波洛克的名作“1948年第五號”以1.4億美元成交,成為全球最貴的畫作,每平方米的售價約達4667萬美元。
粗略估計,如今藝術品全球市場的年交易額在300億美元左右,規模大約是1990年時的20倍。其中,根據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網站的統計,高級藝術品2006年在拍賣行的成交額達到了6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52%。2006年全球共舉行高級藝術品拍賣9200場,低于2005年的9600場和2000年的15000場。然而,拍賣的作品數量則連續4年呈上升趨勢,逾40萬件,而流拍率也第三年維持在34%左右的水平。畢加索的作品已經連續10年最為搶手,2006年投資者在他的2087件作品拍賣中花費了3.39億美元,比上一年的成交額翻了一倍多。
而進入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前十位的藝術家,他們作品的年交易額最低也達到了5900萬美元,比上一年足足增加了2600萬美元之多。十位藝術家作品的年成交總額更是突破了12.6億美元,不到5000幅作品占據了整個拍賣行高級藝術品交易額的19.4%。在這些動輒數百、千萬美元交易的背后,一支與以往不同的生力軍正在逐漸興起,并且在推高藝術品價格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全球欣欣向榮的資本市場孕育了一大批新的超級富豪,除了原本的實業家外,基金經理、私募基金合伙人也成了拍賣行里的常客。
上世紀80年代,藝術品市場受到了日本房地產財富的推動。當日本房市崩盤后,藝術品市場也坍塌了。而如今,正如《經濟學人》雜志指出的那樣,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百萬富翁,以及迅速躥升為新貴的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經理們,不僅僅買豪宅和游艇享受生活,同樣也熱衷于把他們的財富以一種更藝術的方式掛在墻上。
從巴西到印度,從新興市場到成熟市場,全球的買家都攜真金白銀趕赴著這場藝術品的盛宴。美林《2006年全球財富報告》調查顯示,金磚四國與其他新興市場不但主導著全球的經濟增長,其富有的公民也變得熱衷于藝術品收藏,尤其是足夠反映其文化身份的作品。
為了迎合來自新興市場的需求,原本只在美國和歐洲經營的國際拍賣公司,現在也開始將業務版圖擴大到新興市場。佳士得在全球43個國家設有85間辦事處,其中包括倫敦、紐約、香港、巴黎等14個拍賣中心。佳士得于2007年年初在迪拜成立了辦事處,是首間在中國大陸和中東地區駐有代表的國際拍賣行,亦是全球唯一在印度駐有全職代表的國際拍賣行。
而蘇富比2006年在北京和莫斯科設立了分公司。2007年5月,兩大拍賣行又雙雙開始以盧布標價,敞開懷抱歡迎俄羅斯的億萬富翁們投入藝術品世界。市場推測,下一個目標就是以人民幣計價,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了。除了傳統的個人買家與畫廊之外,藝術品市場里不容忽視的另一股力量來自金融界,許多銀行都將藝術品視為投資級別的資產。德意志銀行收藏了超過5萬幅作品,是全球最大的以公司為單位的藝術品買家,其總值估計超過2億美元。
在英國,僅2005年一年,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共計調動了逾3億美元資金在藝術品市場上運作。而在美國,對沖基金也在藝術品市場上頻繁出手,這其中有基金經理出于個人愛好或投資目的購買,而另有部分則是看好藝術品的升值潛力而將其作為基金配置資產。對沖基金在藝術品市場上的活躍對拍賣行交易的興盛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與相對隱秘的畫廊交易記錄相比,拍賣行更加透明,與金融市場也更具可比性,容易獲得基金經理人的青睞。
如果說基金以藝術品為配置資產是對藝術品投資價值的肯定的話,那么藝術品對沖基金的粉墨登場則是藝術品市場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包括梅摩高級藝術品價格指數、藝術品價格全球指數在內的大約6個藝術品指數。而從最早的英國鐵路養老基金開始,美術基金、藝術家養老金信托和藝術經紀人基金相繼問世,藝術品的投資特性逐步開發。并且對投資人而言以購買基金的形式間接進入藝術品市場,風險小、起點低并且收益期短—這一點在美術投資咨詢公司率先推出的第一只藝術品對沖基金藝術交易基金上體現最為明顯。
根據梅摩高級藝術品價格指數的追蹤,在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交易的畫作,其平均持有時間為28年,最長持有時間超過100年,歷史上單一作品重復交易的最高記錄不超過7次。一般藝術品的投資期限多為10-15年,而于2007年7月1日面市的藝術交易基金則試圖讓藝術品的持有時間縮短到3-6個月,年化回報率卻高達30%。作為一只為期3年的封閉式基金,藝術交易基金最低購買額度為20萬美元,每年除收取2%的管理費外,還基于基金回報情況提取收益的20%。
據基金創始人之一的威廉姆斯介紹,藝術品交易基金已經與10位成名的藝術家簽訂了協議,專門為其創作作品,基金有權利優先購買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預計基金1/3的收益將來自這些活著的藝術家。而余下的收益則來自于一般的藝術品買賣,印象派、后印象派、現代以及當代藝術都會有所涉及,且油畫、素描、水彩和雕塑等多種形式亦包括其中,選擇范圍極為寬泛。
除了藝術品頻繁換手之外,藝術交易基金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用對沖手段化解風險的策略,對沖組合中不僅包括蘇富比和歷峰集團等奢侈品公司,同時也有美國10年期國債甚至俄羅斯債券等性質完全不同的資產,以期熨平藝術品投資的周期性風險。質疑藝術品基金的聲音一直存在,事實上,藝術品市場缺乏透明度,投資者不可能每天從彭博終端里查到畢加索的某幅畫作的最新價格。
現任菲利普斯拍賣行董事總經理的前高盛投資銀行家布魯克·哈澤騰認為,“藝術基金是一個危險的概念。在一個基金中,不同的投資者有不同的投資時限,你如何調和這種沖突呢?”但不管最后的成敗如何,作為藝術品市場的新興金融衍生產品,藝術品對沖基金的出現本身就是個令投資人振奮的消息,藝術品的證券化更深入了一步,投資藝術品的渠道也在增加。然而,藝術品市場的流動性畢竟不能與股票市場同日而語,即使號稱擁有中間商、拍賣行以及關聯博物館三大退出渠道,藝術交易基金究竟是否能實現藝術品短期內如此頻繁的換手率,兩年半之后答案才能揭曉。
一些市場觀察者真正的擔憂在于,藝術品對沖基金的誕生是否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即使藝術品的價格還有上漲空間,但距離峰頂,僅僅只有一步之遙。數據顯示,自1998年開始,全球成交的拍品數量翻了一倍,而同期,成交額卻上升了兩倍。近年來,藝術品價格高企的勢頭更加明顯,從2005年年中至2006年年中的一年里,全球拍賣行14.4萬件拍品實現了59億美元的資金流動。截至2007年6月底的一年時間里,16.5萬件拍品又以破紀錄的90億美元的總金額成交,拍品數量僅增加了14%,成交金額卻上漲了52%。
2007年上半年,全球藝術品價格再度上揚28%。半數藝術品指數顯示,目前的市場價格已經超越了1990年時的峰值。同其他市場類似,藝術品市場也按一定的周期循環,一般6年為一周期。有藝術品市場的專家指出,在經歷了2001年“9·11”事件對各個市場的洗禮之后,2002年藝術品市場開始企穩并出現上升勢頭,至2003年藝術品價格出現井噴似地上漲。
掐指算來,2007年已經是第5個繼續上行的年份,這一波藝術品市場的輝煌與熱鬧還能延續多久?2007年美國次級債危機的爆發以及對整個金融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將人們對藝術品市場未來走勢的擔憂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蘇富比秋拍時印象派和現代藝術作品拍賣專場的成交平平似乎正是某種印證。整場拍賣成交額為2.697億美元,連3.556億美元的最低預期都未達到。凡高在自殺前兩周創作的名作《麥田》,事前最高估值達到3500萬美元,最終沒有吸引到一個買家,莫奈與畢加索也未找到新的買家。
雖然這次拍賣會算不上損失慘重,但在次債危機的陰影之下,引發人們對市場下滑的猜想。另外,這場拍賣也導致蘇富比的股價在隨后兩天之內下挫了35%。即使不是泡沫破裂,這是否也預示著藝術品市場開始降溫?藝術品市場仍以歐美買家為主力,而他們的購買行為多多少少會受到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從而左右市場對蘇富比拍賣行基本面的考量。
而從整個藝術品市場來看,秋拍兩周中,蘇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三家拍賣行拍出的印象派、現代和當代藝術品成交總額仍然高達17億美元,超過2006年的13億美元,是2005年的兩倍多。蘇富比在隨后也創下了自己歷史上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額,僅略低于佳士得前一天拍得的3.25億美元。縱觀2007年,蘇富比和佳士得的全年成交紀錄紛紛刷新。種種跡象顯示,盡管次級債危機的余震會給藝術品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離歐美經濟較遠國家的買家比例持續攀升,以及來自市場需求的內生動力最起碼能讓藝術品市場的2008年實現平穩著陸。
雖然拍賣交易只是藝術品市場的一個出口,并不能全面反映藝術品市場整體走勢,但每季大型拍賣會的成交結果,總是牽動著藝術市場的神經,發揮著類似“后市指南”的作用。《福布斯》根據佳士得多年的拍賣紀錄預測了各個細分市場的未來走勢。很明顯,他們的預計更為樂觀,也符合多數專家的預測。其中,最大的亮點在于,中國當代藝術一馬當先。
就絕對價格而言,中國當代藝術品還無法與上述的國際大家的巨作相媲美,但其快速攀升的勢頭讓全世界都無法視而不見。在2007年佳士得亞洲、伊斯蘭藝術品前10位的榜單上,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占據了三席,由蔡國強在2002年創作的《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在香港舉行的秋拍中更是突破了950萬美元,不僅創下了他本人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更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新紀錄的誕生也令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國際價格迅速重新洗牌。
2007年春拍之后,岳敏君的《處決》、曾梵志的《協和醫院三聯畫》、陳逸飛的《黃河頌》分別以4516.05萬、4256.56萬和4035萬元的成交價位居前三名,而蔡國強的名字當時連前十名都沒有進入,如今一下躍升至首位。
至2005年時,絕大多數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還以十萬計。兩年光景,拍賣的高價紀錄不絕于耳,計量單位已經升至“千萬”計。如果在2000年就能有此先見之明買入,按現時的價格計算,七年來年復合回報率可高達125%。如此吸引人的高回報,也無怪乎不僅是在本土的北京和香港,即使是在紐約和倫敦舉行的中國當代藝術專場拍賣上全世界的買家也是紛至沓來,并且有人稱當代藝術品已經成為中國最熱門、也是最暢銷的“出口商品”。
根據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網站的統計,從2001年至2006年,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攀升了440%之多。2001年時,僅有蔡國強一人以20.7萬美元的年拍賣交易額,位居全球前100位當代藝術家排名的第59位。到2006年,中國當代藝術家占據了榜單上的1/4強。張曉剛以2370萬美元的年拍賣成交額躍升至第2位,在所有類別藝術家的總排名中也由2005年的1446位上升至2006年的38位。可以預見,蔡國強的新紀錄會讓2007年的排名再度發生劇烈變化。
市場需求強勁,作品價格上漲,拍賣次數增加,年拍賣成交額走高,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以數字記錄見證著中國當代藝術品的走俏。與此同時,自2002年開始,香港藝術品拍賣的年成交額和年成交量在全球市場中的比重逐年提升,其中2006年的增長尤其突出。并且從2006年開始,國家分類的抬頭由“香港地區”變為了“中國”,這個細微的變化或許也透露著中國的藝術品拍賣業務在當代藝術品的帶動下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中國當代藝術品的走紅不僅推動了拍賣行業的進步,同時也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縱深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200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最振奮人心的消息除了當代藝術品的燙手行情,就數民生銀行成為內地第一家涉足藝術品投資領域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從銀監會獲準了中國第一個“藝術基金”牌照后,2007年6月,民生銀行推出了“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產品,預示著中國藝術品市場將逐步擁有強大的資本后盾。隨后,民生銀行還將入主藝術館并籌建新的美術館,并于2008年開始將陸續設立中國藝術家個人基金。民生銀行與藝術品市場的牽手顯然適應了國際上藝術金融化的潮流,有助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長遠和規范發展。
在西方,瑞士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早已推出了有關藝術投資的多種理財方式,各類藝術基金、藝術信托也層出不窮。不僅如此,完善的鑒定體系使藝術品的資產特性完全被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認可,實現了藝術品的抵押再融資。作為抵押項目,藝術品往往比房產更受歡迎。而專門經營此種業務的藝術銀行在國外也已經運作了幾十年,提供與藝術品相關的購買、托管等多種貸款形式。諸如列支敦士登皇家銀行的藝術銀行這樣的機構更是不僅扮演著藝術品交易中介人的角色,同時還提供專家報告和估價,并協助保護、儲存、整理等全方位的藝術品私人銀行綜合理財服務。
除了貸款利息之外,藝術品檔案管理以及藝術品銷售同樣能為藝術銀行帶來豐厚的利潤。2006年8月在香港開業的畫廊“抱趣堂”就具有與藝術銀行極為相似的性質,不僅提供以藝術品作為抵押的貸款服務,同時還開展了藝術品免息分期付款計劃。據介紹,借款額為估值的一半,貸款期最長為一年。“抱趣堂”收取相等于貸款額4%的一次性服務費。若到期時貸款人無力贖回自己的藝術品,抵押品就會被代為拍賣或寄售。
2006年,內地也出現了“藝術銀行”概念,上海的公共藝術銀行,通過公益性質的藝術品的購買和租賃,支持藝術原創。而2007年4月在北京成立的藝術銀行,主要從事的是將作品的出售或租賃,再用收益購買藝術品,支持國內藝術家。盡管從本質上而言,中國的藝術銀行目前還以支持年輕藝術家為主,可租賃的藝術作品也還局限在當代藝術作品,古董和書畫等藝術品還都不包括在內,但畢竟也跨出了藝術品金融化的一大步。
作為珠寶奢侈品牌的一員,哈里·溫斯頓在中國市場沒有卡地亞、香奈爾、梵克雅寶、寶格麗、蒂芙尼等有名氣,但連續兩年上榜佳士得年度十大珠寶拍賣單品,其“鉆石王”的稱號的確名不虛傳。2007年10月,哈里·溫斯頓出品的一枚23.14克拉方形鉆戒以261.7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在佳士得年度十大珠寶拍賣單品上名列第九位。
2006年,它的表現更為搶眼,在十強之中占據了三席,也是唯一上榜的珠寶品牌,其余均為裸鉆或寶石。三套珠寶中,鑲有海灣珍珠和鉆石的哈里·溫斯頓首飾以418.92萬美元成交,僅略低于421.6萬美元的該年度最高珠寶拍賣價。
哈里·溫斯頓在著名的旺多姆廣場當然占據了一席之地。旺多姆廣場是舉世聞名的全球高級珠寶品牌的心臟所在,一圈石頭房子都可圈可點,8號的迪奧,11號的卡地亞,12號的綽美,18號的香奈爾,22號的梵克雅寶,26號的寶詩龍,此外還有寶格麗、御木本、蒂芙尼等等。一家店鋪挨著另一家,櫥窗里格調高雅地擺放著令人眩目的各式高級珠寶,標簽上寫著的還有同樣讓人眩暈的價格,動輒就是十幾萬歐元的鉆石項鏈,要不然也是幾萬歐元的紅寶石戒指。盡管旺多姆廣場的高級珠寶店在19世紀初就名播遐邇,可也就是在近幾年,這些名字響當當的奢侈品行業巨頭們才開始意識到,在盛行了七年之久,給他們帶來巨額利潤的“IT”包之后,下一個最有望繼承衣缽的就數珠寶和腕表。
一方面,與服飾、鞋履等其他奢侈品相比,珠寶和腕表受尺寸的影響最小,最易在全球范圍內以統一尺寸制作和銷售,作為個人物件,與包袋一樣具有彰顯個性的先天優勢。另一方面,與愛馬仕的王牌“Kelly”或是“Birkin”包6位數的價格相比,真金白銀、翡翠鉆石的助陣,往往讓珠寶和腕表,尤其是珠寶的價格更具有想象空間。根據摩根大通分析師的統計,在奢侈品行業中,珠寶占據著最大的份額。
于是,以書寫工具發家的萬寶龍于2005年推出了首個女性銀飾系列,并且大獲成功。2007年2月,萬寶龍為它的首飾系列更新升級,鉆石黃金系列正式面市,讓這個新拓展的業務與自己“奢侈品牌”的標簽更為吻合。在新產品的發布酒會上,同時展出的還有一條價值300萬美元的鉆石項鏈,這個價位可以讓萬寶龍輕松躋身2007年佳士得珠寶拍賣成交價的前十位之列。一套巴羅達出品的天然珍珠套件包括兩圈項鏈、戒指、胸針以及耳墜,以超過700萬美元的價格榮登榜首。
排在第八位的2.26克拉八角形略帶紫色的紅色鉆石戒指則創下了新的每克拉成交紀錄,逾118萬美元。拍賣行的流通顯然讓珠寶原本就不菲的“身家”錦上添花,奢侈品牌原本就金燦燦的招牌更加閃亮。旺多姆廣場上的珠寶品牌有接近一半都出現在2007年佳士得的珠寶拍賣名錄上,卡地亞、寶格麗、蒂芙尼和哈里·溫斯頓等都是兩大拍賣行的常客。以年收入來衡量,在拍賣場風光獨好的哈里·溫斯頓三甲不入,蒂芙尼、卡地亞和寶格麗占據著全球最大的珠寶公司的前三席。
蒂芙尼公司的市值接近60億美元,2006財年的收入為26.48億美元,其中珠寶的收入占到了73%。卡地亞隸屬于奢侈品集團歷峰,盡管集團沒有披露卡地亞的單獨收入情況,但其與梵克雅寶一起,兩大珠寶品牌在2006財年為集團48.27億歐元的年收入打下了半壁江山。而意大利最大的奢侈品上市公司寶格麗以27.3億美元的市值和10.1億歐元的收入居于第三位,其中,珠寶占到了公司年收入的40%。據市場人士分析,在5萬美元以上的珠寶市場中,蒂芙尼市場份額在20%左右,卡地亞居于次席超過10%,而寶格麗則不到5%。
與這三大巨頭相比,總部設在美國的哈里·溫斯頓無論在規模和收入上都相形見絀。目前的市值不到2億美元,且2007財年的收入不到5.9億美元,其中珠寶零售業務的收入約為2.3億美元。作為一家經營豪華珠寶零售的“百年老字號”,它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事鉆石原石生意的珠寶品牌。2004年4月Aber鉆石公司收購了哈里·溫斯頓51%的股權,在2006年9月又買下其47%的股份之后,于2007年11月正式更名為哈里·溫斯頓,并在紐約股票交易市場掛牌上市。
之前,Aber公司已在多倫多和納斯達克分別上市,并一直持有Diavik鉆石礦40%的股份。哈里·溫斯頓并不像蒂芙尼等品牌一樣在全球大力布局,并開辟相對低端的產品線以迎合大眾的需求。截至2006年底,蒂芙尼在全球擁有167家專賣店,而哈里·溫斯頓僅有區區13家沙龍店。但哈里·溫斯頓“鉆石王”美譽絕非圖有虛名,由美國“奢侈學院”針對年收入不低于20萬美元、家庭資產不少于500萬美元的消費者進行的珠寶品牌評選中,哈里·溫斯頓已經連續三年在20多個品牌中名列榜首。
拍賣行里出色的成交紀錄,除了有品質和設計上的保證之外,哈里·溫斯頓也非常擅長打明星牌,被稱為“明星的珠寶商”。早在1944年,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候選人之一詹妮芙·瓊斯佩戴了一條出自哈里·溫斯頓的項鏈出席典禮并成功獲獎。1999年,頸戴一條價值16萬美元的哈里·溫斯頓40克拉鉆石項鏈的格溫妮絲·帕特洛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以《莎翁情史》勇奪后冠。
給好萊塢明星帶來好運的哈里·溫斯頓珠寶也給自己帶來了好運。通過贊助明星出席各種典禮來提升知名度是珠寶品牌慣用的公關策略之一,與之相比,拍賣交易對各珠寶品牌而言屬于典型的名利雙收的“游戲”。今天,雖然卡地亞、蒂芙尼和梵克雅寶等珠寶名牌都在類似旺多姆廣場的地方經營著各自的銷售網點,但利用拍賣行這個渠道,品牌珠寶商不僅成功以高價售出了商品,迅速回籠了資金,同時也可以借由拍賣行的高知名度和高曝光率來提升各自的品牌形象,為日后的高定價奠定基礎。2007年蘇富比的秋拍上,一顆重達84.37克拉的白鉆以162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成為了價格第二貴的珠寶。
稀有的材質、繁復的工序使高級珠寶成為矜貴的藝術品,而拍賣行的成功交易則讓其升值潛力充分顯現。根據美林的《2006年全球財富報告》,富裕人士投資珠寶的金額占到了全部個人嗜好投資的18%,略低于對藝術品的投入。
2006年美國人對高級珠寶的支出比上一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盡管2008年的經濟走勢可能會受到次級債風波的負面影響,但摩根大通的分析師指出,對珠寶行業而言,中低價位產品的銷售可能會受到拖累,而單價5萬美元以上的珠寶市場仍將保持良好的上升勢頭。從這個角度而言,相比投資蒂芙尼,購買哈里·溫斯頓的股票應該是個更好的選擇,或者,干脆買入一套哈里·溫斯頓的珠寶,既鼓了錢包,也飽了眼福。
2007年年初,佳士得成功在迪拜舉行了首場珠寶和腕表拍賣會,中東人士對珠寶的青睞,強勁的購買力,以及來自新興市場經濟的富裕人士的加入,會對美國和歐洲人士購買力的下降形成一定的彌補。如同藝術品市場一樣,買家的國際化給珠寶拍賣市場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福布斯》根據佳士得過往的珠寶成交所做的統計顯示,從2004年開始,珠寶價格的走勢好于標普500,2008年這種勢頭仍將持續。珠寶的投資價值就如同鉆石的璀璨一般,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黯然失色。
毫無懸念,百達翡麗再次成為2007年鐘表拍賣市場中的大贏家。在拍價最高的前10名鐘表中,百達翡麗占據8席,一塊型號2499的百達翡麗腕表以228萬美元的價格登上了榜首,為這個品牌原本就無比輝煌的拍賣交易又添上了一筆。事實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衡量,百達翡麗都無愧于“名表中的勞斯萊斯”、“拍賣之王”等一系列的美譽。
以拍賣價格來衡量,百達翡麗、寶璣、勞力士、江詩丹頓和愛彼名列前五,而以拍賣行的成交量衡量,這五個品牌仍然處在第一方陣的位置,只是順序上發生了變化,百達翡麗的頭把交椅依然無人能夠撼動。如果將鐘表拍賣市場比做股市,顯然百達翡麗、寶璣、勞力士、江詩丹頓、愛彼、卡地亞和歐米茄之類的品牌是這個市場上的績優股。在《國際鐘表》雜志舉行的鐘表品牌調查中,百達翡麗始終排在第一位,品牌的名稱已經成了完美工藝的近義詞。鳳凰衛視的晚間節目時段近期播放了一段長達10分鐘的百達翡麗廣告,或許用紀錄片來形容更為恰當。
由開始到結束,除了最早出現的“代代相傳、由您開始”的廣告語,整條片子沒有一句臺詞,在舒緩輕盈的旋律聲中,鏡頭從百達翡麗在日內瓦的總部開始,腕表各個制作環節的特寫配以簡短的說明文字,最終定格在公司的現任掌門人菲力·斯登和他兒子的笑臉上。內斂的氣質、出眾的技藝以及高貴的品質,片子中所傳達的信息也正是百達翡麗這家擁有近170年歷史的瑞士鐘表品牌能在近兩個世紀的時間里虜獲眾多人心的最基本條件。
這個短片也向外界傳達了百達翡麗一貫重視外形設計與制作工序的理念。其制表工序全部在日內瓦原廠完成,是全球眾多品牌表中唯一一家全部機芯獲“日內瓦優質印記”的品牌,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仍全部采用手工精制鐘表的制造商。上世紀60年代以前,百達翡麗是唯一實現萬年歷量產的制表商,這也是為什么如今其復雜工藝的百達翡麗古董腕表在收藏家和拍賣市場上備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現在,一些制表商為了追求精確度而使用快擺的機芯,影響了表的壽命,而百達翡麗則一貫用慢擺的,并采用其他技術來彌補精準度上的損失。不僅如此,百達翡麗還擁有許多種不同的機芯,增強了對愛表人士的粘性。對于百達翡麗真正的愛好者而言,時間和金錢都不構成他們投資百達翡麗的任何障礙。不管是出產于1939年的古董腕表530,還是1992年出廠的多功能懷表,抑或是近幾年的新品,譬如3939H。來自品牌的獨特魅力總讓它們落入出價最高的藏家手中。
而對這些擁有百達翡麗的人而言,他們所投資的和回報的都不僅僅是金錢,還有代代相傳的情感。身為唯一獨立經營的家族制表商,家族的延續對愛表人士而言本來就具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并且,與擅打名人牌的其他奢侈品牌不盡相同,盡管百達翡麗的買家商富巨賈、王室政要無所不包,但是在一系列的平面廣告中,平凡人祖孫、父子、母女之間的感情交流成為了訴求點。
從最初單純的“兩代人之間的情感”的創意到今天“代代相傳,由您開始”的廣告語,百達翡麗所傳承的是親情與資產上的雙重價值回報。對制表工藝的堅持與執著,為百達翡麗帶來了一批批忠實的擁躉,而這種擁戴則轉化為百達翡麗持續走高的市場價格。就像一只業績優良又能夠持續增長的股票,自然成為投資人喜愛的投資品,不惜高價購買。
根據《福布斯》的統計,從2002年開始,鐘表的整體價格表現都優于標普500。而至今,全球腕表和懷表的最高拍賣紀錄都由百達翡麗保持著,一款具有24種功能的18K黃金懷表在1999年拍出1100.23萬美元的高價紀錄一直保持至今。2002年,其一款402.65萬美元的腕表紀錄也無人能望其項背。
專業鐘表行安帝古倫的歷次拍賣中,每場拍賣價格的前十位中總會出現百達翡麗的身影,甚至,全球鐘表拍賣成交價的前20位多年來也一直為百達翡麗所壟斷。除了“業績”以外,每年控制出品數量也為其持續高漲的價格提供了重要支撐。百達翡麗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將年產量控制在20000以下,隨著石英表系列的推出,目前其年產量為38000只手表,其中機械表28000只,石英表10000只。2007年的產量在此基礎上小幅上升,而增加的也主要是石英表。
復雜的機械表由于工藝上的限制,加上百達翡麗一直堅持全部生產包括機芯都由百達翡麗的工廠制造,因此要大幅提高產量十分困難。而質量上的優勢以及拍賣行情的看漲造成供求關系的不平衡,部分百達翡麗的指定零售商甚至已經提高了售價,高于百達翡麗的指定價格。在采訪菲力·斯登時,《國際鐘表》雜志的編輯開玩笑說,買不到百達翡麗的顧客時常抱怨百達翡麗根本不用設立市場營銷部,相反倒是應該設立一個“安撫”部門,專門用來安慰買不到百達翡麗的愛表之人。而斯登則自信滿滿地回答:“以產量來衡量,百達翡麗永遠稱不了第一。
而如果以公司利潤率來衡量,我想我們應該是第一位的。”顯然,百達翡麗堪稱鐘表市場的小盤績優股,容易吸引投資及投機資金的介入,在近年來拍賣市場的鐘表價格整體向好的大背景下,百達翡麗的屢創紀錄也就不難理解。與此同時,百達翡麗并不排斥“自我炒作”。其建立了自己的鐘表博物館,記錄鐘表行業的變遷。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過去40年里,百達翡麗回購了約1300塊表作為其日內瓦博物館的館藏,并指出百達翡麗的這一行為間接“托高了市場對百達翡麗的估值,操縱了二級市場的價格,導致拍賣紀錄的不斷刷新”。不管其真正的動因何在,一個不容爭議的事實是:百達翡麗的價格連年走高,長盛不衰。
另外,目前有數千人擁有10只以上百達翡麗腕表。對單位售價超過1.5萬美元的手表而言,這樣的數字已經十分可觀。很少有其他品牌的手表能夠吸引到如此狂熱的投資人群,不禁讓人聯想到股票的持股集中度。顯然,“持表集中度”遠高于其他品牌,也是百達翡麗價格走高的保證。
2007年拍賣價前十中,法拉利占據了3席,其中1962年產的330TRI/LM以928萬美元的成交價創下了近15年來汽車成交的最高紀錄。整個汽車行業中最有代表性的顏色非法拉利的紅色莫屬,被戲稱為“紅魔法拉利”,而法拉利的價格也足以在整個車市稱雄。根據運動汽車市場網站的統計,2007年全球最貴的10輛汽車中,有4輛出自意大利馬拉內羅—法拉利的故鄉。
從1983年2007年年底,共有五款不同車型的法拉利以高于500萬美元的價格轉手,全部位于這15年來全球最貴的十輛汽車之列。而在整個2007年成交超過100萬美元的車款中,法拉利占據了21席,勞斯萊斯次之,為10席,奔馳略遜一籌,9席。作為2007年車市成交價格的三駕“馬”車,不管是注重駕駛樂趣的法拉利,或是尊顯身份的勞斯萊斯和奔馳,車一開出,旁人即知車主口袋的深淺。
在耐心等待數年拿到愛車、充分享受駕駛樂趣之后,若干年過去,原本就限量的車款更為稀有,它可能更會帶來一筆可觀的回報,成為移動的“印鈔機”。“物以稀為貴”永遠是市場上的金科玉律。而法拉利和勞斯萊斯無疑是這一規律最忠實的擁躉,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與年產量數十萬輛的大型汽車造商相比,勞斯萊斯在英國的工廠就只能算是個“手工小作坊”了。2007年員工人數也不足700人,但這個“手工小作坊”打造的卻是號稱“全世界最好的車”。
這個自1904年創立以來就堅持手工打造的汽車品牌,2007年的產量也不過區區1000臺,并且在2002年以前,其產量從未超過300臺。盡管從2003年1月起,它的心臟已經打上了寶馬的烙印,但整車的風格依然延續著勞斯萊斯的經典風范。目前投放市場的“幻影”系列,最低售價超過46萬美元,瞄準的客戶群人均凈資產逾3000萬美元。
根據勞斯萊斯銷售團隊的統計,這一人群全球不超過9.4萬人。即使以年產200臺的年平均產量計算,勞斯萊斯的存世量也不過2萬臺左右。如此小的存世量導致它一旦出現在流通市場上就成為車迷追捧的對象。2007年,一臺產于1904年,年代最為久遠的勞斯萊斯10hp在倫敦拍出了725萬美元的價格,是全年成交的第三高價。如果說勞斯萊斯1000臺的年產量給了它坐地起價的資本的話,法拉利則是嫻熟地運用供求之間的杠桿維持著產品在一級和二級市場的雙重高價格。
當然,車輛的質量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法拉利的標志是一匹騰空躍起的俊馬,用一“馬”當先這個詞來形容它在整個行業以及價格上的領先似乎是再恰當不過的事了。盡管在2006年底,菲亞達集團回購了法拉利公司29%的股份后掌握了這個品牌85%的控制權,事實上法拉利一直獨立于菲亞達集團之外,自主運營。
與集團主攻大眾市場的策略截然不同,法拉利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堅持走令人“高處不勝寒”的路線,而事實也證明,“曲高”卻未必“和寡”。對于坐擁數億、甚至數千億美元的富豪而言,有錢卻買不到的東西對他們才是最有吸引力的。目前,法拉利的年產量為5600臺,在全美也僅有17000臺法拉利。而購買者的最低年收入也在50-80萬美元的范圍內。
法拉利在1929年以制造賽車起家,1947年才開始生產日常使用的車輛。時值今日,法拉利及其車隊在F1方程式賽車場上的叱咤風云為其品牌價值增加了無數籌碼。賽車出身、手工打造、性能出眾,法拉利的品質自然是沒有可挑剔的地方,然而“紅魔”之所以讓人如此著迷,其“殺手锏”就是控制產量,永遠讓大批顧客保持等待的狀態。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法拉利北美市場的主席兼CEO公開表示:“我們想要生產多少臺法拉利都不成問題。
”這意味著,法拉利的年產量完全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2002年,售價65萬美元的法拉利頂級系列Enzo甫一亮相就收到了1000份訂單,而法拉利堅持只生產400臺車,其中還有1臺是送給羅馬教皇的,也就是說只有399臺法拉利Enzo流向了市場。盡管從簡單的財務計算出發,少生產600臺Enzo讓法拉利憑白無故少了3.9億美元的收入,然而對法拉利來說,就好比投資了3.9億元來增強品牌對顧客的吸引力。
可以想象,那面市的399臺Enzo再度異手的價格也絕對將水漲船高。售價18萬美元的入門級車型F430,二手市場上的價格高達30萬美元,完全顛覆了新車上路即開始貶值的理論。有人因此形容說,法拉利絕對是愛車之人的“夢中情人”,而等待的過程則完全是個惡夢,就好比是乘坐迪斯尼樂園內的太空飛車,每當轉過一個彎以為到達盡頭之時,沒想到前面依然是連綿不斷的軌道。“產量和價格之間永遠存在著一種神奇的關系。”法拉利北美市場主席兼CEO在接受采訪時解釋道。
從入門級的最低14萬美元到Enzo的65萬美元,普通非定制版的法拉利在一級市場的流通價格通常都不過百萬美元,這與二級拍賣市場上動轍百萬美元的成交價形成了鮮明對比,并且行情也在逐年看漲。創下拍賣紀錄的法拉利330TRI/LM,2002年的成交價為649萬美元,5年時間價格上揚了143%。
法拉利堅持限量生產的手法不僅提升了自己品牌的價值,同時也間接抬高了二級市場上的價格走勢。稀缺概念的打造成功使得排隊等候的名單長之又長,眾人心甘情愿地捧著錢等待購買極其不實用的跑車,而那些掏了多達近百萬美元的車主們更是感覺異常榮幸,雖然他們可能只是開著類似F1的賽車去趟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