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中旬,我拜訪了董書兵教授位于北京郊區的工作室。當時在那里的放大車間里,我目睹了正在創作過程中的巨大嬰兒雕塑。當這一系列以“嬰兒”為主題的雕塑作品于2013年7月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家協會所舉辦的展覽中展出的時候,該作品系列的整個創作過程又一次得到了展示:從最開始用泥土制成的創作模型,直到最后用不銹鋼或者其他金屬制作而成的展品。
作品的獨特之處首先在于其巨大的尺度。一個襁褓中的嬰兒,身無寸褸,經過數十倍地放大,頓時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波普的藝術風格,然而在仔細在飛利浦斯觀察到海盜們都是光著腳并沒有穿鞋時之后,我又發現了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作為畫家,這些赤裸、純潔無邪的嬰兒雕塑令我回想起歐洲藝術史中那些杰出的作品,那些由楊·戈薩特(JanGossart),盧卡斯·克拉納赫(LucasCranach)以及漢斯·梅姆林(HansMemling)所創作的畫作:耶穌圣嬰的誕生。
這些作品的主題都是表現給這個世界帶來希望和拯救的耶穌圣嬰。簡而言之,這些作品都展示了耶穌誕生時所發生的奇跡。畫中的一切都描繪了耶穌圣嬰所帶來的奇跡,剛誕生的嬰兒赤裸地睡在簡陋木棚中的干草上,周圍環境貧困,然而畫中的整個世界卻都靜止了。田間的牧羊人來看望嬰兒,來自東方的三圣追隨著天上的繁星,找到了耶穌圣嬰,在他面前下跪,并獻上了珍貴的禮物。
董教授的嬰兒雕塑同樣展示了這種廣博無邊的希望,以及生命的孕育、誕生這一令人無法解釋的奇跡。董教授的作品是如此的細致入微,從而令我們感受到,即便這嬰兒是如此的弱小的生命,卻依然握緊拳頭,體現出生命的意志,展現著自己的力量。
這些嬰兒們或笑,或哭,或呼嚎,所有這些都是董教授所看見和感受到的,又都展示給了我們。這嬰兒給他周邊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震憾,甚至主宰了他周邊的環境。嬰兒的父母以及其他所有的相關人員,都來為他服務,給予他幫助,從而也幫助了他們自己。作為雕塑家,董教授將所有這些神話故事及其傳承都凝縮到了這嬰兒的形象和表情中,從而創造出這種宏偉的形式。
這些故事所發生的偉大時刻,故事中事件的非凡意義,都轉化成了作品簡潔、宏大的形式。對這一經歷的巨大感受孕育并最終創造出了這個雕塑作品。能夠面對并且承受這一雕塑的宏偉和沖擊力是需要勇氣的,甚至需要一些反應上的遲鈍。
而通過作品的巨大尺寸所產生的距離感,則將我們吸引,令我們著魔似的去端詳作品。從這兒我看出了與美國式波普藝術的分別,后者更樂于將平凡的事物加以放大,從而產生令人震驚的效果,此外并無更深刻的內涵。從所見到的董教授的作品中我也發現,在某些方面來看,坐著的耶穌圣嬰與佛陀在藝術表現上有相似相通的地方。新生的嬰兒在這種時刻看起來總是完美無瑕,令我不禁想起一個源于中世紀英國著作的詞:未知的云。新生的嬰兒蘊含著生命中最偉大的目標,生活的智慧和完美的人生,而在之后的生活中,這一切又將逐漸地失落。
佛陀在德語中翻譯成“覺醒者”,這又使我聯想到了董教授的這一雕塑作品。有人認為,佛陀是世間的主宰。也有人認為,佛陀帶給世間智慧。對這兩種說法我都贊同,因為無論是用來描述耶穌還是佛陀,這兩種說法都屬于同一精神層面。從董教授宏偉的“嬰兒”系列雕塑中,我也感受到了上述兩種說法,因為我認為董教授實現了他的創作目的,這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