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世界四大藝術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圣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齊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埃及、巴比倫、亞述、遠東和近東、希臘和羅馬、歐洲、非洲、美洲前哥倫布時期和新幾內亞等各地藝術珍品330余萬件。包括古今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筑、雕塑、繪畫、素描、版畫、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紡織品、金屬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樂器。
美國的歷史短,拿不出什么可夸耀的巨作。它的藏品,主要靠買和捐贈,大富翁們花錢買來后再捐贈給博物館。不過美國本土也有一些雕刻大師。他們傳承了歐洲的大師的技藝加以創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克里奧佩特拉》(1869),作者威廉·維特摩爾·斯托里(1819-1895)。大家知道這就是埃及艷后,不過這個艷后沒有艷的樣子,作沉思狀。《龐貝的賣花盲女孩莉蒂亞》(1853-54),作者倫道夫·羅杰斯(1825-1892)。
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城即將被埋之際,莉蒂亞憑借自己靈敏的聽覺事先覺察到了火山的異樣,并因為自己本來就失明,在火山灰蔽日全城一片漆黑的情況下,靠著平時走街串巷本領逃出生天,并帶出一些人救了他們。《拾麥穗的露絲》(1850-55),也是羅杰斯的作品。露絲在拾麥穗時被一個以色列人看上,他們的孫子就是以色列的大衛王。《克呂提厄》(1869-70),作者威廉·亨利·萊因哈特(1825-1874),美國最后一個古典風格的雕塑家。克呂提厄是海鮮女,向日葵仙女,曾經是太陽神赫利俄斯的情人。后來赫利俄斯移情別戀,看上了波斯公主,出于嫉妒克呂提厄向波斯王告發了這段戀情,導致公主被活埋。
得知實情的赫利俄斯徹底斷絕了與克呂提厄的來往,癡情的克呂提厄一連九天不吃不喝,日漸憔悴,最后化作了一株向日葵,每天望著太陽神東升西落。一般說太陽神是阿波羅,其實阿波羅是光明之神、音樂之神。真正的太陽神是赫利俄斯,只不過現在分不清了。《狄安娜》(1892-93),作者是奧古斯塔·圣高登斯(1848-1907),他的作品在美國很多地方能看到,例如紐約中央公園那座謝爾曼將軍的金色塑像就是。這尊狄安娜塑像原先安置在麥迪孫廣場的塔樓頂上,是當風向標用的。
終因太重風吹不動而失去作用。狄安娜就是希臘神話中的阿爾忒彌斯,月亮女神和狩獵之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三位處女神之一。《海華沙》(1871-72),也是圣高登斯所作。海華沙是北美奧農多加部落的傳奇印第安人領袖,易洛魁聯盟的酋長。難得有人為印第安英雄塑像。《美洲豹》(1906-07),作者安娜·沃恩·海厄特·亨廷頓(1876-1973)。
這是位女雕塑家,二十世紀早期的動物雕塑家,以敏銳的觀察力著稱。《記憶》(1886-87)作者丹尼爾.切斯特.弗倫奇(1851-1931)。通過鏡子可以看到過去的一切。寓意深遠。美國力求從人類幾千年的歷史記憶中看到成功與失敗的教訓。作者自稱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心血”。
《波西米亞的訓熊人》(1885-88),作者保羅·威蘭特·巴特利特(1865-1925),這是馬戲團演出的一個場景。訓熊人將食物藏在背后,正在向一頭幼熊打響指讓它站立起來。強調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互相照料的關系而不是暴力的支配。《葡萄藤》(1921-23),作者哈莉亞特·惠特尼·弗里斯瑪奇(1880-1980)也是位女雕塑家,這尊作品大概是這里最美的雕塑了。
《節制》(1578-84),意大利雕塑家喬萬尼·卡奇尼(1556-1612)。這是用圓規和尺來象征對節制欲望的衡量,似乎暗合我國一句老話“無規矩不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