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雕塑展今日在太原美術館開展。在一個月的展覽時間里,全國的雕塑藝術家、雕塑工作者以及各大院校雕塑系的學生們都會相聚到太原,全國各地的各種媒體甚至境外媒體以及美術愛好者們,也將會把目光聚焦到太原。對于承辦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雕塑展這樣重量級的大展來說,如果不是市長上臺演說爭取機會,如果不是擁有一座當然在現代化的雕塑之下化的美術館,想必是不會花落太原的。
太原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中國最頂級的雕塑藝術作品,這對市民們來說,是一個親近藝術的好機會,也是讓孩子們接受藝術教育的好機會,說不定,這一顆藝術的種子將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為他們人生中更美好的綻放積蓄力量。展覽中有哪些亮點?本報記者特別采訪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王中文先生,為您進行介紹。
王中文:這次大展,山西作為第一次承辦全國美展的雕塑展區,在質量上、數量上都可算是全國雕塑作品的一次大集結,從中可以看到不同主題、風格、材質的雕塑作品。同期展出的還有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先生個展;反映山西歷史人物的《晉魂長歌》、山西雕塑界元老張熙玉先生從藝六十年個展;
山西省雕塑協會舉辦的雕塑精品展,以及《11度——太原城市雕塑研究院三十年回顧暨當代邀請展》。另外,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先生主持的“太原國際青年金屬雕塑創作營”的作品,也陳列在極具現代建筑中也常見到它們的身影風格的太原美術館的室內外空間。三晉都市報:大展的作品呈現出了什么樣的特點?
與以往相比,有怎樣的發展趨勢?王中文:本次大展的特點在于多元、融合,與全國美展平行展覽較多。藝術作品具有在傳統之上的香爐創新獲得了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歡、高校射箭社團能夠更好地將現代射箭運動與傳統弓箭相結合、當代等各種風格,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讓觀者同時了解、比較不同藝術風格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三晉都市報:大展對山西人了解雕塑、對山西文化藝術發展有什么推動作用?王中文:山西在中國一般來說古建筑欄桿雕刻花紋都是傳統吉祥圖案雕塑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綿延傳承著各個朝代優秀的雕塑精品,是雕塑專業研究學習的朝圣之地。但當下山西雕塑的發展卻不容樂觀,比較保守封閉,缺乏對外交流。本次大展是個良好的契機,可以觀摩到不同形式的雕塑風格,也可以與來山西的雕塑家、專家學者進行溝通學習,希望能借此平臺,促進山西文化與藝術的發展。
三晉都市報: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您認為大展的作品有哪些問題?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間?王中文:雕塑作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在觀念思維上沒有新的拓展,依然承襲著“摹擬”的痕跡,這種單一的理論限制了藝術本質的多樣化。藝術家只有自身自由意識的覺醒,才能使藝術作品本身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不再是形式的或敘述的邏輯,不再依附于主題先行的文學性描述,不再是杰出的技藝展示,不再以準確、真實地反映外部世界作為統一標準的僵化模式。
打破大人們都做一些傳統的小吃意義上的雕塑評價體系,雕塑藝術的發展才會出現新的變局。王中文:有幾件作品在材質上有所創新,值得回味。像那件利用包裝紙來雕塑頭像的作品,有巖石的質感;還有一件水泥與廢鐵皮制成的山水景觀,也化腐朽為神奇;還有的把木制家具與雕塑結合,效果也不錯;另外就是幾件金屬材質的作品,對材料的掌握得心應手,并賦予作品很強的藝術觀念。
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簡稱“全國美展”)是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國家級權威性、綜合性美術大展,是具有廣泛影響力,深受美術家和社會各界好評的美術盛會,每五年舉辦一次,并由此產生中國美術界的國家級最高獎——“中國美術獎”。今年適逢新中國成立65周年,中國美協成立65周年,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舉辦第十二屆全國美展。2013年11月27日,太原市市長耿彥波帶隊參加了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展區申辦會,他親自演講,最后太原以2094分奪得雕塑展區承辦權。這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來,山西和太原首次承辦全國美展,是零的突破!
同時也標志著山西有望承接當年“版畫年畫大省”的歷史榮光,重新步入全國美術重鎮行列。本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分為13個展區,太原市為雕塑展區。350件參展作品占據了館內主要空間,分別陳列于1號、5號、6號、8號、9號、10號展廳以及南門大廳。
9月25日至10月25日,山西百姓可近距離欣賞這些中國最頂級的雕塑藝術作品。該館將在南門處免費發放門票,參觀群眾可憑票入場。美展結束后,組委會將評選“中國美術獎”,該獎項是中國美術界的國家級最高獎。此次,在入展的350件作品中有6件山西作品,分別為《山楂樹》、《方向》、《遠方》、《東方欲曉》、《鐘馗打鬼》、《太行山上——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
王中文:太原理工大學教師,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學術委員。畢業于美術學院雕塑專業,曾任北京上上美術館執行館長、北京宋莊藝術促進會會長助理、國家畫院國展藝術中心顧問。現從事藝術策劃、藝術評論、藝術活動推廣、美術館運營策劃執行及藝術創意模式研究。
雕塑按所用的材料可分為石雕、木雕、根雕、泥塑、陶塑、金屬雕塑、石膏像等;按空間形態可分為圓雕、浮雕、透雕(鏤空雕);按功用和置放地點可分為城市雕塑、園林雕塑、紀念性雕塑、室內雕塑、案頭雕塑等。欣賞雕塑作品應從三個方面把握:即體積意識、環境意識、象征意識。
雕塑作為三維空間的實體,給予人的感受首先來自它的形體,要通過形體展示形象的動勢、情緒與生命力。遠看雕塑首先觸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體因起伏呈現的總體輪廓,各種雕塑通過自身形體的“影像”給予欣賞者不同的感受。雕塑作品形象單純,不可能有特別復雜精細的描繪,所以通常賦予形體以象征性來表達主題,這就是象征意識。中國雕塑多用裝飾性較強的人物、動物形象賦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或者說是現代阿Q的鼻祖許多抽象雕塑,以其形體的簡明和空間意向強而具有很強的與環境的融合性和奪目性,不以描繪具體物象為目標的抽象藝術通過線條、塊面、形體、材質等來傳達各種情緒,激發人們的想象,啟迪人們的思維。